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闵婕 《科技资讯》2008,(34):145-145
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本,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培育和储蓄人力资本的手段和机制。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储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本储蓄的原因及其风险,探讨了我国企业进行广义概念上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谈我国储蓄投资的转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高储蓄率主要是由居民储蓄构成的,如何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特点和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为避免不确定性或出于预防性动机,行为上难以将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生产者行为的刚性使其不能及时形成"有效供给",供需双方形成一种结构性矛盾。通过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发现,消费者在面临不确定性时会积累预防性储蓄。由此,建议政策操作转向普及科学消费观、扩大社会保障和提高国民收入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使"有效需求"得以消化"有效供给",进而使得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储蓄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结果仅仅是储蓄数量规模的增大,而不是储蓄增长率的提高,说明经济增长确实是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储蓄的增幅并不随之增大;同样,一定数量的储蓄增加也可促进东、西部经济增长,但储蓄增长率的提高并不会引起其经济增长率上升,但中部地区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因此,三地区应根据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储蓄增加,但应适当控制储蓄的增长幅度,以充分发挥储蓄的积极作用,避免过度储蓄对经济的可能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灵储蓄     
人的一生都在储蓄。储蓄春天遍野的繁花和青青绿草,储蓄夏天炎炎烈日和满树的蝉声,储蓄秋天的芬芳米酒和累累的果实;储蓄冬天的飕飕北风,飘飘的雪瓣和一架干柴,一树展开的红梅。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居民储蓄为样本,定性和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从而给出稳定居民储蓄的合理建议.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抚养比与居民储蓄成负相关,通货膨胀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储蓄成正相关,而利率与居民储蓄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降低利率并不是控制居民储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完善农...  相似文献   

7.
姚凌 《海峡科学》2003,(3):29-31
依据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外资的进入有利于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缺口,但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国内储蓄过剩和外资巨额持续流入并存的现象,即所谓的内、外资"双溢出"现象,这已难以用"两缺口"理论进行解释.在国内储蓄以有效转化为投资的状况下,外资的大量进入会对我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威胁我国的资本安全.对此本文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货紧缩与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一个显特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从分析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的障碍入手,探讨了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机制和手段来实现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有效转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研究了改革20年来农村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收入水平、所处的环境不同,居民的储蓄行为不同,储蓄结构有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居民储蓄连年大幅增长,呈无规则波动,并几度出现大幅度下降局面。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储蓄的波动是由居民对价格预期所造成的,于是以提高(或变相提高)储蓄利率的方式来稳定储蓄存款已为各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然而,综观近年来储蓄波动及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物价上涨仅是储蓄波动的表象,引起储蓄波动有其体制上及其他方面更为深层的原因,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储蓄问题,是正确地制定储蓄政策,充分发挥储蓄职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1978 -2009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储蓄数据为样本,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各收入水平下的边际储蓄倾向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在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行为中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中国居民储蓄-消费行为的定量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储蓄-消费模型,据此讨论了储蓄额正、负增长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与已有模式相比,该数学模型引入了反映银行收取存款手续费用的因子,称之为储蓄系数;在利率调整的同时,适当注意储蓄系数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抑制储蓄和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理论关系及中国国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6变量系统内检验1978--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国民储蓄、实际GDP、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并存在从财政赤字、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到国民储蓄的Granger因果关系。随着财政赤字增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和CPI水平提高,国民储蓄减少;随着实际GDP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国民储蓄增加。这为重新估计中国财政政策及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国民储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学美 《科技信息》2010,(23):348-349
数学与经济不可分割,储蓄和贷款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该文对储蓄和贷款的利率计算方法加以整理,并以零存整取和分期付款为例,应用数列得出储蓄和贷款中本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Sandmo对Arrow(1971)建立的基于单期的储蓄与投资选择模型的多期推广的成果,系统推导出多期模型的主要性质.研究发现单期模型的主要结论对于多期动态决策依然有效,并且多期的模型中各期的不同消费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本文最后尝试将这一结论运用于居民对储蓄和股票投资的选择决策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03年9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首次突破10万亿元,出现储蓄超常增长现象,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了储蓄超常增长现象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储蓄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透视了储蓄超常增长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储蓄的由来     
在我国,储蓄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左者急耕稼之业,致来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这里的储蓄指的是积谷防饥,和今天说的储蓄金钱,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就勤劳节约和有备无患这两方面来说,其意义实际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林薇 《山西科技》2007,(3):12-14
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城乡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我国城乡储蓄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函数和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及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国内外对储蓄分流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效应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强化居民储蓄分流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近十年来,美国国民整体储蓄水平明显下降。尽管企业储蓄有所增长,但家庭储蓄持续下跌,2005年下半年跌至-1%。2003年和2004年,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净储蓄仅为国民收入的1%,为50多年来最低水平。储蓄骤降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美国企业投资受挫,投资规模不足GDP的4%,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美国居民消费领域相应扩大,带动进口贸易增长。从长期来看,未来美国居民储蓄水平必将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但在调整初期,美国及其贸易伙伴都将遇到困难,如果政策选择不当,就会导致低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