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MAP2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细胞培养6 d后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AP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MAP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AP2表达呈阳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AP2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即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结论 NGF成功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体外细胞研究提供细胞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PC12细胞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模型,并探讨ERK蛋白在PC12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10、20、50 g/L的NGF(NGF溶于PBS,培养基中PBS的终浓度不超过2%)培养PC12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显微镜测微尺及流式细胞仪鉴定PC12细胞的分化,以确定NGF使用剂量.运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时ERK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NGF剂量的升高,PC12细胞的体积、最长突起长度和突起数目均会增大或增多。统计学分析证明50 g/L的NFG作用48 h足以诱导PC12细胞的交感神经样改变。尽管ERK总蛋白水平在NFG作用前后无明显改变,但在NFG作用5 min后磷酸化的ERK蛋白水平即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并持续约1 h.50 g/L的NFG作用于PC12细胞48 h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结论:PC12细胞可在NGF作用下出现交感神经样改变,并且细胞的分化程度依赖于NGF的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在NGF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元样分化中ERK蛋白的磷酸化对NGF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示ERK蛋白在分化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仅可以分化为间充质类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充质类细胞.研究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扩增和向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从骨髓中分离MSC,用MesenCult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约2~3倍,在体外扩增12代后扩增约4.6×10 4 倍;诱导不同扩增代数的MSC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的细胞平均有80%以上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神经元样细胞强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到神经元特有结构尼氏体,表明MSC在体外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后不同时段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对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为筛选MSCs的最佳移植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制作缺氧小鼠模型;并制取缺氧不同时间段脑匀浆提取液;诱导儿童MSCs;比较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阳性率.结果:缺氧后1、4,7、10、13 d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均可将MSCs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经免疫学鉴定NES染色强阳性;但各组阳性率不同,以缺氧10 d后阳性率(21.02±3.38)%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后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可诱导儿童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缺氧后10 d的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建立RANKL、M-CSF诱导的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细胞染色分析研究淫羊藿对RANKL和M-CSF诱导全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样细胞的作用,并探讨FN在破骨样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淫羊藿能够抑制RANKL、M-CSF诱导的破骨样细胞的形成,FN与破骨样细胞的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6.
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胰岛样细胞分化.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MSC,在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中对其进行纯化和扩增.用bFGF,EGF等因子诱导MSC向nestin阳性的祖细胞(NIP)分化;用高糖无血清培养基和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诱导NIP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用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ngn3,IPF-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的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分泌胰岛素情况.结果表明MSC经第一阶段的诱导后可分化成NIP,继续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实验证明经两阶段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免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糖反应性较弱.以上结果表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这将为解决糖尿病细胞治疗所面临的供者细胞不足、移植排斥反应等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酚酸B诱导小鼠胎脑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细胞膜结构.方法:取孕13.5 d小鼠胎脑,机械分离神经干细胞,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丹酚酸B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化后的细胞膜结构.结果:神经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细胞呈聚集悬浮生长,发出突起和分支.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对照组细胞膜有一些形态不规则,边缘光滑的窗孔样结构及小凹,膜表面粗糙,丹酚酸组亦有相似结构,窗孔样结构大而深且小凹聚集,其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膜粗糙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酚酸B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窗孔样结构与小凹明显增多,可能与增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功能和促进细胞内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诱导分化成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的能力。方法: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利用光感受器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MSC细胞14 d。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观察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表达视紫红质(Rhodops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诱导细胞14d后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实验组MSC的Rhodopsin表达率为35.1%±6.2%,而对照组中无Rhodopsin阳性的细胞,实验组MSC的NSE表达率为33.6%±4.0%,对照组为10.6%±5.0%,实验组MSC的GFAP表达率为9.6%±1.5%,对照组为13.7%±3.0%。RT-PCR鉴定结果分析示实验组MSC的GFAP、NSE、Rhodopsin mRNA均有表达,而对照组的只表达GFAP和NSE,未见Rhodopsin条带。结论:体外培养的rMSC,经过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培养上清液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研究当归体外定向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分化的作用.自皮下脂肪组织获得梭形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定波形蛋白和CD44.AMSCs用25×10-6L/mL〖JP〗当归注射液预诱导24 h后,用100×10-6L/mL当归注射液不含血清的DMEM/F12进行诱导.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人脂肪组织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当归诱导24 h后,部分A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阳性、GFAP阴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被当归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相似文献   

10.
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及ES细胞样集落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并从重构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ES)样集落,以便对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来源的ES细胞样集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核移植重构胚激活率为60.48%(254/420),囊胚发育率为6.90%(29/420),6个囊胚中分离出ES细胞样集落,分离率为1.43%(6/420),3个ES细胞样集落能够稳定传代,至第5代时核型正常率分别为77.84%,75.18%,77.20%.分离出的ES细胞样集落具有岛屿状团状隆起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体外可自发分化成上皮样或梭形细胞.实验证实小鼠唇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发育至囊胚,并能分离出可以稳定传代的ES细胞样集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特征,其细胞学基础的阐明是疫苗开发和疾病预防的关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记忆性T细胞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外周记忆性T细胞2个亚群,它们的分布和功能迥异,在生物学特性上也不尽相同。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免疫记忆的认识和疾病防治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携带4种转录因子的逆转录病毒共同感染HeLa细胞,感染后的细胞铺到滋养层细胞MEF上培养,细胞长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克隆团,这种克隆团可以扩增,并进一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同时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分化不同天数后Pax6,Sox1和βⅢ-tubulin的表达.结果表明,肿瘤细胞HeLa在Oct4、Sox2、c-Myc、Klf4等4种转录因子的作用下成功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同时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比较老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性状,为选择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取老人和胎儿骨髓MSCs,在α-MEM培养液中进行骨髓MSCs培养,测定生长曲线,细胞贴壁率及NaAsO2对骨髓MSCs的细胞毒作用。从老人和胎儿骨髓中可培养出骨髓MSCs,二者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相似,胎儿骨髓MSCs的扩增潜能明显强于成人骨髓MSCs,胎儿骨髓MSCs对NaAsO2的耐受性比老人骨髓MSCs高。因此,从老人及胎儿骨髓中可分离培养出骨髓MSCs,在体外保持有效扩增能力。胎儿骨髓MSCs比老人骨髓MSCs更原始,具有更大的体外扩增潜能,可做为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Polymer photovoltaic cells (PPVC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its easy fabrication, low cost and possibility to make flexible devices. PPVC is composed of a conjugated polymer/C60 blend layer (photosensitive layer) sandwiched between a transparent ITO electrode and a metal electrode. When a light through ITO electrode irradiates on the photosensitive layer, the photons with appropriate energy will be absorbed by the conjugated polymer (CP) and excitons (electron-hole pair) are produced. The excitons move to the interface of CP/60 where the electrons transfer to the LUMO of C60 and holes leave on the HOMO of the CP. The separated electrons migrate through the C60 network to and are collected by the metal electrode, and the holes migrate through the CP network to and are collected by the ITO electrode, so that the photocurrent and photovoltage are attained.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参与胚胎期原始血管网的形成.但近年的研究证实,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内皮祖细胞在血管再生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确定内皮祖细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认可为内皮祖细胞的是含CD34、CD133、FLK-1等标志的阳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EPC数量很低.本文侧重综述了EPCs的表型、鉴定、分离培养、数量.  相似文献   

17.
Cells on chip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l-Ali J  Sorger PK  Jensen KF 《Nature》2006,442(7101):403-411
Microsystems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ol of cell growth and stimuli by combining surfaces that mimic complex biochemistries and geometries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with microfluidic channels that regulate transport of fluids and soluble factors. Further integration with bioanalytic microsystems results in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s for basic biological insights into cells and tissues, as well as for cell-based sensors with biochemical,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Highly integrated microdevices show great promise for basic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robust and portable point-of-care devices c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in both the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8.
Regev A  Shapiro E 《Nature》2002,419(6905):343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用褐藻胶制备酵母固定化细胞及固定化增殖细胞。实验表明;固定化细胞活力高,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能重复使用,发酵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着肌内皮间缝隙连接,进行电和化学的信息传递,以协调血管的舒缩活动。电信号可以从内皮细胞到平滑肌细胞进行传递,相反,也可以从平滑肌细胞到内皮细胞进行传递。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乙酰胆碱、缓激肽、第二信使等物质亦可引起内皮细胞或,和平滑肌细胞细胞膜的超极化或去极化,参与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