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拓展超前数学模型。给回归分析提供数据。中试规模研究了不同的麦汁浓度[11.4~19.3%(W/W)]和α- 氨基氮(FAN)量(100~300mg/L)对发酵过程及其产品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增加麦汁浓度.就会相应地延长整个发酵所需的时间;还会提高啤酒中酯和高级醇的含量;然而,高浓度啤酒稀释到与低浓度啤酒具有相同的酒精量时。则它含有的酯和高级醇量也与低浓度啤酒相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发酵法简介(一)》刊发在本刊1996年第2期P37.本文是续篇。 五、真空发酵法 真空发酵最初是为了消除酒精发酵过程的终产物抑制而提出来的。虽说近年来对高浓度酒精发酵已有许多新成果,有人已可以使成熟发酵醪液的酒精浓度提高到18.9%,但通常的酒精发酵醪液的酒精浓度在4.7%~10%。而当酒精浓度大于2%时就会显示代谢终产物的反馈抑制;酒精浓度高于8%时,酵母就会停止繁殖。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在100L啤酒生产设备上,分别用大米与蔗汁为辅料生产啤酒的对照试验,通过考察两种辅料所得麦汁的主要成分,对两种麦汁的外观发酵度、可发酵浸出物、酵母利用还原糖和α-氨基氮的情况、酒精生成量及双乙酰等发酵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在添加蔗汁辅料的麦汁中能正常发酵,所得啤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4927.  相似文献   

4.
1引言 啤酒是以麦芽为原料,加适量的酿造用水,采取浸出法或煮出法进行糖化制取麦芽糖液(麦汁),添加酒花或香料经过强烈煮沸后,分离出酒花和凝固性蛋白质,再经过冷却,添加人工培养的酵母,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酒精发酵,制成含有丰富CO2气和少量酒精的饮料.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变量控制,分别观察一定梯度的外界条件(温度,pH值,培养基,钙离子浓度及酒精浓度)对酵母生长和发酵的影响,探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规律性。结果表明,温度,酸碱度,培养基浓度,钙离子及酒精浓度是酵母生长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酵母最佳生长条件是:温度30℃,初始pH值为5,麦汁培养基浓度为11°BX,钙离子浓度为0.14 g.L-1,酒精浓度为1%;而酵母最适代谢条件略有不同,初始pH值为6,钙离子浓度为0.07 g.L-1,酒精浓度为0%。  相似文献   

6.
张穗生  陆琦  陈东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0,17(4):363-367
采用20L三联装发酵罐进行甘蔗糖蜜高浓度酒精发酵研究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F1001菌株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锤度为20°Bx的糖蜜对菌株生长和发酵均没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pH值4.0的发酵效果明显优于pH值3.80,传代培养16代及不同的接种量对菌株的发酵没有影响。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用锤度为20°Bx糖蜜培养基培养菌株,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与锤度为55°Bx的糖蜜培养基1∶1混合进行发酵,发酵50h的醪液酒精含量达到了13.2%(V/V),60h达13.8%(V/V),72h达14.3%(V/V)。发酵结束时醪液可发酵残糖含量低至0.44%,发酵效率分别为理论值88.6%(50h)、94.3%(60h)和98.6%(72h)。该菌株有望用于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提高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的醪液酒精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20°P超高浓麦汁发酵中,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水解物的水解度和添加量对酿酒酵母生长和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24h,水解物达到最大水解度22.4%,其对酵母的促生长效果最好;向超高浓麦汁中补充1.0%的水解物可使酵母净增长量提高4.6%,氨基氮利用率提高41.2%,乙醇产量提高15.2%,作用效果显著。这说明小麦面筋蛋白水解物是超高浓麦汁发酵中酵母同化和代谢的有效氮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生物技术于饮料工业,生产新产品,达到高效、节能、免除公害,其经济效果是极其显著的。一、生物工程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生物工程的进步,啤酒的发酵工艺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发酵原料上,向非麦芽谷物加酶制剂代替麦芽进行发酵发展;在发酵工艺条件上,向提高发酵温度、增大酵母接种量、采用带搅拌的发酵设备等方面发展,发酵设备的容量已达数百立方米,还陆续出现了快速发酵、连续发酵,单罐发酵、高浓度麦汁发酵等新工艺;在啤酒的处理上,采用了固定化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总氮、α-氨态氮、原麦汁浓度、酒精度等四个方面对普通型、超鲜型、超干型和冰啤酒四种啤酒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普通型啤酒的总氮及氨态氮含量都最高,超干型啤酒总氮及氨态氮含量最低.酒精度与原麦汁浓度成正比.从营养角度考虑,普通型啤酒与其他类型啤酒相比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啤酒是以麦芽为原料,加适量的酿造用水,采取浸出法或煮出法进行糖化制取麦芽糖液(麦汁),添加酒花或香料经过强烈煮沸后,分离出酒花和凝固性蛋白质,再经过冷却,添加人工培养的酵母,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酒精发酵,制成含有丰富CO2气和少量酒精的饮料。 根据生产方式分类,啤酒可分为鲜啤酒(或叫生啤酒),熟啤酒和纯鲜啤酒。包装后不经过巴多杀菌的称为鲜啤酒;装入玻璃瓶后,经过巴氏杀菌的称为熟啤酒,故又称为杀菌啤酒,其特点是可以长期贮存,不发生混浊沉淀,但口味不如生啤酒新鲜。纯鲜啤酒是利用无菌过滤,不经过巴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酒精和发酵副产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酿造具有普通啤酒风味特色、但酒精含量要比普通啤酒低得多低醇或无醇啤酒,这在实际生产上是相当困难的。尽管企图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有许多,但都属于限制发酵控制酒精的生成和发酵后去除酒精两种类型之一。最早的无醇啤酒型饮料,是将不发酵的麦芽汁经过滤与充二氧化碳而制成,但它常常比普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制麦、糖化及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将新的制麦添加剂APS创造性地应用到小麦制麦过程中,获得了高质量了小麦麦芽。还分析了不同糖化方法及辅料配比对麦汁中氮组分的影响。通过控制煮沸条件去除了麦汁中过量了凝固性氮。最后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发酵方式,提出了在我国用底面发酵方式酿造小麦啤酒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高浓度酿造啤酒的过程中麦芽制备、啤酒发酵、稀释水处理、酒水混合和啤酒风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糖化阶段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PVPP和甲醛对麦汁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比较了PPO、POD、PVPP和甲醛在糖化阶段改善啤酒稳定性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PPO可使麦汁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力降低,色度和浊度上升,麦汁的粗糙口感形成;而POD的添加并没有对麦汁的外观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对降低酚类物质含量和TBZ值、提高抗氧化力有益.由此说明酚类氧化酶在改善啤酒的稳定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优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JW1-3的选育及其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酵母菌种的优劣在啤酒酿造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优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试验用半导体激光诱变处理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XB05,在含双乙酰的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分离抗双乙酰的突变株,然后用三角瓶在低温下发酵,以发酵液的发酵度、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为筛选指标,结果得到一株发酵特性优良的菌株JW1-3.菌株JW1-3以9°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500 L发酵罐在12℃下发酵13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7.8%,发酵液中的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0.039 4、4.81和60.2 mg/L.菌株JW1-3的主要发酵特性优良且稳定,啤酒口感良好.该菌株在啤酒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它把麦芽和大米中的糖分发酵成啤酒,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发酵产物。但是在酵母发酵过程中异存在着导致酵母死亡与自溶的环境因素,在发酵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五味子红色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五味子红色素分解试验,探讨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五味子红色素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红色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8.36%,41.10%,18.74%,其分解率与发酵产生的乳酸质量浓度、酒精体积分数、醋酸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6,0.89,而在不同酸度的五味子果酒酿造过程中,其红色素的分解率为11.05%,明显低于红色素的酒精发酵过程,其分解率与酸度负相关(R2=0.97),因此证实适当提高酸度会增加五味子红色素的稳定性.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发酵食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酿酒酵母高产菌株Ygxas-49木薯酒精产业化应用进行试验。【方法】先在200t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对该菌株的各个发酵指标进行评估,再将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放大至年产12万t酒精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稳定性试验,最后为考察该菌在产业化应用上的潜力,在200t发酵罐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试验。【结果】200t发酵罐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8.92%,发酵时间减少12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采用该菌株生产酒精可以提高酒度,大大节约发酵时间,增加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酒精生产成本。12万t酒精生产线稳定运行30d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5.35%,发酵时间减少10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200t发酵罐高浓度酒精发酵结果:酒度为15.1%(V/V),发酵时间为56h,与目前文献报道最高生产水平(酒度13.5%,V/V;发酵时间69h)相比,酒度提高11.85%,发酵时间缩短13h。【结论】Ygxas-49菌株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各项工艺指标均显著优于国内目前最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东  陆琦  张穗生  陈英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1,18(4):385-391
以甘蔗糖蜜酒精高产菌株MF1001为生产菌株,采用双流加酸性连续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高浓度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试验,连续发酵15d.发酵生产线共9个发酵罐,发酵温度由1~4号罐的内置式盘管循环水控制,依次为30~32℃(1号罐)、34~36℃(2号、3号罐)、30~32℃(4号罐)、(33~35)℃(5号、6号罐)、(3...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钙胶为载体,将糖蜜酒精酵母P396驯化株固定于2.5公升维型筛板生比反应器中,以甘蔗糖蜜为基质进行快速酒精连续发酵试验。证明该反应器能较好地解决CO_2滞留及CO_2与酒精对酵母发酵的抑制问题;探讨了该反应器连续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发酵条件。发酵连续操作85天,平均产酒8.1×10~(-2)kg/L,平均生产能力1.5×10~(-2)kg/L·hr比游离细胞分批发酵效率提高17.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