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智囊》2010,(7):73-73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结合前面的一句“《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综合来解读这句的含义,我们才好理解这前后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1):63-63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段话的本意是:所以卦象,是圣人看见天下事物玄奥难见,因而比拟其外部形象,以表征其性质与规律,这就是卦象。此句中的"赜"(念z e音),意为幽深难见,深奥玄妙。它是宇宙的总奥秘,不可见、不可知、不可闻、不可触、不可名状,如  相似文献   

3.
<正>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这句话的原意是:至于阴阳杂陈,揆述阴阳的德性,辨别是非,不是初爻和上爻二者所能概括的,必须加上二、三、四、五中爻,互相审度观察,它的涵义才能完备而无遗。此句话中,何为杂物?就是阴阳相杂之物。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和合而成的;阴阳二气相杂,又构成了不同的事物,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易经卜卦,问出行、问疾病、问财帛等等,也都是杂物,命主与用神之间不同的生克关系、气运旺衰,构成了不同的吉凶因  相似文献   

4.
正子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刚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平易其心、心平气和,然后才可以说话;先以诚信待人,建立信誉,与人确定交情之后,才可以对人有所要求。君子能修养到这三种德行,才能全面。做人做事全始全终,且能与人和睦相处,无所偏失。身处危难,思虑不周全,而做出冒险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13,(3):77-77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吉凶悔吝,产生于爻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通,起于因应时势:吉凶,以其守正执一无往不胜;天地之道,以其正昭示于人;日月之道,以其正明照天下。天下蠢动不已,以正而归于纯一。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13,(1):73-73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段话的原意是: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昭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2):79-79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段话的本意是:拳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凶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缀以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2):69-69
<正>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上文中我们谈了两点:"极深"和"研几",尤其对于"几"以及"知几",略表体会,但一"深"、一"几"囊括的内涵太广博了,接下来的这一句顺承前面的意思仍然在表述《易经》的精深。先来看这句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正因为《易经》的深远、穷极,所以能通晓天下的志向;正因为把握细微、研究征象,所以能成就  相似文献   

9.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79-79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首先,让我们先从这句的字面意思入手开始解读。先看“二篇之策”,关于策,前文曾谈及,著草一根称为一策。“二篇”指的是《易经》的上下两篇,《易经》讲了六十四卦,分而为二,上下两篇各三十二卦。乾卦属于纯阳之卦,每一爻按照我们前面谈过的卜筮的方法都剩下36策,  相似文献   

10.
小易 《科技智囊》2010,(3):83-83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承接上文,"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讲的是八卦的形成过程。而这一句则顺势推演,从八卦进而到万物,这一句展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引伸与触长。  相似文献   

11.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儒家的思想是用来缔造圣人的,尤其是在《系辞》的解读过程中,此点感受颇为强烈。站在人文的角度看《易经》,用人文的思想解读它,使其为我所用,这是《系辞》本身对人文科学最大的贡献。能够如此清晰、  相似文献   

12.
<正>《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囊,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要其可得见邪?"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被石头所困,又有蒺藜占据,入于宫室而看不到妻子,凶。"孔子说:"不该遭受困危的事却受到了困危,其名必受羞辱;不该占据的而去占据,其身必有危险。既羞辱又有危险,死期将到,妻子还能见到吗?"这段话说的是困卦六三爻的爻辞。展示的情境是一个陷于困境的人,前方有坚硬的巨石拦住道  相似文献   

13.
<正>《易》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公在高墙上射中了隼鸟,获得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射鸟的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怎么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沉稳而不急,所以一出手即有所获,是说具备了现成的器具然后行动。"这段话源于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辞,是一副很美的狩猎图画,卜到这一卦,代表大吉大利、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8,(2):61-61
“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就已经把这几个字刻进大脑里了,但细推究起来,什么是德呢?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涉及到作为人的一个本原问题。古人说:“德者,得也”。  相似文献   

15.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承接上文,这几句继续论述言行问题。先从字面看这几句的意思,直译过来:言语从自身出发,影响的是民众;行为是从身边开始的,影响显现在远处。言行,是君子把握的关键。关键一动,主导荣耀或是耻辱。言行,是君子感天动地的凭借,可以不谨慎吗?  相似文献   

16.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此句是这一章中的关键句,在语意的阐述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辨析了"象"和"爻"之后,更确切地说是圣人对两者进行设定后,更直接的目的是在于对大道的解读和应用,用在治国安人的过程中,这是儒家对《易经》解析的立意之所在。此句之后随之是更为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正>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这句话的原意是: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以为犯些小错误,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无法掩盖和走到不可解救的地步。所以《易经》噬嗑卦上九爻辞上说:"罪恶深重,刑具已负荷在头部,两耳都灭没了,这是凶害达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18.
小易 《科技智囊》2010,(6):77-77
<正>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句话是《系辞》上篇第十章的首句,也涵盖了这个篇幅中所要阐释的中心内容。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易经》包含了圣人为人处事的四大规律:言谈方面崇尚、注重《系辞》;行  相似文献   

19.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09,(8):75-75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从这句开始,就进入了《易经·系辞上》的第九章,也是《系辞》中对数术最集中阐述的部分,当然这种数术的运用已经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此言何出呢?有人说,离开了《易经》确立的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还有人言,《易经》对当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对这一章内容的解读不够。那就让我们从对本章的译文和解说开始好好研读一下《易经》精妙的数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