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降低培养成本,以酱油废水替代发酵培养基对WN-2菌进行了培养,通过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培养时间、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过的酱油废水作为廉价替代培养基,高效絮凝菌株WN-2可以在此条件下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且WN-2最佳絮凝条件为:外加氯化钙浓度为0.2 g/L、无需添加碳源和氮源、培养时间为36 h、pH为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测定,其絮凝率达到93.6%。因此,利用酱油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替代培养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染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3-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临床储藏于活性污染的微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碳源聚 的,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文中探索把性污泥用于生产PHB的可能性,研究重点是如何增加活性污泥内PHB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没有经过特别驯化的活性污泥,以乙酸盐为过量碳源,厌氧条件培养,PHB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1.85%;好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2.95%;而好氧-厌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8.49%,产物经核磁共振谱图分析证明其主成分为PHB。  相似文献   

3.
布氏白僵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CGMCC NO.2382的液体培养条件(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成分、pH值、培养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以黄豆粉或玉米粉为氮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在pH值为5.0的条件下培养13d,菌种产生的孢子最多.  相似文献   

4.
产辅酶Q10热带假丝酵母菌株C-1发酵过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1为CoQ10的生产菌,通过发酵过程的优化,重点考察了碳源、氮源、接种量、酸碱度和装液量等对生物量和CoQ10产量的影响。发现氮源对产物合成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酸碱度、装液量和碳源。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是:碳源,葡萄糖26g/L+蔗糖26g/L;氮源,酵母膏7.5g/L+蛋白胨7.5g/L;pH为6.5,装液量为40mL,发酵时间为30h,培养温度为30℃,CoQ10的得率为10.8mg/L。此外,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1、烟酸和铁离子等有利于CoQ10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CoQ10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培养条件对蓝细菌生长及PHB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细菌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PCC6 80 3的细胞生长及胞内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的积累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提高蓝细菌 PHB积累水平的可能性。野生型集胞藻于 BG- 11培养基中通气培养 ,改变氮源浓度、碳源种类、光照强度 ,测定细胞的生长及胞内 PHB的浓度。结果表明 :只有在氮饥饿培养时 ,胞内 PHB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氮饥饿条件下 ,混养生长时收获的细胞量最多 ,弱光自养时细胞几乎不生长 ,两种条件下 PHB的积累水平相近 ,低于细胞干重的 0 .5 %。异养时细胞生长与混养时相近 ,PHB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1.0 %。强光自养最有利于 PHB的积累 ,生长 7d后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4.1%。该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蓝细菌中 PHB的积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优化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得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法对蛹虫草无性型菌种(ACCC 50383)菌丝体发酵培养,以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S-N-K多重比较和回归方程分析,分别考察6种碳源和6种氮源,确定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对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获得较高产率的发酵时间为6 d,最适发酵温度为(26.3±0.9)℃,发酵液初始pH值对发酵产率无影响,获得最大发酵产量时装液量为(208±28)mL。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复筛后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1,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1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6.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0.4%,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金霉素链霉菌能产生四环素族抗生素,而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产量与培养基的组成成份及培养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金霉素链霉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金霉素链霉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其4因素分别为玉米淀粉、黄豆粉、硫酸铵、酵母粉的质量分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用管碟法测得的试验菌种发酵液的生物效价达到183.2μg/mL.对正交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知,发酵培养基中酵母粉质量分数对试验菌种发酵产抗生素影响最大,其次为玉米淀粉,再次为黄豆粉,硫酸铵对抗生素产量影响最小.筛选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0.0 g/L,黄豆粉50.0 g/L,硫酸铵6.0 g/L,酵母粉4.0 g/L.  相似文献   

9.
吡啶降解菌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中有机氮主要以吡啶、吡咯结构形式存在。为了探索微生物对煤中有机氮的脱除效果,采用平板固体筛选和液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以模型化合物吡啶作为氮源对降解菌进行筛选,得到吡啶降解能力较高的JH-2菌株。通过分析影响菌种降解能力的因素,如培养基种类、接种量、pH值及温度等,获得JH-2菌株降解吡啶的最佳实验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35~40℃,pH值为7。在此条件下,吡啶降解率可达到40.9%。对JH-2菌株降解吡啶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吡啶中的氮在降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NH4^+离子,并作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氮源被消耗利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天然虾青素需求的不断扩大,红发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易于培养的优点被选为当前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实验主要从氮源调控入手,阐明虾青素生产机制,以期获得更高的虾青素产量.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氮源的调控对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至关重要.考察了在红发夫酵母生长过程中添加氮源对细胞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加不同种类的氮源及浓度对菌体生物量以及虾青素的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合适的时间点补加适量的氮源能明显促进虾青素的积累.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确定了最适的补氮时间为24h,最适的补加氮源为谷氨酸,最适的补加质量浓度为0.368g/L,在此补加条件下,虾青素的最大产量和产率分别为3.445mg/L和1.144m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和41%,这说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补氮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发酵魔芋低聚糖所产生的菌体废弃物,降低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丁酸酯(PHB)的成本,从云南省种植魔芋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以魔芋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LKH,该菌可以分泌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多糖生长,并在胞内积累PHB。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LKH归属于依利诺斯类芽孢杆菌。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以魔芋多糖为碳源培养的细菌胞内提取的白色薄膜物质中含有PHB。当氮源(NH_4Cl)浓度为0.2g/L时,菌体以魔芋多糖为碳源合成的PHB质量最高可达0.85g/L,其含量达到69.55%,提取率为93.29%。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当前聚β-羟基丁酸酯(PHB)微生物合成的一些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其中包括:产生PHB的主要微生物、PHB微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PHB聚合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碳源与营养受限等。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油脂生产是解决生物柴油原料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制糖厂废糖蜜为原料,通过间歇发酵试验,考查了装液量、pH、接种量、温度,以及氮素和碳素等因素对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增殖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释糖蜜COD浓度11100mg/L、初始pH值6.5、30℃和160r/min条件下发酵132h,黏红酵母的总细胞干重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2.42和0.8g/L,去除单位COD的细胞产量和油脂产量分别为0.35和0.12kg/kg;在黏红酵母发酵系统中,氮源的补充对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但对油脂合成与积累无显著影响;在发酵过程中一次性补加碳源葡萄糖10g/L,可使黏红酵母的细胞和油脂产量分别提高到3.74和1.3g/L。  相似文献   

14.
以分离自南京某钢铁厂的污水处理池中的微生物菌种为实验材料,选取了其中对于高浓度的锌离子耐受性最强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Bergey)的一种菌株,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培养基初始锌离子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3个因素对该微生物菌种吸附培养基中锌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种吸附锌离子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2、培养温度为27℃、培养基初始锌离子浓度为1 000 mg/L,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该菌种吸附和去除锌离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优化了一种醉金香葡萄悬浮细胞合成白藜芦醇的工艺。以细胞生长和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响应面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诱导剂和激素等因素对醉金香葡萄细胞悬浮培养基合成白藜芦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醉金香葡萄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下,单位葡萄细胞中白藜芦醇的最高表达量为(3 026.64±56)μg/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1.13倍,为后续实现利用醉金香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白藜芦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产脂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产脂微生物的种类,代谢特点,分析了碳源,氮源,温度,pH,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对菌油中脂肪酸种类,含量的影响。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生机制。评述了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类胡萝卜素产生菌SCLI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适合于红酵母SCLI生长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 :蔗糖是最好的碳源 ,其浓度为糖浓度为 35g/L ,适宜的氮源是硫酸铵。红酵母SCLI为生物素相对需要型 ,在以糖蜜为碳源时 ,培养基中即使不添加生物素或酵母膏其生长仍良好。摇瓶培养时 ,C/N为 2 .8时细胞产量较高 ,C/N为 4 .0时类胡萝卜素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B.licheniformis NG521-1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源、氮源、各种维生素和金属离子对微生物培养有重要影响.先采用单因素,后采用复合因素的方式,确定碳源和氮源,然后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分析法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NG521-1的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预测最优发酵水平的配比,调整培养基,使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大大提高,由原来0.35×108个/mL提高到1.2×108个/mL.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了降解橡Wan单宁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降解单宁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32℃、pH4.5培养8d为橡Wan单宁的最适降解条件。在此条件下,对此菌株驯化,有效提高了该菌株的耐单宁性及单宁降解率。通过研究外加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该菌株降解单宁的影响,发现这3个因素均明显影响微生物对单宁的降解。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降解菌在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10:1的条件下,单宁的降解率最高,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碳氮比高有利于菌株降解单宁,而碳氮化低则不利于单定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苹果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5):371-373379
研究苹果渣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培养条件。从绿色木霉、白地霉和黑曲霉中筛选菌种组合,并探讨不同接种配比、无机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以及辅料对苹果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影响。结果以绿色木霉和白地霉混合发酵,菌种配比为1:10,接种量20%的条件下培养4d,麸皮添加量在25%~30%时,发酵产物粗蛋白提高率显著。从4种无机氮源中选出最适氮源尿素,其最适添加量为2%。在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可达23.06%。以苹果渣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