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的政客们是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不可救药的主观主义者。结果往往是、也不能不是:主观上企图为自己制造种种幻想,来保护自己,迷惑别人,而事实上却使自己处于十分可笑的地位。一向以“现实”自负的英国绅士们,当然也不是例外。而且,不知由于什么缘故,英国绅士们的这种状况,近来却显得更为突出了。事例之一。英国绅士们力图造成英帝国主义是非洲人民的“真正的朋友”这样一种幻象。英国首相霍姆就这样说:“我们这个国家是多么关心英联邦和它的最新成员国以及它们的独立”,因此他希望非洲人民,“从现在起将认识到谁是他们真正的  相似文献   

2.
巴黎协定是怎样“通过”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法国国民议会否决了巴黎协定中关于在“西欧联盟”范围内武装西德的议定书。十二月三十日,法国国民议会又就孟戴斯—弗朗斯政府要求批准这个议定书举行信任投票,以二八七票对二六○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巴黎协定。这是美国和英国的统治集团公然进行恫嚇和干涉的结果,是法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把它们的階级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和孟戴  相似文献   

3.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谈。会上,三首脑就德国、波兰、南斯拉夫、联合国等战后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或初步协议。①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苏、美、英还讨论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结果,三国签订了秘密的“雅尔塔协定”。这个协定“是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而作出了直接牵涉四大同盟国之一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这是  相似文献   

4.
概率论历史相当悠久,本文将介绍概率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并论及一些优秀的权率论学者在发展这门学科中所作的贡献。英国数学家格雷舍(Glaisher,1848—1928)曾经说过:“任何企图将一种科目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我确信,没有哪一种科目比数学的损失更大。”了解和研究概率论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了解;有利于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5.
7月22日,印度和美国同时宣布,印度、美国和英国已经签订了一个关于“空防”的军事协定。这个协定是印美军事结盟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是尼赫鲁政府丧权辱国、投靠美帝国主义的又一个卖身契。尼赫鲁政府实际上已经接受了美国“空中保护伞”,进一步把印度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使印度沦为美国的军事基地。这个威胁亚洲和平的严重步骤,引起了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注意和严重警惕。  相似文献   

6.
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在迫使议会批准巴黎协定问题上所玩弄的一个花样,就是他所提出的“军备统筹”计划。这个计划规定要在“西欧联盟”内建立一个关于军备生产、标准化和分配以及监督军备的联合机构。孟戴斯—弗朗斯吹嘘说,有了这个“机构”,就可以“有效地监督”西德武装。孟戴斯—弗朗斯提出这个计划的目的,第一是企图为法国垄断资本家谋求最大量的军火订货和最高的利润,第二是为了欺骗法国舆论,把自己装扮成竭力要“监督”西德军国主义的样子,以便使武装西德的巴黎协定在议会两院中最后获得批准。但是,法国总理的如意算盘一开始就碰了壁。首先  相似文献   

7.
自从所谓“满洲国”成立後,日“伪”双方便高唱着日满经济提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欢迎各国投资等的论调。这些花言巧语,无非是日帝国主义者一面企图藉此掩饰其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後强占东北的暴行,一面企图在某种条件下诱致各帝国主义者对於伪“满”的默认。三年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上述日帝国主义者底两种企图,除开後者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成果而外,前者却祗证实了  相似文献   

8.
英联邦的范围,目前共包括连英国在内的十七个国家和“马来西亚”,以及二十来处英属殖民地和附属国。英联邦人口号称为七亿三千多万,土地面积一千七百九十余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人口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英国统治集团吹嘘,这个联邦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庞大的“集合体”;英国统治者还渲染英联邦是所谓“多种族的大家庭”。实际上,这不过是英国借以维系它同那些曾是它的殖民地而现在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的关系的一个形式,是英国老殖民主义者企图以新殖民主义的手法来维系其殖民统治的工具。最近,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所长威廉·克拉克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鼓吹“英联邦正在寻求一个新面貌”。今年以来,英国统治集团和  相似文献   

9.
6月19日,在科威特人民爭取独立的英勇斗爭下,英国被迫承认科威持悬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英国駐波斯灣政治代表与科威特酋长国酋长,签署了互換的照会,廢除了1899年签訂的关于規定科威特为英国的“保护国”的英国—科威特协定。但是,照会的墨汁未干,7月1日上午,一支英国海陆空軍部队在“援助”和“保护”科威特的名义下在科威特海滩登陆,对科威特又实行军事占領。  相似文献   

10.
两个经济集团斗争的新阶段以西德和法国为一方、英国为另一方的西欧经济贸易战,自1957年环绕着“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的斗争展开以来,已进行了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以“共同市场”的成立而告终。西欧是英国仅次于英镑区的重要市场,占英国出口的四分之一,而输往“共同市场”六国的商品又占其中的一半以上。英国被摒弃于“共同市场”之外,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被排斥于西欧大陆之外的危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地位,英国于去年6月纠集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六国开会,随后于11月组成“小自由贸易区”,与“共同市场”对抗,企图进而争夺西欧霸权。这是西欧经济贸易战的第二个回合。  相似文献   

11.
英国首相威尔逊今年十月間到南罗得西亚同当地白人头目史密斯举行会談以后,宣布英国同意建立一个所謂“皇家委員会”,来調查南罗得西亚在一九六一年“宪法”基础上实現“独立”的可能性。这是英帝国主义企图继續保持南罗得西亚白人殖民統治的狡猾阴謀。  相似文献   

12.
文萊、沙捞越、北婆罗洲,是英国在东南亚的三处殖民地,統称为英属婆罗洲。共中文萊是受英国“保护”的苏丹国,沙捞越和北婆罗洲是英国的直轄殖民地。这三个地区都在加里曼丹島(从前称为婆罗洲)的北部,处于东南亚的心臟地带,并且出产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因此不但英国企图继续长期統治它們,美帝国主义对它們也一直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缓冲国”?什么是“缓冲地区”?所谓“缓冲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般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缓冲国”指的是“界于两大敌对强国之间足以缓和两国相互冲突的小国”。可是,根据历史的考察,“缓冲国”或“暖冲地区”绝不是从维护两国安全、发展和平关系出发,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利益、相互角逐与暂时妥协的产物。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法殖民主义者对东南亚进行殖民扩张时,英国控制了缅甸,法国占领了越南。在殖民利益发生冲突、争执不下的局面下,英法两国于1896年1月15日签订了关于暹罗湄南河流域的英法协定,把暹罗变为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之间的缓冲地。就在这个基础上,于1904年又签订了一个协定,把暹罗公开瓜分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西的区城被认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在湄南河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再如十九世纪三  相似文献   

14.
自从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德意成立协定,十一月二十五日日德及日意又先后缔结同盟协定以来,目前世界三个最大的法西斯帝国主义,已经站合在一起了.这个侵略阵线的形成,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及希望保持现状的国家的恐懼.同时也激成了一片军备竞争的狂涛.据上月二十八日中央社东京电,日德防共协定,已达实际行动的阶段;在本月中旬,日德将再邀请意国,加入这个防共协定之中,甚至奥匈■国,都在被邀请之列.今后侵略阵线对于世界和平国家的挑战,将益加猛烈了. 不过,这个侵略阵线的气势虽极■猛,它们的实际力量的基础,却是很脆弱的.下面的三篇文字,把这“侵略阵线三巨头”的内部恐慌与军事上的弱点,完全显示了出来.日本一文的作者■reda Utley,是英国的女作家,最近以著有Japan's Feet of ■lay驰名世界,该文载于英国的“新政治家与国家”周刊中.德国的一篇为南斯拉夫Pol■ika杂志的驻伦敦记者,该文发表美国“民族”周刊.意大利的一篇为英国“孟徹斯特导报”的特约记者所作,刊于该报的周刊.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东石油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追溯一下英美在这个地区的石油争夺战,便可明白美英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消长与其矛盾尖锐的情况。自从1901年英国垄断资本根据特阿西协定首先侵入伊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近二十年中,英国一直是这个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垄断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本在政府支持下,和英国在中东展开了斗争,结果美国获得了一些租借地,取得了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加紧侵入中东,不到几年功夫,美国在人力物力的优势下挤垮了英国在中东横行了半个世纪的霸权。今天,控制中东丰富石油资源的已经是美国而不是英国。英国“金融时报”发出过这样的哀鸣:“近三十年来英美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每一个回合。都使英国所占的中东石油资源的份额减少一些。”英法侵埃失败后,美国击败对手的优势更加强了。新的力量对此使美国有了把英法从中东徹底排挤出去的可能。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慕尼黑协定本身似乎是在维护和平的思想指导之下缔结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国际局势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慕尼黑时代,有些人所关心的并不是避免战争和寻求和平,而是使纳粹德国的进攻矛头转向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就是被那些它赖以生存的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牺牲掉的,这些国家就是法国、英国和美国。可是,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不仅同纳粹分子所希望的完生相反——他们企图统治全世界的计划在苏联军队的打击之下破灭了;而且也同签订慕尼黑协定的西方国家政府的预期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7.
盾和剑     
2月26日在伦敦举行的西欧联盟部长会议对于麦克米伦政府仿佛是当头一棒。英国所提出的准备把它存西德的驻军从八万人(四个师约七万七千人,外加一支战术航空部队)裁减到五万人的计划,在会议上遭到了盟国方面几乎一致的反对。有的说这个计划是对北大西洋联盟的威胁,会使人们产生西方软弱的印象。有的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在裁军谈判中就要丧失一种有用的讨价还价的手段。有的说这对欧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上和政治上的打击。总之,大家对英国责备了一阵,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英国报刊舆论和官方人士对于盟国方面这种态度表示了非常的愤慨和失望。“每日快报”的社论说道:“英国居民的纳税比起那些企图劝阻桑迪斯裁军的国家来,都重得多。英国居民要求喘息的机会,这是不应当加以拒绝的。”2月27日,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11日,英国和菲律宾在马尼拉举行关于修改“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的谈判。由于美国坚持保有它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上的治外法权,使谈判长期陷入僵局。12月5日,美国更片面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美菲军事基地协定”是在1947年3月,菲律宾从美国的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之后不久,美国强使它接受的。根据这项协定,美国继续保持在菲律宾的二十三处军事基地,使用期为九十九年。1950年6月,双方又签订了一项扩大军事基地的协定。目前,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包括飞机场、军港、兵营、通讯、供应及其他军事设施在内,总共不下四十处,几乎控制了菲律宾所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这些基地,是美国在远东准备侵略战争的计划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控制菲律宾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TPP变形记     
翟崑 《世界知识》2011,(9):66-66
TPP者,“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也,英文名称“Trans 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2005年,四个小国——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了一个小型的多边自贸协定,即TPP,旨在提升经合水平和自由度。当时,人们并不太在意这个精巧别致的小家伙。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企图夺取西江的缉捕权,以控制西江。广州商人在粤商自治会的领导下,积极展开对西江缉捕权的保卫行动,阻止了英国破坏国家主权行为。广州商人这一爱国行为表明近代广州商人不仅有追求经济价值的“利”,更有捍卫国家主权的“义”,体现了近代商人新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