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银杏叶片为材料,研究其在黑暗脱水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黑暗脱水过程中,银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量子效率Fv/Fm的变化趋势相同。PSⅡ反应中心单位面积吸收(ABS/CS)的能量、捕获(TRo/CS)的能量和热耗散(DIo/CS)的能量都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用于电子传递(ETo/CS)的能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银杏叶片没有受到明显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步法表面接枝聚合技术,通过热活化脱除偶合半嚬哪醇(BPOH)基团而产生表面自由基,引发二苯甲酮(BP)光活性单体4 甲基丙烯酸二苯甲酮酯(BPMA)与4,4′ 对甲基丙烯酸二苯甲酮酯(DMABP)在聚丙烯膜(CPP)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将大量光活性BP结构单元引入到膜表面,进一步在UV光辐照下将疏水聚合物聚苯乙烯(PSt)、亲水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及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偶合固定在膜表面。考察了光照时间及引发剂BP浓度对偶合BPOH基团的影响,研究了热引发光活性BP单体表面接枝聚合温度、单体组成对接枝效果的影响,采用UV-Vis光谱、XPS分析及表面水接触角测定表征了表面接枝量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DMABP反应活性要高于BPMA;固定PSt后,接触角明显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强,固定PEG和BSA后,接触角下降10°~20°,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水热法SiO2致密包覆封闭锐钛型TiO2表面的光化学活性点,以Cr2O7^2-的还原反应考察包覆层的致密性及包覆效果,讨论了TiO2浆液的浓度、温度、PH及保温熟化等反应条件对SiO2致密包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锐钛型TiO_2性能研究 Ⅱ.锐钛型TiO_2的光化学活性封闭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热法SiO2致密包覆封闭锐钛型TiO2表面的光化学活性点,以Cr2O2-7的还原反应考察包覆层的致密性及包覆效果。讨论了TiO2浆液的浓度、温度、pH及保温熟化等反应条件对SiO2致密包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到达地球的宇宙线强度可能存在着日周期变化,研究宇宙线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对解决宇宙线起源、传播以及调制等这些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仿真信号进行周期分析处理,给出利用周期折叠分析法要区分宇宙线中可能的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信号,需要至少7.6年的宇宙线数据.然后利用羊八井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气象修正后,将小波变换与折叠周期分析方法相结合,对10TeV宇宙线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宇宙线中的1.0d(太阳日)周期,其信噪比为46.3,变化幅度约为0.48%,最大值处的相位约为0.82(19.7h),没有发现0.997d(恒星日)周期. 相似文献
6.
以银杏嫩叶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同时分析光暗条件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分析测定银杏愈伤组织黄酮含量。实验结果:在光照条件下,添加激素6-BA1.0mg/L和NAA2.0 mg/L的MS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最好,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日光温室西葫芦植株冬季(秋冬茬),春季(冬春茬)经弱光温度历程后的光合效率日变化,并通过通径分析探讨了两季节主要外界环境因子对植株光合效率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冬季西葫芦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3种较弱光温水平下,一天中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14:30左右,春季西葫芦在3种较强光温水下平呈双峰曲线。两季节总的趋势表现为,相同时间,相同遮光处理水下平春季净光合速率始终要高于冬季,通径分析表明,冬季3种较弱光温水平下Pn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光强强度的,而在春季较强光温水平下,光照强度对Pn的直接及间接作用均最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 i-cor,USA),研究了银杏幼叶、全展嫩叶和成熟叶三个不同发育阶段Pn对短期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并运用photosynthesis assistant software计算了它们的CCP、CE、Vcm ax、Jm ax。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过程中,银杏叶片三个发育阶段的Pn-CO2响应均为二次曲线,同一条件下,叶片光合作用的响应程度为成熟叶>全展嫩叶>幼叶,银杏成熟叶的CCP最低,CE、Jm ax和Am ax最高,作为幼叶与成熟叶过渡阶段的全展嫩叶其光合特性与幼叶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强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光照和遮阴棚(7 %全光照)两种光强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日出后,全光照生境下,对马耳蕨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下降,其中,Fv/Fm和qP的最小值出现在15:00,Fv′/Fm′的最小值出现在13:00,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CNPQ(NPQ)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逐渐上升,并在11:10达到最大值,各项参数值直到第2天清晨才恢复到初始正常水平。遮阴棚环境条件下对马耳蕨反rETR日出后逐渐升高,11:00达到最大值,但仅为全光照下的337%,其他4项参数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全光照下对马耳蕨表现出抗光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能够正常生长,不属于典型的阴生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0.
不同pH 条件下鳜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初步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鳜鱼(Sinipercachuatsi)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鳜鱼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最适pH也不相同.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肠前段>肠后段.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最强,明显高于胃、肠前段和肠后段.蛋白酶活性在幽门盲囊的最适pH为8 0~10 4,且在偏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活性;在胃部的最适pH约为2 8,且在偏酸性的条件下活性较高;在肠前段和肠后段的最适pH为9 8. 相似文献
11.
在2011年10月使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福州市城区VOCs日变化趋势,进行工作日与非工作日VOCs日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工作日TVOCs在上午7:00前后和下午1 7:00前后各出现一个峰值,与人们上下班时的交通高峰期一致;而非工作日人们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交通状况也随之改变,使得非工作日TVOCs浓度日变化与工作日有很大的差异,在上午7:00前后和下午17:00前后没有典型的双峰,非工作日TVOCs浓度的最大值在下午出现.(2)同TVOCs对比一样,非工作日的苯和甲苯日变化趋势也与工作日不同,进一步印证了非工作日与工作日交通状况的不同造成VOCs日变化特征的差异.(3)通过对日变化研究期间风向玫瑰图分析发现,由于风速较小,在SSW风向下,TVOCs浓度最高,s和SSE风向的TVOCs浓度也较高;由于风速相对较大及从海洋上带来了洁净空气,在ENE、E、ESE风向上TVOCs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通过歧化反应清除生物细胞中的超氧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有机体的毒害.系统研究了绿豆芽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胁迫条件下其活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各种胁迫条件(干旱、盐、低温、高温和紫外光)下,绿豆芽中的SOD活力在受到逆境胁迫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SOD活力均表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条件下菠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进行总结,并对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减少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以指导人们合理安全食用蔬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东北地区灌溉型水库的甲烷日排放特征,试验采用静态浮箱法于2008年7月测定了泥河水库水–气界面的甲烷通量.结果发现,泥河水库夏季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13.48 mg/(m2.h);夜间(21:00)甲烷排放最低,日间(5:00和9:00)最高.不同时刻的甲烷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2,1:00的甲烷排放通量显著低于5:00和9:00的甲烷通量.泥河水库出水口、库中心和进水口的甲烷通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甲烷通量与总氮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温、水温、水中总有机碳、水中溶解有机碳、总磷、水深、风速、溶氧等环境因子均未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_n)在春季和夏季的变化特征,并同步测定了藻结皮的Chla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区Chla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51龄(1.84 mg/cm~2)27龄(1.23 mg/cm~2)自然植被区(0.74 mg/cm~2);藻结皮的P_n为0.55~2.8μmol/(m~2·s).春季三个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分别为1.77,2.7,2.0μmol/(m~2·s).夏季三个植被区藻结皮的P_n呈双峰型,双峰分别出现在11:00,17:00.11:00时,自然植被区、51龄和27龄植被区藻结皮的P_n为2,2.8,2.2μmol/(m~2·s),17:00时P_n分别为1.8,2.3,1.6μmol/(m~2·s).在两个季节,51龄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27龄和自然植被区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32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初筛,不同菌株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差异较大,其中4株菌株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96.68%、96.09%、85.32%和84.48%.在此基础上,对8株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菌株菌丝体的甲醇、乙酸乙酯、异丙醇、水4种溶剂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醇和水提取效果较好,优于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其中GCZX015菌株菌丝体甲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为93.97%,GCZX018菌株菌丝体异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低,仅为0.11%.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远红外气体分析原理,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光合速率测定仪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同步记录大气温度、0、5、10、15和20 cm地温,探讨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取的浅丘山地灌丛(US)、浅丘山地草甸(UM)、丘前阶地草甸(TM)3块样地中,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日均呼吸速率是UM((5.34±0.339)μmol.m-2.s-1)>US((5.14±0.225)μmol.m-2.s-1)>TM((4.49±0.282)μmol.m-2.s-1),差异极显著(P<0.01).大气温度、0和5 cm地温与3块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相关性最强,以5 cm地温最突出;10 cm地温与呼吸速率相关性较好;15和20 cm地温与呼吸速率相关性很小.基于Q10值,土壤呼吸速率对5 cm地温的变化最敏感,各样地对温度的响应是UM>US>TM.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go/no -go(应发出动作/不应发出动作)实验方法,在20世纪6 0-90年代末的不同期间,先后5次对中日两国儿童大脑神经活动类型(弱型、兴奋型、抑制 型、稳定型、活泼型)的调查发现:1)1984年中国儿童与1969年日本儿童大脑各类型的神 经活动出现率比较接近;2)中国1984年的调查与日本1979年的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3)日 本1979年与1998年的调查结果相类似,而与中国1999年和1984年调查结果有较大变化. 对此 现象分析认为是儿童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所致,最为明显的是:儿童在室外的 身体活动机会减少,儿童由以前的户外玩耍向室内看电视等比较静态的活动转移,儿童之间的交流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