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论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世界沉浸于一片反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中时,德里达挺身而出,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极力为马克思辩护。在对他的非凡勇气和胆略赞叹之余,我们仔细阅读解析他的文章就会发现,德里达为马克思辩护的真正意图并非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而是借之来阐释和宣扬他的解构主义政治观——幽灵学。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调,德里达举起了捍卫马克思精神的大旗.他所高举的马克思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批判,更是一种给人以未来的"弥赛亚的召唤".正武这种批判精神,为其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打下了链接的楔子.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以苏东剧变后的时代现实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异质性遗产为阐述主题,以祛除现实政治的苦难为宗旨,架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体现着特定的伦理意蕴。马克思"幽灵"内蕴着政治伦理的追求,是复数的亡魂。德里达从马克思"幽灵"的政治伦理精神中提炼出了正义,作为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法则,并认为"追求正义",是我们建构理想生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德里达看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就是一种异质性的播散,而不是直接继承马克思的原本固有的观点。德里达把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本身就包含着相当浓厚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色彩;通过德里达与马克思就批判差异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都把批判精神贯注在自己的哲学中,但二者所批判的对象却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史观运用于伦理学领域,结束了唯心史观对伦理学的统治,实现了伦理学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真正科学的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开端,而不是它的结束。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各自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中,程度不同地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最早深刻而具体地阐发、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应该说,是普列汉诺夫。只要了解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近一个半世纪了。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由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变成磅礴于全世界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也由一个流亡者的小组织变为许多国家的执政党;科学社会主义已从美好的理想变为亿万人民的斗争实践。可以说,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象马克思主义一样,始终保持它的勃勃生机,发挥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品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四个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哲学品质的优越性:是批判不是批斗;是科学不是伪学;是超越不是终结;一切为了人不是为了一切人。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命运,因此,澄清马克思哲学在开辟新哲学中所生成的品质本身就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认为历史辩证法才是辩证法的惟一合理形态;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展开了价值批判,并且提出了"自然的解放"的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在于:没有完全理解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批判意义;对自然的理解是片面的、抽象的、非历史的;不知道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主我,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许多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旗帜。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它所包含的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本质和一系列原理。必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身体视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视点.从身体的视点重新读解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可行的.马克思关注的是身体而不仅仅是肉体,马克思理论中的身体话语不同于一般的人本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感性、异化、崇高、解放、审美等基本范畴实际上是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身体这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从身体出发思考问题的视角也影响了他对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使他的美学体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许多自命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承认马克思对生态问题有深刻的见解。但有争论的是,他们认为生态问题只是马克思工作的边缘部分,马克思并没有留下显著的生态文化遗产,给未来的社会主义者思考,或是没有相关的生态学方面的后续发展。文章在认真研读福斯特的有关著作和参阅有关福斯特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解读福思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论证及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以便为我们如何对待和解决生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勇兵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88-391,39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从主体或人的方面考察现实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因而具有深刻的主体意蕴、实践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从更为深刻的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马克思的自然观在总体上并没有为当今时代所超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它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他的许多著述中,但其政治伦理的理论旨趣、方法论选择和价值诉求的转变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轨迹。考察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历史、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批判与韦伯的合理化批判思想相融合的产物。如果对物化理论的理解仅止步于此,那么我们便无法理解卢卡奇为何花费大量篇幅展开对资产阶级思想二律背反的分析。卢卡奇此时已经超越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物化理论的分析已经融入了黑格尔的精神。正是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卢卡奇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了克服物化的道路,同时真正理解了马克思的真精神,为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但自它产生以来,就受到各种歪曲和误读,由此导致一些人对其产生怀疑或否定。事实上,马克思的贫困化理论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和丰富的内容,恩格斯、考茨基、列宁等人都对它有所阐发。我们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历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贫困化理论仍然是正确的,在当今世界,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尽管乌托邦一词通常是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联则是确定的,这种关联性也建构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都有批判现实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不止于批判,它更是变革与实践的哲学。近代乌托邦的历史进步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马克思又以具体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克服了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