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第安人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爱之药》探讨了回归印第安文化传统、追寻族裔文化身份的主题,这也是贯穿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作品的主题。《爱之药》分析了深受主流社会影响的当代印第安人困顿混乱的生活状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种族指出生存的必由之路,即维护族裔文化,回归部落传统,正视社会现实,融入多元文化。从印第安文学的复兴及其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印第安文学必将成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锐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17-1420
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文学创作从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中汲取了丰沛的养分。她的长篇小说《爱药》是一个个萨满教文化意象连缀起来的印第安史诗。通过运用萨满巫术、念珠、神圣烟斗、蒲公英等萨满文化意象,厄德里克构建起印第安萨满文化在印第安社会中的失落、回归与传承的过程,并阐述了传统萨满文化在颠覆白人文化霸权、重构印第安民族身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露易丝·厄德里奇是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弗勒》是她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本文将从印第安神话传说与象征两个方面分析这个故事。通过对小说中印第安神话传说与象征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美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就定居在那里的印第安人,由于长期遭受屠杀和迫害,现在只有约五十五万人了。他们集中居住在约二百九十个永久保留地和三十五个由政府暂时划定的地区内。他们名义上享有迁徙和行动的自由,实际上受着野蛮的隔离和歧视。据美国《民族》周刊透露:美国印第安人中的失业比例高出美国其他居民九倍! 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科玛保留地,十八岁至五十五岁的一千三百八十个印第安人中,只有一百九十七人有职业。在全州一万三千七百十一个成年印第安人中,只有三千二百十二人有职业。在密西西比州南部的丘克塔乌保留地,失业者占居民的86.1%。·达科他州的南部与北部操西乌语的印第安部族  相似文献   

5.
韩娜 《科技信息》2011,(36):182-182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的印第安作家之一,《爱药》是其处女作小说,本文尝试浅析《爱药》中的男性角色,揭示印第安人回归传统是其挑战白人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无归属的印第安人埃贝尔如何依托印第安传统文化重新确立印第安信仰、找回自己本来具有的身份的过程,探讨部落土地和传统仪式在寻求身份认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典仪》通过融入大量印第安口头传说与民间故事对主人公塔尤的身份进行神话归域。具体功能体现为三方面:首先是对塔尤的身份进行集体化归域,意在表明他的疾病只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文化的表征;其次是对他的身份进行生态归域,彰显印第安人主张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最后是对他的身份进行女性精神气质归域,弘扬一种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印第安人本来是美洲大陆上的主人,但在欧洲殖民主义者闯入之后,他们却遭到了空前未有的浩劫.1800年,美国印第安人有50万,但到1900年,美国印第安人仅剩下20余万.直到六十年代,印第安人的人口才恢复到1800年的水平.六十年代以后,印第安人的人口增长较快,现在已达140多万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大量欧洲移民来到美国,当时美国广大的土地上居住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那里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于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给皮吉特湾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同意把土地卖给移民,使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西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认为“扩张”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美利坚民族生气勃勃的开拓与冒险精神的概括和延伸。开拓西部疆域是美国历史上的“壮举”之一,但这一“壮举”有它黑暗的一面。拉勒米堡条约是剥夺印第安人土地过程的典型例子。该条约由印第安人主要首领红云(左)等签于1868年。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犹裔文学巨擘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以独特的视角与真实动人的细节叙事讲述了美国犹太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在异质文化下寻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作品中的男性典型形象在美国主流文化与犹太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冲撞下,遭遇身份困境与身份迷失;在身份抉择的过程中,由于同一文化对不同文化主体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典型形象对文化身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上期答案     
答:相同点:两者在客观上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异同点:西进运动是美国侵略的历史。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在西进运动中,大批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边缘的地区。印第安人的被迫迁西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近代史的较长时段内,印第安人基本上是个被压迫、被摧残的种族。此种悲惨命运与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持续推行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和改造密切相关,不仅导致印第安人的人口数量急剧缩减,而且其种族生存和延续的精神支柱遭受严重冲击和腐蚀,彻底背离了人类文明多元化并存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成为美国近代抹不掉的历史污点。  相似文献   

14.
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主人,他们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美洲大陆,并且创造出灿烂的古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美国,无论你到哪个博物馆,都会看到印第安人奋斗过的足迹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各种文物。有关印第安人古墓和遗迹新发现的消息也不断见诸报端。然而,近来美国考古学界却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原来,随着印第安人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5.
危地马拉有多少印第安人危地馬拉是美洲人口最密的国家之一,印第安人在这个国家里占了很大比重,在1778年,印第安人占危地馬拉总人口的78.4%,而据1950年4月份的調查,印第安人在总人口中占53.6%。現在由于“拉丁化”的过程,純印第安居民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上述比例有些变化。所謂“拉丁化”过程就是印第安人逐漸抛棄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渡到拉丁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唐晓雪 《科技信息》2012,(30):216-216
亚裔美国文学以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在当代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据特殊地位。许多亚裔作家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发现了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错,表达了他们对文化身份的困惑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渴望。卡洛斯.布洛桑是早期亚裔作家的核心人物,他的代表作《美国在心中》以自传体的形式再现了菲律宾人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同化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在心中》的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分析主人公移民美国后经历的身份焦虑和文化融合,探讨了亚裔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定位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感是印第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琳达·霍根作为美国印第安族的作家,在其作品《太阳风暴》中生动展现了印第安文化中的地方感,强调了地方感对印第安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实现地方感重建,对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经历了从同化到多元的反复过程,印第安语在同化政策作用下日趋衰亡。为了挽救印第安语,美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政策。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对我国制定语言政策、开展外语教育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位于北美洲的最南部。面积一百九十六万余平方公里,在拉丁美洲各国中仅决于巴西、阿根廷。人口则仅次于巴西,约四千万人。居民主要由印第安人、印欧混血种人和白人三部分组成。墨西哥是美洲印第安人较集中的国家之一。印第安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  相似文献   

20.
印第安人作为北美大陆上的原住居民,有着自己独特的印第安文明和数千种印第安语言。然而,自从欧洲人进入北美洲以来,印第安语逐渐走上衰亡的道路,现已达到几乎无可挽救的地步。这一切都和美国"语言一致性"的文化观以及据此理念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