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望星空,浩瀚无限的宇宙总会让我们肃然起敬,也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思索一个自然之谜.人类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吗?宇宙有中心吗?宇宙有多少岁?宇宙的命运可以预测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共同探索一下:  相似文献   

2.
王振东 《科学》2005,57(5):60-62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是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赴镇江任知府、登临北固亭时,所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上半阕.词人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满眼望去,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引起了千古兴亡之感.因此,接下来问了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纵观千古成败,往事悠悠,词人以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相似文献   

3.
防虫装备DIY     
《科学之友》2005,(13):63
一层纱窗两个世界 消灭蚊虫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欢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效果虽好,但化学物质多少对人体有害,还可能造成火灾或者漏电.喷剂不慎洒到食物上也损害健康,效果也是暂时性的.这个时候也许使用防蚊纱窗是最自然、最健康、最环保和最经济的好办法.纱窗不仅可以防蚊防虫,而且可以有效阻挡室外灰尘,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汶川的大地震惊骇过后,世人自然将目光投向地球内部,这曾经狂暴颠颤的地层深处究竞遵循着怎样的运行规律,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特别是地球的核心,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生物,要想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生存下来,没有一点绝招是绝对不行的。在极地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不知有多少种生物被淘汰出局。正因如此,研究和了解极地生物的生存绝招,往往能为人类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然、社会及人脑中的非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是社会系统、生物系统、工程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自然界的变迁、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维过程都是非线性的过程.正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才产生出大自然的万千气象、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思维的错综差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为赞叹变化无穷的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多少政治家为促成社会的变革显示出了雄才大略;又有多少科学家为揭示思维的本质而耕耘不止.  相似文献   

7.
一、数理统计学的性质和任务数理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以从中得出有关数据所来自的总体的统计性结论的数学学科.例如,一种产品的尺寸,按设计要求应在a和b之间。现在从一大批这种产品(总体)中抽出n个,量出其尺寸为x_1,…,x_n。要由此估计整批产品的合格率有多少。在此,为收集数据x_1,…,x_n,应设计一种抽样方法,以保证抽出的n个产品有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东西,为了它,有多少人揭竿而起,又有多少联盟竞相建立;是它,点燃了多次革命和战争的导火线;它的魅力超过了黄金,更超过了石油.数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什么有过如此强烈的感情?只有它,一粒看似普通的晶体--盐.盐曾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欲望,或是一种奢望.过去,拥有它是一种特权,缺少它就是对生存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理论颇多,且多少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至今尚无定论.其中一个假想是把生命的形成同火山活动联系起来.科学家认为,在远古时候,地球上的火山比现在多些,并且活动也频繁些.电荷和紫外线透过原始时代的大气层(那时还无氧气,所以也没臭氧过滤器),能使有机化合物将火山灰的微粒作为固体催化剂用来进行合成.这些有机化合物里面不仅有普通的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构成生命分子的氨基酸——蛋白质.对今天的活火山灰的研究证明,在活的有机体(自然产生的)之外,进行这种合成是可能的,因为在火山灰里发现了许多有机物质,其中有氨基酸和卟啉之类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正夏日炎炎,若要说起让人感到清凉的植物,首先映入脑海的必然是莲花了。莲花象征着圣洁美丽,她玲珑雅致又纯洁谦虚,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莲花自然是美的,但又有几人知道衬托它们的莲叶中藏着多少奥妙呢?  相似文献   

11.
"岁月不知人间多少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一句歌词唱出了人们对俗世生活的挣扎与呐喊,道出了人们对自然的憧憬.不上网,不用手机,和又俗又累的生活作别,背着背包去西藏,让自己回到纯自然状态.一路走一路混,跟当官的混,跟江湖扛把子的混,跟乞丐头子混,跟牧民混……这就是奇女子张小砚的一次潇洒之旅.  相似文献   

12.
十年磨一剑 在占地球面积2/3的浩渺无际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它们是怎样分布的?作为海洋生物主体的鱼类,又有多少种?这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够准确回答的世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每时每刻,我们眼前的事物都是丰富的。不信,你可以拍一张窗外的照片,数一数上面有多少行人、多少砖块和窗户、多少棵树、多少片树叶、多少辆车、多少种颜色、多少个运动方向……简单的一个“看”,其实涉及了无数的加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野生北极熊的自然栖息地,科学家给它们戴上GPS追踪项圈,但北极熊常将其挣脱.科学家曾认为从北极熊身上掉落的项圈传回的数据没有价值,但现在他们发现这些数据仍然有用.通过这些项圈的数据,可以追踪冰层漂流轨迹:经过分析,在这些项圈传回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描述的不是北极熊的运动轨迹,而是某些冰层漂流的线路.  相似文献   

15.
影子 《科学之友》2006,(2):74-75
“我没有去过云冈石窟”,这样的话一定会让人吃惊,因为云冈就在我家门口——距大同市区只有16km,但这却是真的!多少次,我从她脚下走过,又与她擦肩而过,却未睹她的容颜;多少次,欲进又止停下步,望一望武周山麓,却未再进到里面;多少次,徘徊在山门之外,犹豫着思而又思,却未放下心中结;多少次,抚弄着石窟图片,凝视着古老历史,却未能解读期待。自童年在外地读书起,就以云冈石窟为骄傲,自然也耽误了去拜谒的机会;长大后一直觉得要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心态去,所以,有好多次已经到了门口,也没有进去。云冈在我心中是其他风景无可取代的。一直以为,冬天…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以来,我们在四川东南部的涪陵地区围绕陡坡农耕地的退耕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探讨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究竟有多少耕地需要退耕和可能退耕地处涪陵地区中部的彭水县,有土地面积3897.37平方公里。其中,中、低山地占91%;农耕地占13.5%;农业人口48.68万人,占总人口94.8%。按照>25°陡坡耕地应该逐步退耕还林还牧的要求,这个县究竟有多少坡地需要退耕,以前没有确切的依据,一般估计数据存在偏大情况。为此,我们整理了三方面数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但是有人说一些诗歌含有科学道理你可能就有些吃惊,是吗?会有这样的事情?其实,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揭示自然本质,艺术家则通过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但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也能够发现自然的本质.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一些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防虫装备DIY     
《科学之友》2005,(7):63-63
一层纱窗两个世界消灭蚊虫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欢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效果虽好,但化学物质多少对人体有害,还可能造成火灾或者漏电。喷剂不慎洒到食物上也损害健康,效果也是暂时性的。这个时候也许使用防蚊纱窗是最自然、最健康、最环保和最经济的好办法。纱窗不仅可以防蚊防虫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前,自然历史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鲸是哺乳动物.但这样一种独特的巨兽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化的,而这样一种庞然大物本身又是怎样幸存下来的呢? 一、鲸是如何进化入水中的 古生物学家们曾绝望地感叹,他们永远不会追踪到鲸的祖先在陆地上行走时的倩影了.作为若干世纪后的见证物,只有从化石记录中才能多少了解到这一进化最早时期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情节或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20.
<正>西侯度的记忆,不知有多少已在漫漫岁月中,被时间长河的隐隐涛声淘得无影无踪、没入尘埃;唯有它给人类带来的文明跨越,在伴随人类的进步中,一路前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远古时期,先祖逐渐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他们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亮黑暗、驱散严寒……可以说,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