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太行山阜平地区三条剪切带作了详细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就斑晶旋转和眼球构造进行了塑性大变形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刚性的石榴石斑晶会随着基质的流动而产生旋转运动,旋转量的大小取决于剪切力的大小、斑晶的密集度以及斑晶在剪切带中的位置。长石眼球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长石与石英的生差决定的,塑性变形首先从斑晶的周围分开始,逐渐向斑晶发展,危险残斑核不断减小,这与剪切带内糜棱岩化强度分带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粘弹性力学分析程序对太行山阜平地区剪切带中斑晶旋转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计算模型中假定:石榴石斑晶为弹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只产生很小的弹性变形;石英、长石质的基质部分为粘弹性材料,它具有随时间变形不断增大的特性。计算结果显示:沿剪切力方向的最大位移能达到模型宽度的3~4倍,相当于简单剪切的角度达到70°以上,斑晶的最大旋转角度能达到60°左右。这样的变形量级已经十分接近野外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地壳物质的粘度值基本上是通过间接推测得到的,其可信度较低,因此文中还讨论了基质的粘度变化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分别取了7个不同量级的粘度值(1017~1023 Pa·s)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剪切带中斑晶的运动学和变形分析及塑性大变形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太行山阜平地区三条剪切带作了详细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就斑晶旋转和眼球构造进行了塑性大变形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刚性的石榴石斑晶会随着基质的流动而产生旋转运动,旋转量的大小取决于剪切力的大小、斑晶的密集度以及斑晶在剪切带中的位置。长石眼球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长石与石英的韧性差决定的,塑性变形首先从斑晶的周围部分开始,逐渐向斑晶发展,脆性残斑核不断减小,这与剪切带内糜棱岩化强度分带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压蒸条件下两种天然长石在水及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情况.结果表明长石在水中碱溶出量比较少,溶出的碱主要是钠碱.长石在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量比较多,溶出的碱包括钠碱和钾碱.集料碱溶出对混凝土碱含量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桃林韧性剪切带中的韧性变形岩石——花岗质糜棱岩系列岩石和绢绿石英构造片岩的岩相学特征.首次对该区糜棱岩中石英内的包体进行了镜下观察和均一法测温,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有明显变化,岩石体积损失约40%. 相似文献
6.
杜定全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7(6):22-25
江西九岭花岗岩体南缘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变形岩石主要类型为具S-C型组构的花岗质糜棱岩。剪切带岩石变形始于早古生代(410。79Ma),晚古生代(374.8Ma)是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期,中生代(119.6Ma)至新生代仍有小规模的韧性变形。岩石的变形温度为605 ̄663℃。 相似文献
7.
韧性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金矿成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理论研究,发展极为迅速,至今已具有较完善的理论和较成熟的研究方法。韧性剪切带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韧性剪切带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运用了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理论去从事金矿的找矿勘察工作,发现了大批新的矿床,大规模地扩大了原有矿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肥东低角度韧性剪切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巨大的近直立的左行平移韧性剪切带发育,其岩石变质变形特征具有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即越靠近剪切带内侧,岩石变质变形程度越强,远离韧性剪切带,岩石变质变形强度越弱。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内超糜棱岩变形强烈,变质相可达到角闪岩相,其变质变形程度与直立的郯庐断裂带内超糜棱变质变形程度类似,两者在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上统一,具有大陆岩石圈被高角度韧性剪切带切割并沿低角度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史进行了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了其发育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路线调查,结合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分析,确定了秦岭群南缘及丹凤群内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提出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古差应力值,并对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及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糜棱岩的塑性变形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糜棱叶理产状多较陡倾,a线理近水平,表明为走滑断裂。大量不对称旋转构造指示该剪切带早期为左行剪切,后期在不同地段又叠加上程度不同的右行剪切 相似文献
13.
湘西泸阳县的白沙镇西侧羊角岭发育了一条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中的主体岩石是含凝析油瘤状灰岩,其形成深度不超过3000m,岩石中的一般有机质(沥青)反射率Ro值介于069%~072%之间,处于低中成熟阶段,而其中的部分沥青体则发育了强烈的光学各向异性,其Ro,max为252%~320%,Ro,med为101%~184%,Ro,min为034%~081%,最大双反射率值可达87%。白沙含油超浅成脆韧性剪切带的各向异性体呈不规则碎片状或细条带状,根据其形态及“消光”特点可以分为椭球状、羽状、条带、环状、螺旋状等几种,其成因与岩浆热液作用(叠加了部分构造应变)有关。凝析油也是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应变测量与显微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了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建立了其变形序列。该带依次经历了:(1)中深部构造层次的紧闭同斜褶皱作用;(2)中深部构造层次的顺层(片)韧性剪切变形;(3)中部构造层次的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4)中浅构造层次的膝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岭勉略缝合带两期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解析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经历了两期韧性逆冲剪切变形 ,早期剪切变形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和火山岩岩片中 ,与区域变质作用同期 ,剪切运动方向 NW→ SE;晚期剪切变形具有 NNE→ SSW高角度逆冲特点 ,并使不同岩片推覆叠置 ,构成缝合带现今主导叠瓦状构造样式。变质变形作用研究显示 ,两期剪切变形都具有高压 -低温性质 ;综合变形时代以及整个缝合带构造演化 ,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俯冲与碰撞造山期变形 ,并指示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作用均具有斜向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北青峰断裂为一韧性剪切带。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形成时的构造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37.92MPa,应变速率为6.713×10-15s-1。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的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四川石棉田湾地区地质背景的实际资料,指出磨西脆-韧性剪切带乃是控矿构造,它控制田湾矿田的展布,其派生的次一级构造控制了矿体方向。薄片观察结果揭示千糜岩是由原岩以硅质白云岩经剪切变形和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它有五种类型,即绢英白云千糜岩、白云石英千糜岩、绢英千糜岩、硅质千糜岩、石英绿泥千糜岩。硅质白云岩的变形作用产生许多特色的显微构造和石英C轴组构;而变质作用则以广泛的退变质为特征,二者密不可分,它们共同产生千糜岩和含矿石英脉。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发育的区域构造背景——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昆仑中带,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域构造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代表,该类剪切带具有切割深度大、区域延伸稳定的特点,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并对北西向构造分区有控制作用,其形成演化与东昆仑区域构造发展背景相一致,反映了加里东到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再到走滑扭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