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冬季由于气温低,代料栽培香菇常出现块上不现蕾、产量低等现象。而用热水浸块的方法来催蕾,能使菇块的产量增加一倍。 具体做法是: 1.选块:将发好菌的块或筒,充分转色干燥,选择无污染、完整的块或菌筒作处理。如老菌皮过厚可进行搔菌,待其菌丝愈合后方可选用。 2.浸泡:热水浸块是冬季栽培香菇催蕾的一种理想力法,浸块时,一般将水烧到33C,然后将香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香菇代料栽培新技术,包括香菇菌袋生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管理;栽培出菇:菌袋进棚、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创新点:①制菌袋中运用无公害保水膜。②拌料时使用无公害防霉剂。③接种消毒选用了甲洁星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冬季由于气温低,袋料栽培香菇常出现块上不现蕾、产量低等现象。而用热水浸块的方法来催营,能使菇块的产量增加一倍。具体做法是:选块将发好茵的块或商,充分转色干燥,选择无污染、完整的块或菌筒作处理。如老菌度过厚可进行公菌,待其菌丝愈合后方可选用。浸泡热水浸块是冬季栽培香菇催营的一种理想方法。浸块时,一般特水烧到对℃,然后将香菇块或茵商倒入池内3~5小时。如果水温降低可添加开水,调节水温到18~33℃将浸好的块捞出,放在出菇场地,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其温度,直至块上现蕾,再进行通风换气。出菇期间如气温低,可直接…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平菇栽培中采用下述措施,可明显增加出菇量,能增产10—20%以上。具体做法如下。一、平菇移植。先选好菌床,当菇呈珊瑚状时.在生长密集处用小铲在菇周围1.5厘米处轻轻铲挖,将移植菇连同培养料一起铲出,移至预先在菌床挖好的坑内,用手轻轻压实。3—5天内不要喷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这种菇肥壮,可增产10%以上。二、搔菌促蕾。第一潮菇采收后,会出现料面板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为主料二次栽培草菇的应用前景,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营养特性和混配基质发酵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草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评估品种间对木质素、纤维素利用及其降解酶的活性差异,并结合生物转化率筛选出适宜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品种.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中添加40%杏鲍菇菌渣、15%~17%的玉米芯有利于调节基质中的碳氮比、孔隙度和持水力,可显著提高草菇的产量.草菇v23品种走菌速度最快,漆酶和可溶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生物转化率达到17.48%,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适宜于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渣为基质栽培草菇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菌渣栽培草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种类的菌渣(香菇、平菇、金针菇)处理后加入辅料作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的栽培,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草菇,与传统的稻草栽培配方相比,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22.6%,比传统稻草栽培料高出15.7%,说明菌渣用于生产草菇菌种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工厂化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瓶培养。金针菇瓶栽的关键是菌瓶培养,包括拌料、装瓶、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为原料,选择菌菇质量比、大豆蛋白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等四个因素设计单因素及正交实验,通过感官评定确定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分析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指标。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制作配方:金针菇与杏鲍菇质量比3:3、大豆蛋白6 g、玉米淀粉18 g、卡拉胶1.6 g。该条件下制得的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组织紧密,有弹性,具有适宜的金针菇和杏鲍菇香气,咸香可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青海属非产棉区的特点对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用松木屑、杨木屑与棉籽壳搭配作为栽培料,用覆土菌墙出菇的方法解决了因气体干燥金针菇的后期生长中严重失水问题。以探索栽培优质高产金针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真空浸渗金针菇采后子实体,以蒸馏水和0.005 mo1/L的钙抑制剂EGTA处理为对照,探讨Ca2+处理对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005、0.01、0.03、0.06和0 09mol/L的CaCl2处理能显著提高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其中尤以0.01、0.03和0.06 mo1/L的CaCl2处理效果较好;2)0.12和0.15mo1/L的CaCl2处理对金针菇采后4种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0.005mol/L的EGTA处理能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刺激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酶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溶壁酶(Lyuvllzyme)、蜗牛酶(Snailase)、纤维素酶(Cellulase)制备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原生质体.比较了酶的浓度、渗透压稳定剂、温度、酶解时间、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1%蜗牛酶和1.5%溶壁酶酶解金针菇菌丝获得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无机盐(kcl,Nacl,Mgso_4)和甘露醇是制备金针菇原生质体的有效稳定剂.35℃、酶解1小时、菌龄3~4天的菌丝是制备金针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不同的再生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形成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合理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菌渣栽培草菇的产量、质量及效益。方法以纯金针菇菌渣为对照(CK),采用单因素随机组设计考察了添加棉籽壳的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效果。结果添加20%棉籽壳的配方1表现好,菌丝满床时间为8.17 d,现原基时间为10.33d,采收时间为13.17 d,分别比CK组提前7.55%、4.62%、3.66%。菇体商品性状好,单朵重为26.67 g;平均产量为6 055.56 g/m2;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为1.92元/m2,分别比CK提高2.56%、38.41%和18.21%。添加40%棉籽壳的配方2菌丝生长势弱,满床时间、现原基时间、采收时间长,商品性状差,经济效益差。3个配方的矿质元素较全面。结论在金针菇菌渣中添加20%的棉籽壳具有子实体商品性状优良、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矿质元素丰富等特点,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试用全封闭技术栽培本所培育的百里1号金针菇菌株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产量)高达250%,较常规栽培增产1倍多,探索出金针菇全封闭式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常规法栽培金针菇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优化革新。改长袋装料为短袋装料,改发菌后开袋伸位袋口出菇为封闭式发菌直接出菇,改出菇期袋街口面或覆盖物表喷水为不喷水,改多次采收为一次采收,改培养料一次性利用为多次利用,使金针菇生产快捷方便,稳产高产。应用该模式栽培百里1号金针菇1万袋,只需成本1000元。装料按税后经30…  相似文献   

14.
影响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 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三十烷醇、赤霉素及三十烷醇与赤霉素的混配试验,对白金针菇沪菌3号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十烷醇与赤霉素混配对沪菌3号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富硒蕈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论述了蕈菌的硒含量和硒在菌体内的分布,分述了富硒平菇,猴头,凤尾菇,香菇,金针菇,灵芝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富硒蕈菌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品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 个金针菇品种进行瓶栽和袋栽比较试验,其中黄色品种F19 产量高,比其它品种增产2-73 % ~23 .15 % ,采收持续时间长,子实体生长较整齐,耐低温。白色品种53现蕾早,转潮快,商品性状好,经济效益高,比其它品种增收20-3 % ~66-5 % 。  相似文献   

18.
从四个方面研究平菇栽培技术,即菌料的研究,菌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下床料、啤酒糟、稻草等;接种技术研究,采用接种钉开放式的接种;管理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在菌袋上采用人工补水,人工补营养,喷施菌活剂,促进菇现蕾等管理技术;菌种选育,采用自选自育。  相似文献   

19.
从四个方面研究平菇栽培技术,即菌料的研究,菌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下床料、啤酒糟、稻草等;接种技术研究,采用接种钉开放式的接种;管理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在菌袋上采用人工补水,人工补营养,喷施菌活剂,促进菇现蕾等管理技术;菌种选育,采用自选自育。  相似文献   

20.
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覆盖黑地膜(A)、覆盖白地膜(B)与不覆地膜(C)等三种处理方式,对其与梯棱羊肚菌原基诱导、催菇育菇、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黑地膜、白地膜与不覆地膜三种处理方式,梯棱羊肚菌地畦培养10~30d,其分生孢子层(菌霜)的浓密度分别为ABC;2)覆盖地膜有助于诱发菌丝体分化原基、菇蕾多、出菇多、成菇率和产量都高于不覆地膜的地畦块.为中原地区羊肚菌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