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化学史重要内容之一的古代药酒问题,有人曾做了初步的论述.在中国古代的药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麻醉药酒.对于麻醉药酒,前文少有提及。本文力求将中国古代麻醉药酒的起源、发展、配方以及制备方法做一概括的论述,以飨读者。1 中国古代麻醉药酒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这种酒系根据传统配方,采用名贵中药材,经科学提取酿造而成,是一种最新型的、待开发的药酒,分50~60°和20~30°两种。  相似文献   

3.
复方酒剂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及其中毒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一种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具有高毒性药酒中乌头碱的含量,基于测定结果确定了该药酒的中毒剂量.同时揭示了该酒剂乌头碱中毒的化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从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发表后,药、酒与魏晋士人的关系一直是魏晋文化研究中一个不断被重提的话题。在“身体”研究的视域下,这一问题也可以被重新思考,因为药、酒与魏晋士人发生的恰好是身体上的关联。吃药可以长生,喝酒可以避祸,药、酒可以使身体生命暂时得以保全和安置。这不是魏晋士人服药饮酒的终极目标,药、酒对于他们而言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即在老庄哲学的引导之下,借助药、酒作用于身体后的发散和催化,力图让作为肉身存在的个体化的自我消解,与生命的本体相接,从而完成由“有身”到“无身”的超越,彻底摆脱生命存在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5.
冬季是进补的季节,服用药酒,对治疗疾病、养元蓄锐、强身健体效果甚佳,而且用药酒治病养元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您的健康,下面介绍几种进补药酒的制法,供参考。 人参酒:取人参一支,重药15~20克,用白酒半公斤,浸泡7天以上。取酒饮服,每日1~2次(最好在晚  相似文献   

6.
这种酒系根据传统配方,采用名贵中药材,经科学提取酿造而成,是一种最新型的、特开发的药酒,分50~60°和20~30°两种。 该酒具有滋阴壮阳、生精益髓、强化体魄、延缓衰老、驻颜轻身、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和预防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性冷淡、性感缺乏等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河洛 《世界博览》2013,(10):76-79
古埃及有一句谚浯:"在水里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脸,但在酒里你能看到内心的花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对酒充满诗意的爱恋。饮酒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酒可以杀菌,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由大麦酿成的啤酒由于口感清淡,不易醉人又营养丰富,被吉埃及人当做一种很好的食物,修建吉萨金字塔的工人们每天会饮用三四次来补充能量。而葡萄酒则是一种更为珍贵的饮品,  相似文献   

8.
初论中国古代药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至迟在龙山文化后期或更早些已能酿酒了.随着时代的演变,酿酒技术不断进展,酒的品种亦不断地增多.除了食用酒,如各种米酒(黄米酒、糯米酒等),各种果酒(梨酒、葡萄酒等)之外,同时还出现了药酒.作为化学史重要内容之一的药酒问题,迄今尚无系统深入论述,本文较深入全面地撷集了古代药酒的史实资料,对药酒的起源、作用、酿制方法这三个问题作以下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9.
萧统是陶渊明作品的第一个知音,他在《陶渊明文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虽然不断有人分析陶渊明以酒入诗的现象,但至今还无人解剖陶渊明的寄酒之迹,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文本的意义上还原其寄酒之迹。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多以饮酒著名,"酒"在唐诗中颇具份量,折射出唐代诗人与酒的情结。唐代诗人好酒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饮酒养生;二是通过宴会、诗酒文会广泛交友;三是饮酒以激发诗兴;四是借酒浇愁。通过对其"咏酒诗"的分析,以求时唐代政治、文化、社会风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每当远方客人来到南太平洋上风光秀丽的岛国斐济时,热情好客的斐济人都要请饮咖瓦酒。受邀的客人坐在木雕咖瓦酒碗旁,主人身着盛装,盘膝而坐,与客人相互谈笑,然后热情献饮。这种咖瓦酒,与世界上其它酒相比,可谓是‘别具风味’。它是用一种胡椒树根炮制酿造而成。斐济人往往把它像黄金一样珍藏。外来的客人初饮咖瓦酒并不可口,有一种辛辣麻木的怪味,而斐济人却对它情有独钟,并视为‘长生不老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山茱萸药酒生产中主发酵和澄清工艺条件,采用山茱萸鲜果为原料,以酒精度、马钱苷含量和感官评分为酒质指标,对主发酵的单因素酵母用量、时间、温度进行了研究和正交试验优化;对澄清剂壳聚糖和皂土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主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5 g/L、发酵温度30℃左右、发酵时间为5 d;澄清剂选择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4 g/L.本生产工艺条件简单,可靠,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物荆轲,携一匕首人不测之强秦,无疑是个勇士,得到尚武之人的赞赏尚不足为怪,获得千古文人的推崇与青睐则值得探究.在<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中,"书"、"剑"、"酒"及"侠之大者"四个文化要素与荆轲形象有着紧密联系,后世文人正是在荆轲身上寻找到了与此四要素相关的文化认同,从而引发共鸣,咏歌不止.  相似文献   

14.
酒的历史久远,酒文化几乎伴随着人类文化的产生页产生.与酒有关的文字也多不胜数.这里简略地举了几个与"酉"(即"酒")有关的文字,简述字形及字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苏丹人和酒     
伊斯兰教是禁止教徒喝酒的。古兰经和圣训认为酒使人失去理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尽管如此,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饮酒还  相似文献   

16.
正读史的时候,常注意到古人好酒,埃及人喝,希腊人也喝;商人喝,周人也喝。在家喝,出门喝;几个人一块喝,自己独处时,还是喝。考古发掘显示,古人好酒,源自祖辈。欧、亚、美、非各洲,各地文化遗址普遍留下先民酿酒喝酒的证据。谷物、无论水果,面包或是蜂蜜,都可以酿酒,风味虽然不同,饮者都能乐在其中,还说出"三杯通大道"、"酒中有真理"的名言。喝酒是否能喝出真理,我们不太清楚,喝酒要比喝水安全,倒是事实。  相似文献   

17.
詹萍 《遵义科技》2004,32(4):47-47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是评价酒卫生质量的指标之一。酒中适量杂醇油能增加酒的香味,给人以美味的感觉。但过量则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其中毒和麻醉作用较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引起头晕、头痛。其毒性随醇类分子量的增大而加剧。杂醇油是一种混合物的总称,其成分复杂,主要为异戊醇、异丁醇、戊醇、丁醇、己醇等高级醇类,  相似文献   

18.
评价仙茅酒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各组小鼠末次给药30 min后,称重,小鼠负重游泳3 min,休息5 min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SOD、LDH、全血LD、肝糖原和肌糖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仙茅酒高、中剂量组血清SOD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仙茅酒高剂量组小鼠全血LD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仙茅酒高、中剂量组小鼠肌糖原含量明显增高(P<0.05),仙茅酒高剂量组小鼠肝糖原也显著性增高(P<0.05);与小曲酒组比较,仙茅酒高、中剂量组血清SOD含量也显著性升高(P<0.05),仙茅酒高剂量组小鼠全血LD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肌糖原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仙茅酒可以增加小鼠运动耐力,减轻小鼠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就已有素称发达的农业。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使得所产粮食而有节余,随之便出现了谷物酿酒。究竟我国酒出现于何时,在一些史书里各有记载.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的记载看来是较为系统的,“酒,始自空桑委余饭郁积生味。黄帝作酒礼,仪逖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周公作酎,三重酒。”然而,酒起源说法种种,有说仪逖造酒的,有说黄帝造酒的,说杜康造酒的更为多者。或云仪逖也好,或曰杜康也罢,这都使人感到为之传说,因无凭证,唯独只有“酒,始自空桑委余饭郁积生味”这一点,既有酿酒的化学道理,也合符历史的事实。因此,我们认为酒的起源很早很早,并且酒也不是那一个人发明的。  相似文献   

20.
猴头补酒     
一种以山珍猴头为原料精制的高级饮料补酒——猴头补酒,已由常山县酒厂酿制成功,且在最近通过了技术鉴定。猴头补酒是用优质糯米制成的酒酿为酒基,以猴头为主,配以参、芪、术、归、枣等名贵中药材制成的。生产工艺分酒基制备、药材有效成份的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