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优化工艺下制备的甲维盐泡腾片的田间药效情况,以大豆田常用药剂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施药后,甲维盐泡腾片三个处理剂量组对大豆蚜虫的平均防治效果在64.60~70.85%之间,药效随着用剂量提高而增加,制剂的持续有效期为12d,甲维盐泡腾片对大豆蚜虫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豆喷施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参  徐文洪 《河南科学》1997,15(4):464-469
经3年试验,研制的新型大豆喷施剂(22%硫磷.唑),对大豆的害虫,如蚜虫、豆天蛾、食心虫、造乔在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防效在97%以上;对大豆的主要病害,霜霉病和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使大豆的植株矮化、叶绿素增加,提高大豆产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分布广泛,针对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显示野生大豆的病害主要是大豆绣病;虫害主要是大豆蚜虫和蝽.通过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掌握影响野生大豆生长成熟过程中的各种因子,积极采取措施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数量,为野生大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子包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种子处理新技术,也可看成是大豆增产带有突破性的单项技术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种衣剂多为复合型。在种衣剂中均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和某些微量元素等,不同型号的种衣剂只是使用的药剂种类和数量上有所差别。l种衣剂的作用(1)能有效地防治大豆苗期病虫害,如第一代大豆抱囊线虫、根腐病。根潜蝇、蚜虫、二条叶甲等.因此可以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现象。(2)促进大豆幼苗生长。特别是重、迎茬大豆幼苗,由于微量元素营养不足致使幼苗生长缓慢。使用种衣剂包衣后,能及时补给一些微肥,…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3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蚜虫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吡虫啉是防治棉花蚜虫的有效药剂,通过对3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蚜虫进行试验,验证这一新剂型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为该药防治棉花蚜虫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蚜虫行为的化学物质主要有蚜虫报警信息素如蚜虫信息素.蚜虫主要依靠嗅觉感知这些化学信号来作出相应的反应.其中许多种类蚜虫的性信息素的主要化学物质为荆芥内酯.本文用合成方法与植物提取法分别得到了荆芥内酯,该物质对农业生产中蚜虫虫害的防治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抗蚜威是优良的选择性杀蚜剂,对小麦、大豆、玉米、甘蔗、烟草、水果、蔬菜等作物上的蚜害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它对蚜虫作用快、灭杀力强,用量小,使用经济,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无害。该技术路线所用原料易得,收率高,质量好,成本低,三废易于处理,生产技术水平先进,操作简便,适于国内工业化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培养室内拟南芥蚜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南芥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使用捕虫板法、喷洒药物法和综合法对蚜虫进行防治,通过效果比较,发现综合法是培养室内拟南芥蚜虫防治的理想方法.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灭杀蚜虫的效果比较,发现3 d后再次进行灭蚜处理,能够达到彻底消灭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棉田蚜虫的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虽然前人对棉田蚜虫的消长规律的描述较为详细,但在不同的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的年份棉田蚜虫的消长规律都极不相同。为准确的掌握棉田蚜虫的测报方法,为莫垦区的棉田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意见,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1.
用快速直接染色法对新疆石河子8种常见蚜虫进行蚜虫染色体制片、染色体研究。8种蚜虫染色体数目范围由2n=6至2n=13。根据染色体组型的不同,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为蚜虫的正确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夷科学》2019,(1):4-11
内共生菌与其寄主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蚜虫类昆虫的内共生菌分为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和一些次级内共生菌。Buchnera与蚜虫寄主之间有密切的营养共生关系,对蚜虫寄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虽然次级内共生菌在蚜虫体内含量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次级内共生菌无论对蚜虫寄主的生态行为(抵御寄生蜂、耐高温特性、体色形成等)还是物种形成和进化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此外,次级内共生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也促进了功能基因学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综述了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基本特征、多样性、及其对蚜虫寄主的生态影响,进而对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蚂蚁和蚜虫     
踌,,~ ’蚜虫吮吸禾苗的液汁, ‘堪称庄稼的大敌。 蚂奴和蚜虫关系密切 这可是个有趣的秘密。 原来蚜虫排泄的类便, 玛蚁吃了活甘如蜂蜜, 蚜虫后面;L寻觅觅, 禾苗枯姜了, 蚜虫又要转移,‘ 怎奈它吃得大腹便便, 走起路来十分吃力。 蚂蚁早就有了安排, 那边的禾苗鲜嫩无比: 它一越一趋搬走蚜虫, 象搬走一批造糖机器 虫和蚂蚁狼狈为奸, 偷吃农民的劳动果实, 人们 采取 发现了它们, 了有效的惩办措施……素蚂蚁和蚜虫@林红宾 @祝冬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草莓蚜虫病的防治问题,本文在草莓蚜虫生态系统折叠突变流形上,考虑有关天敌种群的参数的变化率,提出一个广义系统模型。利用广义系统理论和突变理论,对草莓蚜虫生态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其复杂动态行为。针对蚜虫种群密度较高的情况,设计控制器使系统稳定于理想状态,并给出数值模拟验证上述结果的合理性和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十一星瓢虫与蚜虫数量关系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与蚜虫相关调查和实验数据,按照种群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阶段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探讨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内禀增长率越高,则蚜虫种群增长速度越快,峰值越大且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着棉珠的单株最大容蚜量的增大,棉蚜爆发的时间不断推迟.而温度对瓢虫的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使得蚜虫爆发的时间和峰值有明显的区别.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变化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从木槿蚜虫体内筛选到一株蜡蚧轮枝菌真菌,对其进行了防治木槿蚜虫的室内毒力测试和田间防治的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这株蜡蚧轮枝菌真菌对木槿蚜虫有较强的毒力。田间防治施药7 d后木槿蚜虫虫口基数减少了79.9%,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绿色化学原则指导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β-法尼烯是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极具发展潜力.利用(反)-β-法尼烯具有驱散蚜虫的特点,用于温室或大棚中可以防范蚜虫;将(反)-β-法尼烯与常规杀虫剂混用,可驱使蚜虫主动接触杀虫剂,在动态中被灭杀,此法将降低杀虫剂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物的安全、有利于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国内已有使用蚜虫报警信息素方法的成果,国内外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最主要问题是获取廉价易得的(反)-β-法尼烯.目前的合成方法与合成工艺不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本文提出减压流态化合成的新工艺,将使蚜虫报警信息素的广泛应用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浅谈桃树蚜虫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地介绍了桃树蚜虫的发生和桃树蚜虫常用的防治技术,提出运用综合防治技术,保护环境,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枝江县顾家店公社万真乐同志创造性地利用柑桔皮水溶液防治蚜虫,取得显著效果。他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含量柑桔皮水溶液,分别对柑桔树、萝卜菜和油菜上的蚜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蚜虫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20.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蚜虫的迁飞行为、报警行为、蚜蚁共栖行为、蚜菌共生行为等相关知识,指出通过对蚜虫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