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使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C/Cr复合镀层,并研究了Cr靶电流对C/Cr复合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PS检测了C/Cr复合镀层的化学成分,采用XRD分析了镀层的晶相结构,采用SEM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和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较小的Cr靶电流能改善镀层表面质量,降低镀层摩擦系数;Cr靶电流过大时,镀层的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在Ni-Si3N4纳米复合电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在纯铜板上制备了含有纳米Si3N4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对纳米颗粒含量、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表面显微组织,利用MM-200磨损实验机检测所得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3.
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组织、沉积机理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进一步提高Ni-P镀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采用化学镀的方法,使纳米碳管与Ni-P合金共沉积在45#钢表面,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沉积过程、组织结构,研究了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腐蚀及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碳管与Ni-P以化学键结合,Ni-P-CNTs复合镀层具有较优异的耐腐蚀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Zn-SiO_2复合镀层的结构与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使镀液高速流动的电镀装置,制备Zn-SiO2复合镀层试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测定它们的相结构、组织、缺陷及表面形貌,找出了Zn-SiO2复合镀层耐蚀性比纯锌层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碳钢基材表面进行化学沉积Ni-P-SiC复合镀层的工艺和条件,对镀层的成分进行了扫描分析,对镀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SiC硬质纳米粒子嵌入,使Ni-P合金基质产生沉淀强化,使镀层硬度增加.通过对磨实验和腐蚀实验证明,复合镀层可使碳钢零件耐磨性能提高3倍,可使碳钢零件耐蚀性能提高4倍,有效地延长了钢铁零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化学复合镀法在铸铝102合金表面制备Ni-P-SiC复合镀层,利用XRD、扫描电镜等对镀态复合镀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对镀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力及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平整均匀;复合镀层中SiC微粒分布均匀且复合量较高,镀层厚度均匀、致密;复合镀层相结构更类似于非晶态;镀层镀态显微硬度可达823.8HV;镀层与基体结合较好,且复合镀层极大地改善了基体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Ni—ZrO2复合镀层中微粒与基质金属间的相互作用(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Ni-ZrO2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的存在,改变了基质金属Ni的晶体择优取向和点阵常数,从而证明了复合镀层中基质金属Ni与ZrO2微粒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其间存在相互证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镍基一WC涂层制备工艺对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炉内烧结技术制备镍基-WC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组织,XRD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和结构,并研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1250℃烧结、保温20min的工艺最优,获得的涂层组织致密、涂层以镍基固溶体上分布硬质相,硬质以WC和Cr23C6为主;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
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合剂技术”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颗粒尺寸对WC颗粒在复合材料组织中的存在形态及复合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WC颗粒溶解于高温钢液,微区内W、C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存在合金元素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当加入的WC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时,WC颗粒不再以原有的形态发挥硬质相的作用,而是形成新相(W,Fe)7C3型碳化物来发挥硬质相的作用,最终在铸钢基体的表面形成高碳高钨的白口铸铁组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GJW50的微观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到硬质相WC晶粒边界的溶解迹相和晶粒内的位错以及不同热处理状态钢基体的组织形态;通过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态合金的主要相是WC、α-Fe、M_3C和M_6C型复合碳化物;淬火高温回火态的主要相是WC、α-Fe和M_6C型复合碳化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相成份分析结果证明,硬质相WC晶粒有局部溶解于钢基体,并发现GJW50合金组织中存在有“贫铁”和“富铁”两种类型的硬质相。  相似文献   

11.
复合镀层硬度与其添加微粒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物相微观结构拓扑变换模型,导出了复合镀层硬度与镀层中微粒含量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复合镀层硬度的极值点。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Cr/ZrO_2复合镀层的结构和摩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制备Cr/ZrO2纳米复合镀层,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附带能谱仪(EDS)、X线衍射(XRD)等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Cr/ZrO2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结构和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中ZrO2的复合量质量分数为1.47%,在ZrO2纳米粒子的弥散强化作用下,Cr/ZrO2复合镀层无裂纹,组织致密,结构呈现明显的非晶态特征;在干摩擦条件下,纳米Cr/ZrO2复合镀层的摩擦性能明显优于3价铬镀层的摩擦性能;纳米Cr/ZrO2复合镀层的磨损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特征,而3价铬镀层的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  相似文献   

13.
连铸结晶器表面电镀Ni-W-P-B4C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B4C在镀液中添加量对连铸结晶器铜板表面电镀Ni-W-P-Bt4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镀层为非晶态,热处理后转变成晶态,主要物相为Ni3P,NiW,WB,Ni。扫描电镜分析镀层截面形貌表明,镀层组织均匀,固体颗粒在镀层中分散良好。硬度分析表明,复合镀层硬度较高,硬度值达891.1~1253.5HV。耐磨性分析表明,B4C的加入能大大地提高镀层的耐磨性。B4C的加入量为50g·L^-1时复合镀层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通过外加磁场这一新工艺的引入来制备Ni-P-PTFE复合镀层。研究过程中,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入镀时间、磁场强度、磁场方向等因素的改变,探究磁场对复合镀工艺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有外加磁场作用时,复合镀层中的粒子沉积速度和粒子含量显著提升,同时,外加磁场强度的改变对所得复合镀层的厚度、耐蚀性能、成分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的SEM观察了Ni-P-超细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层形貌,用XRD,TEM及DTA研究时效温度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并解释了时效温度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溅射石墨靶为C元素主要来源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碳含量的Cr/C复合镀层.研究了碳含量对镀层相结构及元素存在状态的影响,并考察了碳含量变化后镀层硬度,韧性,结合强度等力学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Cr/C镀层中碳化物相主要是Cr3C2.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镀层由晶态向非晶态结构过渡;镀层中的碳化物相也相应减少;镀层的硬度则随之而上升,韧性则下降.碳含量为75.08%的镀层结合强度最差.碳含量为42.37%,51.93%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控电弧离子镀方法,在纯铜基体上制备了Cu-Ti合金镀层。用SEM观察分析了镀层截面组织形貌,用XRD测定了镀层的相结构,用三电极体系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镀层在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负偏压为400V,弧电流为30A,靶基距离为145mm时,在纯铜表面镀覆的Cu-Ti合金层组织形貌呈层状结构,主要由α相组成,近基体一侧组织细密,随着镀覆时间延长组织逐渐粗化;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耐蚀性优良。该研究对Cu-Ti合金镀层在腐蚀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的NiCoZrO2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损、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光亮致密的特点,NiCoMoS2、NiCo石墨及NiCoPTFE复合镀层具有摩擦系数小,镀层致密光滑以及与其体金属结合强度高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Ni-P -SiC化学复合镀 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中SiC粒子添加量的增加 ,镀层中Si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 复合镀层中SiC粒子均匀分布于Ni-P基体 ,通过系列的工艺实验 ,找出了SiC的最佳添加量 同时对铝合金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研究 ,简化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真空熔烧Co基合金-WC的复合涂层组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真空熔烧方法在钢表面上获得不同碳化钨含量的Co基合金-WC复合涂层。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得出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由 Co基固溶体基体和在其中分布的硬质相所组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复合涂层的相结构。用EDXA分析给出了涂层中共晶的组织结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真空熔烧过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