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调素拮抗剂诱导人肺癌细胞PLA-801凋亡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弘  柳惠图 《科学通报》1998,43(5):519-523
用20μmolL^-1的TFP处理人肺癌细胞PLA-801,强烈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软琼脂实验发现加药组细胞集落形成率为对照组的63.6%,这表明部分细胞失去了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流式细胞光度术显示,加药组细胞G1期峰前出现了程度性细胞死亡的特征峰,荧光染料Heo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部分细胞凋亡时核凝集,边化,断裂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荧光相关光谱技术(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FCS)将单分子荧光探测技术与统计光谱方法相结合,通过共聚焦荧光测量光学设计与单光子计数方法,测量微小探测体积内由于荧光分子运动所产生的荧光信号涨落,进而对此涨落信号进行关联函数分析,获得分析扩散运动速率、探测空间内平均分子数等重要参数,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荧光成像和生物物理方法相比, FCS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已成为用于量化分子动力学的强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点FCS和荧光交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ross-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FCCS)的基本原理,并对FCS和FCCS的实施提供了建议;然后介绍了扫描FCS和图像相关光谱(imag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ICS)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其不同的衍生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FCS在膜蛋白、DNA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酶和多细胞生物及组织中的应用.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 FCS有望为生物...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细胞融合现象是1957年日本冈田善雄博士发现的。它是给动物细胞中加上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病毒,病毒表面的受纳体即发生连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凝集起来,产生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的细胞。这一技术后来应用于体细胞遗传学之类的基础科学,作出了很多贡献。细胞融合技术最近引起了产业界的注目,其原因是:(1)1975年英国C.Milstein等人将此技术用于免疫学领域,利用淋巴球之类细胞和癌细胞融  相似文献   

4.
丁林  汪尔康 《科学通报》1996,41(16):1481-1484
双层类脂膜(BLM)作为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主体已被广泛接受。通过掺杂和化学修饰可以改变BLM的特性,并能应用于多种生物膜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制成生物传感器和双分子电子器件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种有机染料被称作生物着色剂并常用于生物学、生理学、药物学和医学。一般来说,染色和着色过程包括吸附、溶解、渗透和化学反应。但染料如何影响磷脂膜仍然不十分清楚。本文选用用于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催化剂Meldola蓝来修饰BLM,并对它的传输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阮静  宋华  李超  陈俊  崔大祥 《科学通报》2013,58(7):593-600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纳米技术和干细胞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新兴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制备了氨基化修饰的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NPs), 无滋养层培养了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 体外实验评价了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的影响, 并利用FMNPs标记mESCs制备了干细胞纳米探针(FMNPs-mESCs), 通过尾静脉注射进入荷瘤小鼠的体内,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考察了FMNPs-mESCs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结果显示, 制备的FMNP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磁响应性能, 在5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mESC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FMNPs标记的mESC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在注射进入荷瘤小鼠体内6 h后可以通过活体成像结果和离体器官的荧光成像结果观察到肿瘤组织有显著的荧光信号. 研究表明, FMNPs-mESCs具有特异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为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胃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研究出一种称为“在光中发荧光”法的肺癌早期诊治方法。该法是化学和激光效应的结合。医生将一种血卟啉衍生物(HPD)注入病人身内。HPD具有累积在癌细胞中而被健康细胞逐出的有用特性。当用激光器产生的紫光照射时HPD发荧光,使医生能看到癌组织;当用激光器的红光照射时HPD变成有毒的,能破坏浓集HPD的细胞。他们已采用这种方法发现和治疗气管和支气管的早期肿瘤。以往是借发现痰中的癌细胞来进行肺癌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李学汤 《科学通报》1987,32(2):151-151
人癌细胞系用于同步化研究的,最早要推HeLa细胞。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用其他人癌细胞系同步化成功的零星报道。1979年,叶秀珍等首次成功制备了我国人癌细胞系肝癌BEL-7402的S期和M期同步细胞。 为了研究抗癌药物对人癌细胞系的体外作用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也对一些同步化方法作了探索。本文报道低血清和羟基脲的双阻断法诱导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同步及用多种技术进行监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左超  陈钱 《科学通报》2023,(25):3240-3243
<正>自400多年前问世以来,光学显微技术经历了不断地革新,已从Leeuwenhoek时代简单的单透镜装置发展成为一种极为重要且精密的观察与计量科学仪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工业生产、材料化工与科学研究等领域.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1].该技术突破了光学显微镜衍射极限的限制,将荧光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带入纳米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除分辨率外,光学显微镜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对比度传统显微镜受强度(振幅)探测机理所限,对无色透明物体(如细胞)的成像依赖染色标记.而在研究活细胞的生理活动及其长时程动态过程时,无标记显微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探测手段1932年,Zernike发明了相差显微镜:通过空间滤波原理极大地提高了透明物体在镜下的可分辨性,Zernike也因此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但时至今日,该技术仍局限于二维定性观测,无法实现三维定量测量,发展较荧光显微技术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20 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 双光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三维数 据存储材料、医药、军事、生物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 并随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揭 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起源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生物医学提供了 更多、更为有效的手段. 本文从常用的双光子材料以及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 成像原理等方面, 结合双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了这一新兴技 术在生物医药分析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吴旻 《科学通报》1980,25(5):239-239
自Latt于1973年用5-溴脱氧尿苷(BrdU)加荧光染料33258-Hoechst的方法查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若干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条件,不断地建立和改进了各种姊妹染色单休差別(SCD)染色方法,以便获得清晰满意的标本,用于研究染色体的组成、DNA复制、损伤和修复等各种基本问题,乃至检查各种致突变物-致癌物对染色体的作用等。由于计算SCE比畸变更客观、方便,对许多致突变物-致癌物的作用又非常敏感,表现出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测检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促使肿瘤治疗的研究转向纳米技术方向。利用纳米技术能够开发和制备纳米尺寸的功能材料,并将其用于疾病治疗、诊断和成像剂等方面。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兼具石墨烯片状结构和量子点发光性质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低生物毒性、高荧光量子产生率、稳定的光致发光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生物成像、医学诊断以及肿瘤治疗等不同的领域,也因此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热点。结合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文章主要综述了石墨烯量子点在药物递送、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荧光成像与示踪等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促使肿瘤治疗的研究转向纳米技术方向。利用纳米技术能够开发和制备纳米尺寸的功能材料,并将其用于疾病治疗、诊断和成像剂等方面。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兼具石墨烯片状结构和量子点发光性质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低生物毒性、高荧光量子产生率、稳定的光致发光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生物成像、医学诊断以及肿瘤治疗等不同的领域,也因此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热点。结合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文章主要综述了石墨烯量子点在药物递送、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荧光成像与示踪等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生物成像技术和成像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材料和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由于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较大的吸收截面、特殊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特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综述了金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能和表面修饰方法;并从金纳米棒局部等离子共振特性出发,综述了金纳米棒的暗场散射成像、双光子荧光成像、光声断层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成像等生物成像技术.同时阐述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医学诊断和联合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激光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气象上,激光技术多半用于大气探测。1963年,美国气象工作者成功地研制出用于大气平流层探测的激光雷达;3年以后,我国也研制出红宝石激光雷达,并且从1970年开始,利用激光技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精确测量云高、遥测烟雾扩散和测量大气消光系数分布等工作.用激光探测大气,必须有产生激光的装置。激光雷达,作为雷达的光学对应物,是产生激光并探测大气的重要工具。激光的优点是高亮  相似文献   

15.
运用荧光物质在活体组织表面鉴别肿瘤的光敏技术理论,近年来在国际上正在发展。可喜的是,我国对活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应用于早期粘膜型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也已初露端倪。《活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的研究》一文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总结,它不仅从理论上充实了激光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而且对肿瘤的诊治,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克智 《科学通报》1983,28(13):821-821
荧光染料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嗓)能与各种来源的富于腺膘呤-胸腺嘧啶的DNA结合。它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近年已应用于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和胞外DNA的检测,但在蓝藻中尚未应用。本文报告经DAPI染色的满江红鱼腥藻的不同类型细胞的DNA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飞  王丽华  樊春海  李茜 《科学通报》2019,64(10):987-1000
以DNA折纸为模板的荧光阵列具有精准的结构可编程性以及可定量编程的光谱特征.利用DNA折纸灵活的设计性,多种维度不同模式的荧光阵列构建方案相继被提出,并在生物传感、超分辨成像、新型荧光探针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DNA折纸技术,对不同维度DNA折纸上的荧光阵列的构建和应用做了综述,并展望了基于DNA折纸的荧光阵列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史华红 《科学通报》1995,40(4):367-367
近十几年来,Eu(Ⅲ)离子标记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检测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而且用于检测分子量较小的半抗原(hapten).这些抗原包括孕酮、地高辛、E-3-G、17-羟-孕酮、前列腺素F_(2α).我们利用固相竞争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19.
安静仪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1,36(10):748-748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由箭竹中提取的,它在我国云南省蕴藏量丰富。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已被有效地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疾患。最近已报道了甲素可以选择性地停留在肿瘤细胞中,用光动力杀伤人癌细胞和动物实体肿瘤细胞并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惠东威 《科学通报》1994,39(2):175-175
DNA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能够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差异的分析.RFLP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起源、群体遗传等领域.但是对于那些高度自交,遗传背景狭窄的物种测难以有效地利用RFLP进行基因组分析.1990年Williams和Welsh同时开创了利用人工合成的短核苷酸引物经PCR反应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即 RAPD技术(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s).由于这一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检测.因此虽然其诞生时间很短,但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