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变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简称极端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又称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77,22(2):93-93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争取农业新丰收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坚决响应全党动员,大办农业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配合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对危害我国禾谷类的病毒病害,进行了电镜观察和血清诊断等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我国自己的科学实践,鉴定病原是否病毒,以及病毒  相似文献   

3.
农民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吗?农业能摆脱天气的严重影响吗?地少人多的日本尤感迫切,并用了近10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与开发。目前,大田作物还无法都转到室内进行生产,但把蔬菜转到植物工厂里生产则已经开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认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多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形成了大范围和长时间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5.
马奎蒙 《世界科学》1989,11(10):24-27
从国民经济的发展看,农业是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继“六五”和“七五”计划后,在制定星火计划、高技术发展纲要和火炬计划时,继续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置于显要的地位。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实施这些计划的结果,在农业生产上,传统生物技术已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5,20(8):343-343
农业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推动农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我国北方连续几次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地方还有大风造成伤亡事故的报道。为了减少风沙天气给市民生活造成的损失,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刮风天气“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尽量不骑车、不在广告牌或老树下停留、轻型车少上路和外出戴口罩纱巾”等“五注意”事项。其实“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这一条明显针对现代都市,就高层建筑所形成的局地环流而言,即使无风天气也同样应该引起行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分子农业科学之窗杨觉雄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预计,不久将出现一种以“分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革命。这种高科技农业的新方法,是利用遗传工程来研制能生产疫苗、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分子农业的一种方法是从动物或细菌“切除”特定的基因,然后将它们“粘附”在植物细胞上,这是个耗时的过程。如果外来基因插入成功,将出现载有能生产疫苗和其‘已产品所需的新遗传物质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人员也能应用天然植物病毒作为媒介或新基因的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种植物转到另一种植物上,以生产高浓度的有价值的药物,如抗生素等。热心于此…  相似文献   

9.
徐娜 《世界科学》2006,(9):29-31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高,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天气越来越热。然而,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这再次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京都议定书”,努力在工业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重要来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本文从化肥、农药、地膜三方面阐述了农业自身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不仅给当前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而且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刘素华 《科学之友》2009,(7):163-164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重要来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本文从化肥、农药、地膜三方面阐述了农业自身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不仅给当前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而且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处亚热带,山地、丘陵占地面积很大。根据这一自然特点,发展我省农业要十分重视山区和丘陵地区建设。山地,丘陵区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搞好山地,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地,丘陵区农业生产的关键。现就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谈几点意见。一、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危害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危害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8.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67.3%,其中中度和强度侵蚀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47.12%。从范围来看,北起秦巴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各地都在学习赵总理关于研究西方所谓“新的产业革命”的讲话精神,《世界科学》组织有关科学家座谈“开发生物技术,为四化服务”问题,这是非常重要而及时的。作为一个农业生物科学工作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我们的前辈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在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廉丽姝 《自然杂志》2002,24(6):335-337,338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我国西北和华北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 ,随着强沙尘暴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危害的日益严重 ,对我国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治几方面 ,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  相似文献   

15.
清除暴雨法连续的大暴雨会形成自然灾害。如何阻止大暴雨的形成呢?我想:在地面上向云里发射某种电磁波,使暴雨区域的云吸收电磁波后都升温,使暴雨区域局部气候改变,以达到消除暴雨的目的。(设想者:杨晓青天津塘沽区新村街正义里26楼203号邮编:300450)[点评]这是一项很不错的创意,它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为了减少灾害天气的危害,目前用得较多的办法是“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而人工消除暴雨,还未见相关报道。“人工防雹”的方法是向可能形成冰雹的云团发射火箭,提高云团的温度,破坏云团和气流的结构,以防止冰雹的形成。2004年5月8…  相似文献   

16.
雹打一条线 夏季,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本来好好的天气,很快变成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像栗子、鸡蛋般大小的冰雹从天而落。一般大风冰雹灾区的范围长几百米到几千米,最强可达上百千米,宽1~2千米.所以常有“雹打一条线”之说。影响某地的时间一般仅有几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虽然危害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猛、突发性强、难以防御,破坏性极强。一般情况下对农作物枝叶、茎秆、果实产生机械损伤,积雹还可造成低温冻害,并常因降雹时所伴随的狂风暴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为了考察美国的农业生产.我曾访问过美国西部的著名“玉米带”地区的艾奥瓦州。那里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发达的农业生产和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推进作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天气》     
怎样测定雷电的距离?什么是露点?什么叫臭氧洞?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天气》会向您介绍大自然神奇威力方面的各种信息。“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可视作是一部天气基本原理的入门篇,它着重介绍了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原理,气压、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规律等。此外,本书还描述了风和风暴,包括飓风、暴风雪及龙卷风的内在规律;“世界天气”阐明了世界的七种气候带,并从  相似文献   

19.
“人工栽培群落”之说是基于国外“石油农业”的得失辨析提出的。它源于自然植物群落,并吸取了我国传统的作物复种以及间、混、套作经验。它对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人工栽培群落初探》一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孙怀祖 《科学通报》1962,7(7):53-53
中国科学院为了系统地总结我国农业生产丰富的经验,成立了“农业丰产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通过生物科学工作者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与农民共同研究和总结农业丰产经验,已先后编辑出版了“农业丰产研究丛书”第一集“小麦的密植和深耕”、第二集“油菜的若干生理问题”。“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是这套丛书的第三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水利事业的日益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我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不同,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因之也很悬殊,因而研究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