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恩平县酒厂“七○二”实验小组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地方工业的任务是:为农业服务(这是基本的)”和“综合利用很重要,要注意”的教导,敢想、敢干、敢创新、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在江门甘化厂从酵母中生产出“七○二”的启发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行利用酒糟生产“七○二”试验。他们克服一无设备,二无技术资料等困难,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在短时间内试验成功七○二。经测定含量为0.04%,在早稻上进行试用,效果良好,一般增产4.7—26.4%,目前已投入大量生产,他们为夺取农业生产大丰收,为支援世界革命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高州县新垌公社,一九七四年晚稻大面积采用宽行窄株栽培新技术,夺得了水稻的大增产,为促进农业大上快上作出了新的贡献。新垌公社水稻通常的插植规格是5×4寸,每丛8~10本苗。宽行窄株栽培法是他们从水稻套种黄麻得到启发,于一九七二年早稻开始进行试验的。当季,8×2.5寸的麻沟边行比5×4寸的其余行获得显著增产。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早稻的试验,又获显著增产。一九七四年晚稻,在九个大队、十八个生产队中用三百多亩田进行扩大试验,绝大多数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开始试验较早的田讹生产队,在82亩晚稻田中采用宽行窄株规格的有76亩,  相似文献   

3.
广西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43.5万亩,其中早稻2.8万亩,平均亩产835斤,晚稻一般亩产700~800斤,高的1000多斤,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0~20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培育多蘖壮秧,严格掌握季节,带土浅插,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去年我校高中化学、农业两科的教师,面向农业生产开门办学,开设土壤诊断专业课,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试验小结简报如下:试验田概况试验田选在余杭县石鸽公社沈家大队第八生产队,是该公社50%以上低产田的低丘陵红壤母质水稻土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块田。早稻产量在300斤/亩左右,晚稻产量只有100~200斤  相似文献   

5.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6.
杭州地区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大搞科学实验,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年大力推广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据初步统计,早稻小苗移栽的面积达50~60万亩,约占总面积的30%;其中萧山县1969年早稻小苗带土移栽只有330亩,1970年发展到76000亩,增加了230倍,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罕见的。小苗带土移栽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水稻大面积增产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我们对富阳、临安、建德、桐庐、萧山等县的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星华四队的贫下中农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农业生产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掌握了主动权,夺取了粮食生产连年大丰收。自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五年中,早稻单产年年跨《纲要》,四年晚稻超早稻。去年全队136亩早稻(改制95%)平均亩产861斤,其中有25.4亩,平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我所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以路线为纲,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在19.39亩试验田中经过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获得了亩产春粮457斤,早稻969斤,晚稻883.3斤,全年亩产2309斤。其中1.85亩,亩产春粮542斤,早稻983斤,晚稻928斤,全年2453斤。为掌握全年亩产2400斤粮食的增产规律,为科学种田,发展粮食生产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1972年我县继春粮之后,早稻又获得了丰收。全县44.38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700斤,比1971年的679斤增产3.1%;总产量达到31,047万斤,比1971年增产2.3%。更可喜的是,全县有10个公社,167个大队实现了早稻一季超《纲要》,其中有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早稻亩产突破了千斤。这是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早稻采用“点播稻”的栽培方法,取得了连年高产稳产,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点播面积迅速扩大,从1974年全社仅两个生产队的20多亩,扩大到1976年11个大队95%以上的生产队,点播面积达1000多亩占早稻面积的10%左右,亩产从1974年的900多  相似文献   

11.
(一)奉化县溪口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大搞科学试验,积极推广水稻根外施肥,通过喷施,一般都有显著增产。一九七五年亭下公社徐家埠大队科技组28亩早稻喷施1~2次与不喷亩产相差60斤,溪口公社沙堤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20斤,棠云公社西江四队试验增产105斤。畸山公社任宋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61斤,东岙公社东岙第一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76斤,溪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大埔县古野公社古野大队凹里生产队地处山区。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连续九年获得了稳产高产,一九六九年闯过了水稻一年亩产双千斤大关。去年,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大破“增产到顶论”,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春寒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在继续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狠抓平衡增产。采用“乌中有黄黄中施,高中有矮矮中补”的施肥方法,对落后棵和三类苗进行补施或点蔸施肥,做到块与块、棵与棵、苗与苗之间都得到平衡生长。结果,再一次夺得了早稻大丰收。全队67亩早稻,平均亩产1130斤,比去年早稻亩产1066斤增产64斤。  相似文献   

13.
水稻缺钾症     
去年六月初,嵊县良种场发现原来生长最好的一块绿肥田早稻发生叶尖褪淡发黄,梢头枯焦,生长滞缓的现象。以后,这种田块面积逐渐扩大,并在附近一些社、队相继出现。嵊县农科所科技人员根据组织化学法鉴定结果以及显著的施钾效果,确诊此现象为缺钾症。自八月上中旬起,该所科技人员对场、所及县内主要产稻18个生产队进行了晚稻缺钾症调查,发现该县晚稻缺钾现象非常普遍。发病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平均达23.9%,最高的达40.9%(白岳公社孔村一队);重症田比例达6.6%,最高的达26.8%(剡北公社马塘七队)。这些缺钾田在抽穗后都表现早衰,因此他们认为缺钾是晚稻早衰低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我省广大工人、贫下中农、革命科技人员和革命师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热烈响应省革委会提出的“革命加拚命,实现千斤省”的战斗号召,在蓬勃兴起的农业微生物群众运动中,从去年以来,广泛开展了制造和应用“七○一”(本文中“七○一”系指核苷酸类物质的统称)的科学实验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富阳县1971年在4.4万亩春花作物和16万亩早稻上使用了“七○一”,并建立了一支由2000多人参加的农村科技队伍;绍兴县东湖农场1970年在285亩早稻上应用了“七○一”;浙江农业大学1970年与18个县的贫下中农一起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狠抓薄弱环节获得了连续十四年稳产高产。晚稻从一九六四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一九六七年亩产826斤,一九六九年亩产805斤,去年虽遭到不同程度的病、虫、旱、低温等自然灾害,但仍获得亩产766斤的好收成。现将他们晚稻生产中的几条主要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望江县是省十一五期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县,在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和农业部门及相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早稻喜获丰收,实现了项目方案的高产攻关目标。初步成效一是增产显著。7月13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望江县双季早稻进行现场考察测产,考察组一行9人和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冒着酷暑,分别在鸦滩镇实施的百亩高产攻关田和万亩核心示范区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了田间测产和实收。该区主体品种为株两优819,主要种植方式为旱育秧移栽。现正处于黄熟收获期,田间生长整齐,秆青籽黄,基本无病虫草危害,长势明显优于示范区周边的双季早稻生产田块。经过实收和取样测产,高产攻关田和核心示范区亩产均超过600公斤。其中,对高产攻关田甘犬桃户进行实收,烘干扬净至标准水分(13.5%),亩产达611.5公斤;对核心示范区的代表性田块进行取样测产,理论亩产721.7公斤,按“八五”折,实产613.4公斤,创望江县早稻高产历史,比今年早稻平均亩产高180公斤以上。二是早稻优质率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早稻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30%以上,其中中、优质品种所占比例达到83.5%,比去年增长1...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18.
伟明大队地处天目山北麓,是个半山区。土壤大部分为山区半沙土。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今年,全大队227.5亩三麦,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伟明生产队有34亩大麦,单产达632斤,还出现了不少700斤以上的田块。他们能获得三麦连续增产,主要经验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9.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20.
被浙江省科委列入“百万亩高产示范项目”的汕优10号、协优46号水稻杂交组合,继1989年全省推广31.6万亩的基础上,去年一下子推广到245万亩,占全省杂交晚稻总面积的26.5%。这显示出这个水稻杂交组合的强大优势,行家们认为,这个组合将是浙江省汕优6号的理想接班组合。浙江省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但是随着推广年限的延长,品种抗性下降,产量不稳,然而近几年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汕优1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