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作品,充满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多重困境之华人的人文关怀。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位有着中西文化双重经验的作家自我心历的写照,通过"梦想:天堂美国"、"‘他者’:无根漂浮"和"碎梦:无路逃遁"三个层面对她那一代人的"美国梦"进行了描写和剖析,力图通过现身说法,让国人了解旅美华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2.
许辉的乡土散文集《又见炊烟》将个人记忆作为创作线索,用现代文明的视角去观照乡土,以执着守望者的姿态完成了这次有意味的还乡之旅。在散文集中,他坚持维系着质朴素然的乡土故情、用大爱情怀包裹着纯粹美好的童趣,带着理性的思维探索着心灵归宿,而这些相较于这个纷扰浮躁的社会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同时这份恒久的醇香也浸染着无数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映,是社会现代化的实证文本。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平民的视角展示生活世相;走向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4.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5.
《社戏》的诗意只存在于双重视角中的童年视角,其内涵并非完全的人性纯美,它是现实性而非理想性的,因此也是不纯粹的。它表达了鲁迅对平桥村农民真挚的爱,隐含其后的是深刻的理解与别样的怜悯,同时显示出鲁迅与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意识上的差异。这种不同让其批判之笔从农民身上的国民性转向了知识分子,因此《社戏》重要的是其现实意义与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6.
《又见桃花开》通过叙述云南红土高原女性"桃花"在经历几次失败的爱情之后毅然走出男女之间的爱情困境,带领"李秀彩"等众多在贫穷的彝寨不断挣扎着的彝族女性走出大山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展现了云南当代女性不畏艰险,努力为自己争取女性权利,反抗男性霸权的坚韧、勇敢与担当精神。作家笔下的"桃花"虽毅然走出了男女两性的性别藩篱,但她出走后的路途却依旧道阻且艰,但这一形象却依然是当代云南红土高原女性不断与自身命运和男权社会抗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神魔小说以其揶揄嘲笑的态度或含沙射影的讽刺,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折射出人间社会各种关系,表达劳动人民的某些理想或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邪恶势力批判的心声,从而使神魔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不同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的三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的比较,探寻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叶倩  李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浏阳河》是湖南民歌经典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时代精神,1995年曲作家邓东源创作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阳河》。通过《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两首歌曲音乐表现手段、地方语言音调及唱腔韵味、主题思想等的比较分析,可知晓这两首歌曲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的写作手法。阐述了作品的文体风格和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手法与人物性格的密切关系,指出了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济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但历史文献中对这条古代河流的记载十分有限.<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至今聚讼不定.基本上认为济水"三伏三见"是曾经存在的,这可以从济水的流经区域及其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樋口一叶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不幸的、痛苦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登场人物所说的"梦"为主线,从作家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设定,探究一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大长今》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新“女性价值观”,相比之下,在对待爱情、传统文化、女性自身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女性文学的表达有些偏执,而超越这种“偏执”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取得更大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写于1925年的《伤逝》向人们指出了“五四”时期个人解放的困境,也未免是他对个人生活的一种拟想。厦门时期,鲁迅对新生爱情的疑虑仍然存在,然而,如果说《伤逝》揭示了当时险恶的外在环境对个人生存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那么,此时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爱情更为内部的问题。经由一系列关于“牺牲”的讨论后,鲁迅和许广平终于走到一起。之后,许广平一直陪伴在鲁迅身边,除了现实的需要外,也未尝不是一种觋代人酌白矗承担.  相似文献   

15.
从《清平山堂话本》看被欲望吞噬的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莎  李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53-56
《清平山堂话本》中对情爱的描写寥寥无几,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真实命运,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致的。在这部作品中,女性的爱情被各种欲望吞噬,在世俗文化的熏染之后,她们表现出来的所谓爱情,实质就是男女之间的各种欲望的纠结。究其根源,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受众的阅读需求有关,并隐含了女色害人的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男性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铁达尼号》是电影史上创票房价值最高且引起世界轰动的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是有史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从影片《铁达尼号》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产生、男女主人公境遇悬殊给爱情带来的阻力、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影片主题的内蕴等方面可以获得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诸多续书,认识不到原著的主旨和精神,将续书写成大团圆的结局,强加给宝黛渴望富贵、热衷功名的世俗思想。李涵秋社会言情小说对"情"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的不同表达,与对"社会"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社会文化的不同描写,开创了社会为经、言情为纬的社会言情小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简要解析《说文》中"又"及与"又"有关的部分汉字的含义,通过汉字的形体,探求每个字的本义,并结合经典文献中的用例,可以清楚分析汉字的构造,从而为从其本义找寻其引申义、比喻义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更好地梳理词义从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另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充分利用文字作为载体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见异"概念,用"形器易征"与"文情难鉴"作对比,引出识鉴"文情"问题。鉴照"文情"的三个条件:一、圆该,二、博观,三、见异。鉴照"文情"的标志——见异,其内涵包括同中之异、众见中之异者和某物或某事的特质等。"见异"是获取"知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