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集群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时会同时受到集群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将两者的生命周期集成起来考虑,构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指标体系,运用AHP与TOPSIS相结合构建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比较分析了处在成熟期阶段的集群内的成熟期企业的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3种技术创新战略,得到此时企业应该选择自主创新战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通常所说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反映产品生产销售状况的曲线,它被划分为4个阶段: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淘汰期)。事实上,这个理论是对所有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笼统划分,对于复杂的有持续技术创新的产品而言,这种曲线表示的实际上是一种趋势。其实,创新产品已遍布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产品生命周期作进一步具体的探讨,以寻求产品技术创新的思路。 二、产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通常认为,产品的概念包括了三个部分,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追求的核心利益,它是产品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包括质量水平、外观特色、款式、包装和品牌等;延伸产品,是  相似文献   

3.
从机电产品碳足迹分布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立产品碳足迹分析模型,确定产品系统边界,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清单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应用Gabi软件对产品碳足迹进行核算.通过建立敏感性分析模型,对影响产品碳足迹因素的敏感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取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层次分析与概率分布(AHP-probability distribution,AHP-PD)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判断和量化输入数据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优化数据收集方案,从而真实地反映全生命周期产品碳足迹分布,反馈指导后续低碳设计.最后以变压器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能源系统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数据库是产品或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由于我国能源生产过程的基础数据种类繁多且更新较快,能源上游清单数据库需要考虑时间有效性的影响.结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参数自身时效性分析的方法筛选出10个对主要能源系统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较大的时间敏感参数,并进行更新时间间隔划分.此方法可以减少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维护工作量,也为提高产品或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的可靠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机械CAD系统选型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缺乏客观依据等问题.分析了面向产品生命周期(PLC)的CAD系统好产品设计过程;建立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机械CAD系统评价,包括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实现的广度、深度,对全生命周期数据流的支持两个维度;提出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实例证明,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实现机械CAD系统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户的利益,研究了更新担保条件时可维修产品的最优维修期.提出用户产品投资生命周期概念,依据担保政策和随机过程理论得到产品投资周期.考虑用户的成本构成,建立了用户产品投资周期成本率函数,得到最优维修期函数.数字算例证明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实际意义.担保履行期反映了担保消除的用户面临的产品早期失效的风险,延长担保期延长了用户的产品投资周期同时可能缩短维修期,产品的失效率函数对产品投资周期经济指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式生命周期评价矩阵对聚甲醛基自润滑材料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阶段的环境影响程度严重,而在使用阶段的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产品投资的特殊不确定性和其投资数额大、分阶段投入的状况,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判定汽车产品项目的投资阶段,进而获得准确的阶段投资决策点,据此构建了基于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产品投资阶段判定和汽车企业投资决策点识别模型,并就影响识别的因素、阶段、模型进行数学表述,就汽车产品投资决策点抉择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它能否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为此,只有通过持久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高风险活动,因其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对技术创新进行风险分析,科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对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