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生物钾肥、化学氮肥、化学钾肥(硫酸钾)对水稻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结果指出:在冀东稻区,水稻施用生物钾肥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生物钾肥与化学氮肥间存在着正交互作用,与化学钾肥间存在着负交互作用。三种肥料的最佳配合方案为:氮肥(纯氮)11.8~13.3公斤;硫酸钾6.5~9.5公斤;生物钾肥0.7~1.04公斤每亩。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高羊茅叶片中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了钾肥和多效唑两因素二水平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ecea Schreb.cv.Huntdog 5)越夏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肥、多效唑、钾肥×多效唑互作达到极显著,综合得出B3C2(钾:140 kg/hm2,多效唑:250 mg/L)处理下,高羊茅的叶片细胞中保护酶活性相对较高,能显著增强高羊茅耐热性和延缓植株衰老,有利于其安全越夏。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与莲藕支链淀粉(lotus root amylopectin, LRA)制备形成的复合物为乳化剂,分析不同粒径乳液包载对维生素E(vitamin E, VE)的氧化稳定性、脂质分解程度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乳液粒径减小,VE的氧化稳定性相对于普通乳液有很大提高。体外胃肠模拟实验表明,脂质分解程度和VE的生物利用率与乳液粒径大小成反比,纳米乳液能够有效预防乳液聚结或者絮凝。该研究所建立的乳液体系对提高VE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好氧生物滤池(BAF)具有处理高浓度、不同种类有机负荷的能力,并且拥有运行经济、耐水流冲击、耐有毒物质、启动较快、维护容易、臭味少等优点.好氧生物滤池(BAF)处理污水过程中,重要的部分是在介质空隙中以独立的、分散生长的形式存在的微生物,而不是吸附在介质上的生物膜.在固定床式反应器中,有机物和微生物间均匀的和有效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在好氧生物滤池(BAF)中,一个有效的,高效的反冲洗运行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和机理,文章取矿山附近农田酸性土壤,以质量比5% 分别施加玉米秸秆生物炭(maize biochar,MBC)和小麦秸秆生物炭(wheat biochar,WBC),并在培养10、25、40、55 d后取样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比较2种生物炭对Hg、Cd...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买文宁 《河南科学》2002,20(1):74-78
采用相同体积 (6 2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处理抗生素废水 ,当容积负荷为 6 .0kgCOD/m3 ·d时 ,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6 7.4%、85 .1%、91.2 %和 75 .6 %、91.7%、96 .1%,结果表明厌氧复合床是先进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出水采用相同体积 (6 4L)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处理 ,当容积负荷为 1.6kgCOD/m3 ·d时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87.9%、85 .1%、92 .8%和 91.6 %、88.7%、95 .4%,结果表明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是先进高效的好氧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氮磷条件下,采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施且生物钾肥可以平衡土壤营养成份,促使作物早熟3-4天,增加单铃重比不施生物钾肥的提高产量7.4%。  相似文献   

8.
化学家和生物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超氧(O_2)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O_2只有化学特异性而不具有反应活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O_2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 而且广泛存在于生物代谢系统中。近几年,关于超氧生化特性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超氧可以产生单线态氧(~1O_2);(2)超氧可使铁蛋白中的铁离子以Fe~(2+)的形式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手段来认识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对待测样品形貌、尺寸的分析;结合选区电子衍射(SAED),可以更进一步实现对待测样品的晶体结构、晶相组成的鉴定,从而提高样品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综述了TEM与SAED联合分析的优点及其在微电子器件、高温结构材料、生物矿物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用于经生物接触氧化二级工艺处理后的医院污水体系中C lO2、C lO2-、C l2的含量及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的使用减低了生成的亚氯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了残余的二氧化氯的浓度,使该复合消毒剂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配水系统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围绕着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MAP(可生物利用磷)和TP(总磷)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一控制指标很难全面地反映配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必须将上述四项指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TBBPA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鳗体内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本实验暴露剂量和时间范围内,GST活性高浓度组被显著诱导;GPx活性高浓度组首先在暴露第三天被显著诱导,其后暴露第七天降低至对照组水平,中浓度组则在暴露第七天被显著诱导;GR活性仅低浓度组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GSH含量仅中浓度组显著增加.这些相关指标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生物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表现出的应激效应,有可能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对照组中除GPx活性外,其余三个指标均随时间的变化显著升高或降低.表明这些指标易受环境非污染因素扰动的影响,因此作为生物标记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建立大鼠电磁模型的基础上,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别计算了2.71 GHz和9.33 GHz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辐照大鼠时,大鼠体内,尤其是心脏、肝脏、大脑等器官的电场强度分布.结果显示,2.71 GHz的HPPM腹部和侧部方向辐照时,大鼠各器官的场强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脏、大脑、肝脏;9.33 GHz HPPM辐照时,场强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脑、肝脏、心脏.并且相同功率密度的2.71 GHz的HPPM入射到大鼠体内的平均场强约为9.33 GHz HPPM的4倍.结果表明,脉冲微波入射到大鼠体内各器官的场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并与微波的频率以及微波入射方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HPPM生物效应时,需深入分析生物体内部的场强分布,才能科学合理地表示产生生物效应的电磁辐射剂量,得到较正确的高功率脉冲微波生物效应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SCI的生物气溶胶文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 HistCite 和 Endnote 等文献计量工具对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学分析与评价, 识别出具有引领意义的刊物、文章、研究机构和国家等; 通过对关键词的词频统计, 初步揭示出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动态。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国内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熟悉生物气溶胶研究进度与动态, 同时为从事生物气溶胶的大气化学和健康效应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105 t,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余为兽用抗生素.大量具有活性的抗生素经地表径流和城市排污管道最终积聚到河流湖泊中.这些活性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尤其是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危害会进一步扩大.文章概述了近几年基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作为检测指标,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一些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同时介绍了NFLX对于选取的指标CYP450的影响机制,以及检测这些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小分子信号物质的信使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介绍了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活性氧(ROS)及水杨酸(SA)在生物体内的转导机制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墨烯量子点(GQDs)是一种零维碳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光稳定性好、荧光可调及水溶性好等优点,通过对GQDs进行不同杂原子的掺杂修饰,可以赋予其如生物成像、声敏性、光热性能等不同功能,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几种GQDs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于水体沉积物中环境雌激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不多,具有重大深入研究意义.环境雌激素(EEs)进入生物体内可通过干扰生物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或产生类似生物体自身激素的作用,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动态平衡、繁殖、生长及行为.沉积物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及食物来源,其中的(EEs)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发生迁移转化,并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等进一步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乃至人类.本文综述了几类(EEs)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做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热处理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小麦秸秆为生物质代表,在200、400、500℃不同温度下,限氧碳化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M200、M400、M500.分别考察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通过观察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碳质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反应符合准...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考虑,通过控制AOC来实现管网水的生物稳定目前还难以实现,而控制管网水的MAP来实现管网水生物稳定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今后应对常规工艺各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在挖掘各环节处理潜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包括在水源地对水体自净进行人工强化、采用生物预处理 强化混凝工艺、去除MAP的具体方法手段、对经过深度除磷的水进入管网前进行生物处理等。为推进我国给水生物稳定的健康发展,应尽早制定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