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哲学都在这《野草》中,因而其主旨首先在哲学层面。那么,用文学理论的方法去研究《野草》就难免词不达意。《题辞》作为《野草》的序言性的总结,既明确敞开了鲁迅自身“鬼气”,揭示了其中的哲学内涵,也表明了欲“自己来一掷身中的迟暮”的现实态度。其内里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2.
一长期以来,在鲁迅《野草》研究领域,对《过客》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思想的探索,而忽略艺术的剖析,即使在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艺术分析的文字中,也出现了种种误解或曲解。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对话体的散文”(如唐弢先生等),或说“这是一出发人深思扣人心弦的独幕剧”(江苏人民出版社:《鲁迅散文选讲》),更有甚者,某位颇有影响的教授,对包括《过客》在内的《野草》中十六篇散文诗,则论定为“是不纯粹的,它不是审美的”,从而从形式上否定了《野草》,说“这不是一部散文诗集。”由此,可见研究者们,对于鲁迅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4.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一本散文诗集。它反映了鲁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和胜利发展时期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理解;反映了鲁迅当时坚持不懈的对敌斗争和严肃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因此,这部散文诗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探讨鲁迅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的《野草》研究,是发展和创新、“内外兼修”、肯定和否定并存的时期。赵艳如撰写了《野草》研究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张翼人在鲁迅逝世前,写出了部分较有分量的《野草》研究论文。胡风的《〈过客〉小释》是解读《过客》的重要论文。陈紫秋的《谈鲁迅先生的诗》运用比较方式较广泛地涉猎了《野草》的诗篇。李素伯、柯灵等肯定《野草》的价值,而沈从文、王文奇等则完全否定《野草》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的历史,其本质是寻找精神出路的历史,是精神突围的历史。”这既是《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肖四新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一书的结篇之语,也是提携与统领全书的一条红线,它道出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说,《西厢记》必须扫地拜读,以期无一点尘芥于胸,必须焚香拜读,致其恭敬虔诚而与神通,既要一气读之,总揽其纲要,更须精细读之细寻其妙处。我在读余三定所编的《许诺纪念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下简称《文集》)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体味《文集》中一篇篇用心血写成的文章,眼前仿佛矗立起一座“人”字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神思》的内容及对“神思”的不同解释“龙学”界历来十分重视《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研究并把它置于相当高的地位。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几乎统摄了创作论以下诸篇的各重要论点”。日本学者安东谅也说过:。“如果说《文心雕龙》有划时代的独刨性,是在下篇,可以把下篇开头的《神思篇》作为本书的枢纽来考虑”。《神思篇》的这一地位,正是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决定了的。在这不足千字的  相似文献   

11.
欣喜地拜读了张新民教授所著《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一书,应该说是近年来很少能看到的中年学者的论文集。这部著作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内容广博全书分为“人物典籍篇”、“方志史学篇”、“哲学宗教篇”三大部分。其中有记述明末清初曹实庵与曹逸庵两兄弟身世及其...  相似文献   

12.
《定势》篇是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关捩”。“势”的真正内涵是“势”的“症候、症状”说。“势”是文体的症候,它是由文章风格和文体风格所统一形成的,是由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体”也就是体裁所要求的语体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定势》篇是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关捩”。“势”的真正内涵是“势”的“症候、症状”说。“势”是文体的症候,它是由文章风格和文体风格所统一形成的,是由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体”也就是体裁所要求的语体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儆戒愚顽 劝善惩恶──谈《聊斋志异》中的民俗描写何梅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搜集民间传说写成的一本小说集”①,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②。全书近五百篇,绝大部分故事直接或间接来自民间,广泛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博...  相似文献   

15.
我啮我心反抗绝望--散文诗集《野草》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怪异复杂,从象征隐喻的角度去解读,可以看到其深层底蕴所表现的正是作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面对阴冷的世界,人道主义者鲁迅的心灵深感痛苦和绝望,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苦痛和绝望”的体悟中,以“不役于物,我自存在”的形式坚守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以“我啮我心,毁灭生命”的独特方式反抗心灵的绝望。这是《野草》的精神,也是《野草》最难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天工开物》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与李时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同被誉为明末三大科学著作。作者宋应星于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写成此书,总結了距今三百多年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經驗和科学技术成就,反映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全书共分三卷十八篇,涉及五谷种植、蚕絲、紡織、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榨油、酿酒、陶瓷、冶鑄、矿冶、工具制造、車船、造紙、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南朝梁刘勰所撰。全书五十篇,始于《原道》,终于《序志》,约三万七千余言,系统而周密地论述了文体流别、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则等许多重大问题。每篇的篇末,均有一“赞”,每“赞”八句,每句四言。总计全书之“赞”,共一千六百字。就字数而论,不到全书的二十五分之一,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从为文的角度而论,却非虚设,它们不仅是全书各篇主旨的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8.
<正> 概述《伤寒论》是东汗末年公元三世纪初(200—201年)张中景的名著,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分《伤寒论》和《杂病论》两个部分。后经西晋王叔和、东代林亿等的整理,始传至今,全书共十卷、22篇、397条、112方。以六经分篇,依次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及霍乱、劳复等。《伤寒论》是在《素问》、《难经》等理论思想指导下,总结了汗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作者是在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它重点探讨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对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篇警世之作的创作方法,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九二三年十月,沈雁冰同志在《读〈呐喊〉》一文里,就指出它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接着,有人认为这篇作品是“自然主义的作品”,更多的人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五十年代以后,鲁迅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有人认为它是象征主义作品。八十年代,有人甚至认为《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意识流小说”等等,大家对这篇作品的见解颇异,但大多认为它的创作方法是单一的,直到严家炎同志明确提出“并用”说,认为  相似文献   

20.
李真  李芳  谢瑞阳 《科技信息》2007,(19):145-145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的不仅仅在于它成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或者是作者所运用的高超叙事技巧以及全书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涵,而是贯穿于全书始终的宝黛爱情悲剧。它的广泛传播,集中地反映出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心理;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