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神似"一词的源头"传神写照"的辩证和阐释上来看,傅雷的"神似论"是建立在绘画艺术主观审美感受基础上的一种翻译评论,实际上是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美学要求。傅雷的翻译经验和主张反映了他的翻译实践与"传神写照"的理念不谋而合,印证了艺术需以"形"写"神",方能"形"、"神"兼备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的美学方法和他所回答的种种问题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他是从人文途径建构了一个"既超越又内在"形上学方法,并以此反对西方二元对峙的方法.他的美学和哲学是浑为一体的,是步了"天人合一"的理路.他把人、自然、宇宙的统一看作是生命情调以美学化方式的一种渲泄.方东美美学的方法还可以称作是"全体的直透"法.由于把宇宙、人皆看作是有生命的"情理集团",他对美的解释是庄子所谓的"大美",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同时,他主张这个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形于创造.总之,方东美的美学思想既承续了中国传统体用不二的路数,又借鉴了西方柏格森、怀特海许多有益的因子,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先生一生着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于中西方文化精神他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概念,而其中"圆而神"与"方以智"这一对概念浓缩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特质的基本判断。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梳理他关于中国未来文化之创造的思路,亦即是其发挥中国文化"圆而神"之优势,并融摄西方理智来扩充,采用"纳方于圆"的方法开出一种崭新文化的理路。  相似文献   

4.
"正名"与孔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正名"理论,不仅与言、意、象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中也具有根基性的地位."正名"对君臣父子关系的匡正不仅是"仁"得以确立和推行的前提,也是他修复礼乐的关键所在."正名"还为儒家美学确立了"中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儒家甚至整个中国的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的书论,虽然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他主张"师法古人,变化在我",重视继承,更强调创新;在碑、帖问题上,他通过对二者的比较重新审视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在书画关系问题上,他主张"书画同源";在审美观念上,他认为美与丑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他的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古雅美"等方面。王国维以他开放的视野、务实的态度、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开辟了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天地,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新的美学思想观点与研究方法。王国维的美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这既与他个人的天分密不可分,也是他较好地继承和融合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是极为复杂的。选择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畴中的情与理、形与神进行分析,展示我国古代音乐姜学对音乐中的情与理、形与神关系认识的变化发展概况.并阐速情理论、形神论的主要审美特征。以揭示我国古代对音乐的社会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对音乐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苏轼诗歌来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理、神的审美问题,并结合苏轼诗歌中蕴含的绘画美,证实“诗画相同论”的中国“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赫西俄德的《神谱》讲述了古希腊诸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赫西俄德向我们展现了诸神的谱系与诸神与人起源的关系。通过对神王宙斯与其他诸神属性的梳理,通过宙斯的"王权"、人的起源、人与神的分离,来讨论赫西俄德对人的城邦中的秩序、限度、关系的理解,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子以理为天地万物的终极依据,通过对理、气及理气关系的探究,建构了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日本朱子学者林罗山适应日本近世现实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状,对朱子学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林罗山继承了朱子"理"的内核,运用朱子"理"的思想构建了自己的"理当心地神道",但他的思想与朱子理气观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林罗山的思想和学术取向,对于把握日本近世朱子学者的学术性格,深刻理解日本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吸纳外来文化的思维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威从改良主义进步主义的政治历史观念出发,反对被少数上层贵族精英垄断的"为艺术而艺术".杜威对经验这个关键词在心理学和哲学上的超越使他自我突破了"艺术即经验"这个定义的偏狭和局限,由于他把情感、观念、想象、理性和思想等因素也包含到经验之中,使他从美学自然主义经验主义这个基点出发,上升到人本主义.进一步的超越使他在艺术与人生关系上,把艺术再现现实与表现情感统一起来,提升到社会的和历史的维度.艺术在他那里成为一种担负着人类的统一和解放的神圣使命的力量,在这个维度上达到他的美学思想的顶峰.由于他被认为"接近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的文学思想,至使他的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艺术即经验>长期被冷漠,因此对之重新认识、开发和提炼,对于我们的理论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书法欣赏中,"形"与"神"的把握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具体的书法审美中又是不可分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形质"都具有"神采"的美学意义;"神"为"形"的统摄,是保证"形"具有审美价值的更高标准,在书法欣赏中在审美层次上要逐渐推进,在明晰形制标准的基础上统摄神采意蕴,做到由形及神,技道兼顾。  相似文献   

13.
王岳川的文艺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西学"转向"中学"的过程,其核心是书法美学。在继承前人相关见解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文化输出"思想,其核心也是书法美学,并因此实现了文艺美学、书法创作与"文化输出"的融合。王岳川书法美学的突出特色是大———博大、正大与强大。  相似文献   

14.
“绝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绝俗”则须重视“胸次”,在艺术境界上超越凡俗。他所重的“韵”,是“苍拔紧执”为主,且与“妍雅郁藏”相融合的“韵”。此外,他强调“法外之理”、“中和”、“自然”等美学观。他的书法创作前无古人,特色独具,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美学在经历了重建实践本体和超越实践本体之后,似乎开始进入到对生态本体的构想之中。但目前的一些生态美学研究还具有过多的诗意想象成份,并时常陷入"人类中心"、"反人类中心"、信仰与科学等等的矛盾。生态美学否定实践和主体性的武断姿态,也使其面临关闭对人的存在进行深切理解的险途。人是感性的存在物,也是想象的、思索的、语言的、实践的存在物,最终是"关系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为原初和根本的,但它不是人类生存关系的整体和全部。人们无法忽视生态美学开启的新视野,但一种能够引导方向的美学无法离开人类整体生存活动的大关系和总基础。以存在为本体、以生态为视野的存在论美学或许能为试图突破认识论模式的中国当代美学开辟出一条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从德国哲学美学中汲取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他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接受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阐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真”、“美”的内涵时,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德国美学因素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在《诗论》中以中国诗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谐"的独特艺术效果,创造性地借鉴了席勒美学中"游戏冲动"与《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观点。席勒的游戏冲动理论背后有"审美王国"这一宏大的政治设想,朱光潜诗学中的文字游戏论则凸显了对诗歌文学性层面的关注;席勒的诗论是一种回归本心抗拒规范的理念,而朱光潜的"谐"突出道德伦理的诉求。朱光潜的"谐趣"说是一种植根于中国自身文化状况的儒家诗论,与他后期的精神实践论美学具有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顾准的美学可称为"摩罗美学"。他们都是一种异端的美学。其要义在于对作为"虚假的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抗,在于对作为美学理想的神圣"天国"与"好地狱"的怀疑与戳穿,也在于对个性的张扬与对情感、感性力量的重视。鲁迅美学拆除传统美学以抽象理念和道德命令所构建的"共通感"。认为个体感性的激发本身就是人的生成过程。力图在"反抗绝望"中"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顾准对"性善论"的批判和神学意识形态的分析,也是从人的生存的政治向度着眼的。他对鲁迅提出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当时英国诗歌现状、华兹华斯本人的思想、宗教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拟人化"应是指18世纪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诗歌中为了追求形式浮华而机械抱定古希腊、罗马作品中对神的人格化.同时,因为"拟人化"的对象涉及神的形象但并无真情实感,所以华兹华斯认为此法亵渎了他崇高的基督教信仰与情怀,偏离了万物有灵论和神的观念的本因.  相似文献   

20.
"为艺术而艺术"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最精辟的表达.本文从诠释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其美学观点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理论的角度表明,王尔德的美学观点既表达了他个人对"美"的理解,同时又传达了他试图逃进"理想王国"-艺术的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契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