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的动物.它是中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世界里的旗舰物种".  相似文献   

2.
从首个合成细胞看合成生物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柳燕  常素华  王晶 《科学通报》2010,55(36):3477-3488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诞生至今已在医药、能源、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对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等生物学基本问题亦发挥重要作用.随着2010年5月首个合成细胞的诞生,合成生物学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欧美等国已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多项研究并已取得诸多成果.为了推动和促进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本文在阐明合成生物学概念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发展,分析了合成生物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对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高明  李勇 《自然杂志》2010,32(5):267-27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了物种的退化。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各种措施已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钟扬 《科学》2009,61(5)
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Species)一书以来,"进化"(evolution)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则成为当今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15年内,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在分子水平上对特殊的基因作详细地研究。生物科学的许多领域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所获得的成果都是巨大的,这些进展的取得是对一定量的物种主要是人、鼠、果蝇、酵母和大肠杆菌的基因结构作充分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世纪,世界的大部份地区仍未进行生物学考察,新物种的发现是当时生物学中最令人振奋、最富有成果的领域;而今天,分子生物学成了生物学的主导,探查新物种的工作已黯然失色。大多数准动物学家因执意寻找大型神秘物种(更确切地说是灵长类、食肉类或早已绝灭的恐龙类等)而遭到了嘲笑。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12,(26):2468
为展示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举办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本次  相似文献   

8.
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vonLinné)创立现代生物分类命名系统已接近250年,但分类学家对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动物仍然没有一个系统的名录,这使得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以及野生动物保护者的工作比预期的更难,因为他们必须依靠物种的名称来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以及他们正在保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的动物。它是中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世界里的旗舰物种”。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ESA)通过四十周年之际,四位美国专家在回顾该法案实施四十年来的同时,分别从物种保护对象应如何区别、生态模型与经济模型整合等角度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及仍需改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有许多重要的珍稀濒危动物,对它们的保护举世瞩目,其中一些动物的分类进化地位还存在着争议。我们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这些物种的进化遗传和保护遗传学研究,旨在阐明这些物种的进化地位,确定野生或圈养群体的遗传结构,为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提供不可缺少的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红树林近5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2021,66(30):3886-3901
红树林作为独特的海陆过渡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和恢复与多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密切相关.然而,迄今还没有面向SDGs的中国红树林时空变化分析.本研究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解译1973~2020年中国红树林生长区的土地覆被,得出近50年红树林及其与周边土地覆被类型的时空变化和相互转化.结合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等政策,探讨SDGs在中国红树林方面的实施进展.结果表明:由于农田和养殖池扩张等因素, 1973~2000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减少30199ha(1 ha=1×104m2)(约占1973年的62%); 2000~2020年,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保护和造林,全国新增红树林9408 ha,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1973~2020年,中国滨海一直生长有红树林的陆表面积为8657 ha,仅占1973年红树林总面积的18%.从SDGs元年(2015年)到目标完成年(2020年),中国沿海新增25%的红树林;截至2020年9月,中国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占生长区的16%, 77%的红树林得到良好的保护,国家级经济特区中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比例达80%.近年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动计划以达到停止毁林、恢复红树林的目的,中国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已基本达到了相关SDGs的规定.本工作的研究方法、数据集和结论可为监测和评估中国乃至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方法借鉴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书画艺术作品是书画作者的智力成果并时其享有专有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投资书画、收藏书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制假售假的行为也日渐突出,给中国的书画市场秩序、中国书画的艺术价值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加强市场规范和相关立法,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仅存不足千只的双峰野骆驼属孑遗野生动物之一,因其生存范围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差,已成为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野生物种。野骆驼原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及两省(区)与蒙古国交界的荒漠戈壁这极  相似文献   

15.
稀有植物和动物的自然环境正被迫日益缩小.世界上许多动物园已经行动起来去保护兽类动物.那些有助于人类患不孕症夫妇的技术以及农业上用来提高肉类和牛奶产量的方法正被用于野生动物中.但至少有一个动物园在其频危物种计划中包含了植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世界科学》1999,(1):27-30,20
物种的衰降及灭绝一直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物竞天择自然规律。但现今的物种灭绝除自然界生物进化因素以外,人类异常干扰因素更堪称是"杀手"、"'元凶"。通过检测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样品表明,自然界的物种灭绝现象已持续发生演绎了数百万年之久,每年约有1-3种物种速灭绝厄运。但现今状况则令人颇为吃惊,据科学测算,现今自然界物种的灭绝率为1000种/年以上,占纯天然性物种灭绝率指数的1000倍,这还仅是一种保守估算所得值(按最低保守数估算所得值)。像距今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遭厄运那样,人类目前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位于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金三角"(Coral Triangle)的北缘,约有2450km2的珊瑚礁分布于这个区域[1],是世界珊瑚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世界上其他珊瑚礁一样,中国南海珊瑚礁正遭受人类活动、气候暖化与海洋酸化的威胁而严重退化.珊瑚礁的生物学及其保护研究是近十年来全球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始组织"海峡两岸珊  相似文献   

18.
绿尾虹雉     
《知识就是力量》2009,(5):F0002-F0002
绿尾虹雉又称贝母鸡、鹰鸡、火炭鸡,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体长58-82厘米;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3000-4900米的山区,并边缘性地见于中国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南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扼要地阐明突变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生物学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成果,充分肯定了突变理论在生物学研究申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在理论生物学中应用和发展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中国政府圈地式抢救了大批湿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国家水平上评估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保护区布局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最新完成的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数据库和按照同一分类体系提取的4期(1978~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辅以相关保护区、环境等数据,对30年来91个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初步评估.主要结果如下:(ⅰ)30年来,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面积8152.47km2,占全国湿地总净减少量的9%;(ⅱ)虽然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大幅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有79%(面积)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保护效果优良的面积只占15%,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湿地区;(ⅲ)在全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中,52个是自然原始的,面积占88%,远高于个数所占的比例(57%),但有相当比例的保护区达到预警等级,亟待引起重视;(ⅳ)根据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的评估结果,列出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优先关注排行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