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乌恰三次大震与某些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88,33(13):1007-1007
新疆乌恰地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的尖角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该地区1949年以来发生过三次M_((?))≥7.0级大震,即1955年4月15日7.0级地震(双主震),1974年8月11日7.3级地震和1985年8月23日7.4级地震。对比分析震中区及邻近地区的历年气象资料与震前的资料发现,震中区震前的某些气象因素存在明显异常;同时,三次大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值年份。因此环境因子与大震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地震集中发生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由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主要地震带就有23条,这些断裂带上均发生过强烈地震.本世纪以来,我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近600次.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欧亚板块东南部。它不仅是西太平洋地震系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系的汇合地区,而且也是世界板块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境内地震活动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依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构造应力场等特征,将我国划分为10个地震区(图1),地震区內还分出了地震亚区和地震带。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从人员的伤亡程度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遭受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尤以地震的影响最为严重。中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全球共发生过3次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2次在中国,而全球发生的2次导致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在中国。因此,尽快研发针对地震的新技术、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对人类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相似文献   

6.
蔡祖煌 《科学通报》1985,30(24):1891-1891
念青唐古拉山山前断裂位于中国板块与印度板块间的地缝合线附近,属切穿花岗岩质层的基底断裂。在这条断裂的西藏羊八井段附近,1951年11月18日和1952年8月18日曾相继发生8.0级和7.5级两次强烈地震,说明该段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为了解其现今活动深度,并为了解在地缝合线的这个部位是否有地幔物质上涌,我们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cripps海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20日,我国雅安芦山地区发生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四川境内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教授,请他为大家解读雅安芦山地震引人关注的问题.问:汶川大地震后,时隔5年,雅安芦山地区再次发生地震,请问四川为什么地震多发? 陈院士:不单是四川,云南、青藏高原等地都是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四川处在青藏高原的东北,以龙门山为例:龙门山东面是成都平原,西面是松潘-甘孜地块.龙门山之所以会隆起,是因为印度板块朝北偏东的方向相对于欧亚板块运动.这个运动造成了喜马拉雅山,造成了青藏高原.当喜马拉雅山升高到现在的海拨8000多米,当青藏高原升高到现在的五六千米的时候,便逐渐地慢了下来,不再像原来那样快地隆升.可是,一方面,印度板块还继续向北偏东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印度板块和喜马拉雅山下地壳中可以缓慢流动的物质在北面受到昆仑山断裂带的阻拦,所以只能被迫改变方向,向东偏南方向运动,并且带动其上的地块向东偏南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8.
洪汉净 《自然杂志》2011,33(5):266-270
1990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那图博火山喷发,引发了菲律宾海板块西缘的活动。全球板块运动以及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大地震活动以南半球为主, 发生了2004年苏门答腊Mw 9.1大震(Mw是矩震级),2010年智利Mw 8.8级大地震。火山活动也有类似表现,两个VEI≥5(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喷发都发生在南半球。2011年日本仙台东发生Mw 9.1级大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世界地震活动的格局。考虑到1933年日本三陆大震后的图像,日本弧大震可能没有完全改变全球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9.
山西断陷带地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乾蕃 《科学通报》1991,36(7):532-53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31年起到现在,山西境内发生M_s≥5级地震63次,其中8级地震2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47次.就临汾盆地来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自21世纪以来连续发生了多次大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和四川汶川8.0级、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大震.这些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开展过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并观测到震中附近可靠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利用地面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资料,通过对多种重力观测资料的整体处理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大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是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差异运动强烈的地带,易产生剧烈重力变化,积累应力应变而孕育地震.(2)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交汇附近,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 2008和2014年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与康西瓦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及梯度带的拐弯部位,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甘孜-玉树断裂上,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显著重力变化的塔藏断裂和岷江断裂构造活动断裂带附近.(3)重力资料对青藏高原2001年以来发生的7次大震均有较好反映,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信息.根据重力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对2008年于田Ms7.3和汶川Ms8.0、2013年芦山Ms7.0、2014年于田Ms7.3和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均进行了较准确的中期预测,尤其是震中位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论甘青川发震块体及其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3,28(2):111-111
近二十年来,板块构造的研究中反映出板块边界与大地震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性,明显地表现于海洋和大陆边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地学者陆续把板块划分的更细一些,涉及到大陆内部一些板块边界的划分,即属于次级板块或孕育中的分离板块边界。我们曾讨论过大陆内部次级板块边界地震活动的特征,并提出划分次级板块边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25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区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发生了尼泊尔MS 8.1级大地震.震前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喜马拉雅地震带整体表现为15.94±1.82 mm/a的压缩特征,同时还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速度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分界带,该处最大主压应变率的量值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并非最大.GPS观测的同震位移场揭示了尼泊尔MS 8.1级地震引起的地壳变形特征,分别有9和6个测站观测到明显的水平向和垂向同震位移,其水平分量的运动方向整体表现为南向运动,位于震中东南侧的3个测站垂直分量表现为上升,其余测站为下降.中国境内距离震中最近的5个测站的垂向同震位移显示,此次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的沉降量约为4mm.依据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方法反演震源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最大滑动量为6.84 m,滑动量较大的区域分布在加德满都附近及其以北区域的下方,这可能是造成加德满都地区具有较大破坏的原因之一,该滑动分布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利用此滑动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矩为8.21×1020 N m,对应的矩震级为MW7.9.  相似文献   

13.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指出,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在期末地震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次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0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科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  相似文献   

14.
胡瑞忠 《科学通报》1991,36(15):1169-1169
曲水岩基呈近东西向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的欧亚板块一侧,是一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等岩石构成的杂岩体,成岩(主体)时代为40—50Ma——介于特提斯洋壳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即将结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的  相似文献   

15.
当年1月发生的沈阳地震,最终证实为七级,其情况至少是不寻常的.辽东半岛,它构成了渤海东部界限,直接位于一块朝沈阳方向内陆移动的活动断层的东部.与它几乎以直角相交的另一块断层,直穿过这  相似文献   

16.
<正>1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学术高地——强震孕育发生的大陆活动地块理论框架建立地震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 20世纪中叶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对发生在板块边缘约占全球80%地震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动力过程等给出了合理解释,但是却很难解释发生在远离板块边缘,特别是大陆板块内部成灾性最大的大型、特大型地震[1,2].与大洋板块不同,大陆板块具有变形广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9.0级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及该次地震前日本海沟附近地震活动特点:①本次特大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前震序列具有空间分布集中、低b值、震源机制一致的特点;②主震后0.5h先后发生最大余震7.9级和次大余震7.7级,其后强度迅速衰减,主震后半个月和1个月左右余震出现起伏增强活动.本次地震为双侧破裂,主震后5h,余震区展布在长500km、宽300km范围内;3月12日后余震区长轴略有扩展,约600km;③9.0级地震震前9a,震源区附近出现了中强以上地震的显著增强活动,增强区范围大体与余震区相当.  相似文献   

18.
那是亿万年前地球一次小小的运动,印度洋板块在隆起的过程中,楔进欧亚板块的下面,在随后的演变中它顽强的继续楔入,两个板块在咬合中拔地隆起,造就了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扯起了千姿百态的横断山脉,擎出了苍茫的高山峡谷,捧出了澎湃的江河湖泊……  相似文献   

19.
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先彬 《科学通报》1993,38(9):814-814
1 研究区地质背景腾冲火山区(24°45′—25°36′N,98°20′—98°45′E)位于欧亚板块边界的东侧,怒江弧形断裂带上。由于印度板块向北强烈挤压、俯冲,形成局部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区内火山广布,在东西宽40km,南北长90km的范围内,腾冲火山区有第四纪火山70余座。腾冲火山活动始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活动增强,晚更新世达到高潮。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时间为1609年,  相似文献   

20.
李亮 《科学之友》2000,(2):34-34
地震是人类从古至今面临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就能对人工设施造成重大破坏。据统计,我国1900年以来,大约平均每3年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而两次大地震中几乎就有一次酿成重灾。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了10多次7级以上大地震,多发生在东经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