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反应机理、几何构型、化学性质及活性模型四个方面对甲酸甲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甲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理论设计.结果表明,最有希望的活性主组分有MgO,CaO,ZnO,Cu,TiO2,ZrO2及MnO.较有希望的载体有γ-Al2O3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XRD,TPR和以H2,CO为探针分子的TPD—MS,TPSR-MS技术研究了Ni-CU合金负载于氧化物SiO2,MgO和γ-Al2O3上的性质变化,以及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载体对于负载于其上的活性组分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SiO2对金属相的结构和电子状态不产生影响,而γ-Al2O3和MgO对金属相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活性组分对H2和CO吸附能力的变化和CO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弥补干电池材料电解MnO2(简称EMD)的某些性能上的不足,以期用化学MnO2(简称CMD)替代。在一定条件下,以氯酸钾氧化Mn^2+沉积法制化学MnO2,对其进行MnO2含量、肼脂数、磁化率、放电性能以及红外与差热等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CMD电化活性较高,有望替代电解MnO2作为干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氧化铈对Cu-Mn-O燃烧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_2对Cu-M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_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无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为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4-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干电池材料电解MnO2(简称EMD)的某些性能上的不足,以期用化学MnO2(简称CMD)替代.在一定条件下,以氯酸钾氧化Mn2+沉积法制化学MnO2,对其进行MnO2含量、肼脂数、磁化率、放电性能以及红外与差热等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CMD电化活性较高,有望替代电解MnO2作为干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电沉积法制备Mo-W-Ni-Pb-Ca多元活性阴极,研究了在0.5mol/L H2SO4中的析氢反应,结果表明,多元阴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其析氢过电位比软钢阴极降低305mV,i0提高三个数量级,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并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表面组成和结构。证实表面有:Ni,NiO,MoO2,MoO^2-4,WO3,PbO2,PbO,Ca^++等物质。  相似文献   

9.
以XPS表征了LaMO3(M=Fe,Co,Ni)晶体表面氧的性质,区分了XPS谱中二种O1s峰.由O吸峰的相对强度获得了LaMO3表面吸附O2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O2吸附量(脉冲法)实验结果的映证.CO氧化反应活性测定发现:300℃下,LaMO3活性顺序为LaCoO3>LaNiO3>LaFeO3,与其O2吸附量大小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0<δ<1),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MnFe2O4-δ,δ>1)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了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为MnFe2O4,一部分仍然保持MnO-FeO固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量子化学的SCC-DV-Xα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C3A分子结构中2种AlO4四面体和3种CaOx(x=6,6,9)多面体的价键特性与活性。原子净电荷、键强、电子态密度、ELUMO以及ΔE(LUMO-HOMO)等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水反应时,多面体活性大小顺序为Ca(4)O9>Ca(1)O6(或Ca(3)O6)>Al(1)O4>Al(2)O4。C3A具有高水化活性主要与弱的Ca-O键和空洞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3.
V—Mg—O催化剂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丁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用于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稀的V-Mg-O催化剂,m(V2O5)/m(MgO)、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转化率和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24-V-Mg-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4(C4H8和C4H6)选择性,当反应温度为873K、原料气组成为n(C4H10)/n(O2)/n(N2)=4/8/88时,收率达到32%。  相似文献   

14.
氯酸钡氧化Mn 2+ / 沉积法制化学MnO2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条件下以氯酸钡氧化Mn^2+沉积法制备化学MnO2(简称CMD),对其进行MnO2含量,肼指数,磁化率,放电性能以及红外与差热等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CMD电化学活性较高,有望替代电解MnO2(简称EMD)作为干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甲苯—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基甲苯新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用MgO、CaO、NiO、TiO2、Fe2O3、P2O5、SiO2、F和La2O3改性的HM分子筛对甲苯-丙烯烷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CaO改性导致活性和异丙基甲苯选择性降低;NiO、TiO2、Fe2O3改性主要影响选择性;SiO2、La2O3改性在含量较低时基本不影响活性和选择性,含量高时活性降低,邻异丙基甲苯选择性增加.影响活性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分子筛的骨架硅铝比和钠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在Mo/TiO2催化剂中添加Cu^2+离子,利用固定床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u^2+离子的加入提高了Mo/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_x-SiO_2(M=Co ̄(2+)、Ni ̄(2+)、Cu ̄(2+))催化还原NO或N_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PP>CuTPP,而N_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_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_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_x而且还促进载体Ce_2O_3物种的形成。探讨了NO催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四苯基卟啉钆配合物在CH2Cl2,DMSO及混合溶剂DMSOCH2Cl2,DMSOH2O中的可见光谱.测定了在CH2Cl2溶剂中配合物与DMSO反应的平衡常数及配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TiO2负载Ni、Cu和Ni—Cu合金催化剂中SMSI效应,及其对CO加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于TiO2上的金属组分与载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H2和CO吸附的变化及还原温度的提高;载体TiO2的作用是使CO的吸附出现了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外的卧式吸附态(M…C=O→Tin+),引起CO活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C=O键的断裂而形成表面碳物种;双金属Ni、Cu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均匀的合金相,该活性组分与载体TiO2的共同作用,对CO加氢中C2物种,特别是乙烯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添加碱性氧化物MgO来调节γ-AL2O3表面的酸性,考察了不同镁含量对γ-AL2O3的表面酸性及积炭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以镁改性的γ-Al2O3为活性基体的FCC模式催化剂的活性及积炭性能。结果表明,加镁不改变γ-Al2O3表面的酸中心类型,只是减少了强Lewis酸中心,有利于抑制γ-Al2O3上的积炭反应,适量的镁对FCC模式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