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捷克教授P.Storch博士来院访问根据中国、捷克科学院协议,捷克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教授P.Storch博士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毅、倪寓南研究员的陪同下于1996年5月10日一16日在贵州进行志留纪古生物及地层考察。5月12日,P.Sto...  相似文献   

2.
瑞典隆德大学三叶虫专家Per Ahlberg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五局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于1991年9月9日至9月16日来我院访问,17日上午离筑,历时八天。其间与我院地质系赵元龙副教授等进行寒武系三叶虫学术交流,就三叶虫研究合作及院际交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友好的交谈。Per Ahlberg在赵元龙副教授及黄友庄讲师、龚显英副教授的陪同下,用四天的时间很有兴趣地观看了黔东凯里组30多个属500多件三叶虫标本及凯里动物群其它门类化石及大量照片,并冒雨观察了黔东凯里组剖面,采集了一些三叶虫标本。对于数年来采集、积累起来的大量化石标本及照片等资料,Per Ahlberg表示赞尝。  相似文献   

3.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F0002-F0002,F0003
由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共同主办的"第17届国际寒武系内部再划分野外工作会议暨凯里生物群发现30周年国际会议"于6月10日在贵州大学拉开序幕,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瑞典、波兰、捷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及中国等12个国家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包括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Stan Finney教授、副主席彭善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  相似文献   

4.
<正>历经10余年的发掘和研究,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研究所张志飞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国内研究团队,在澄江化石库发现了700多枚新的砂质、多节、具触手的椎管状化石,并将其命名为精美玉玕囊形贝(Yuganotheca elegans gen.et sp.nov.),以纪念已故腕足动物研究专家金玉玕院士。日前,该研究团队联合瑞典、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学者,论证了  相似文献   

5.
图版说明     
本文图版中展示的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除注明放大倍数者外,其余均为原大.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1~23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古生物科学研究与化石保护”。本次年会南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卉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合作主办,贵州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贵州大学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9...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歼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世界乐平统与占生代末生物大灭绝”总结交流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8.
去年8月初,由中、日、美三国古生物学家联合组成“亚洲恐龙足迹考察团”,赴蒙古国进行考察。我代表北京自然博物馆也随团同行。考察团一行共13人,其中有来自日本东京学芸大学的古生物教授松川正树以及其他几个日本学者,还有美国的著名孢粉学家道格拉斯,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8月4日上午9时登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乘坐的班机抵达蒙古首都乌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年数学家杨乐,应翁祖泽校长邀请,于10月8日来我校访问.陪同来访的还有杨乐教授的导师、现已79岁高龄的北京大学庄圻泰教授以及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吕从辇,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沈燮昌教授,复旦大学任福尧教授.10月9日,来访的专家、学者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基金委组织了以陈家宽教授为组长,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南开大学卜文俊教;授、兰州大学安黎哲教授、厦门大学陈小麟教授、中山大学彭少麟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一军;研究员为成员的专家组,对由我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首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论证.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和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共同完成的“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获得一等奖,由于三位获奖者从不同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列第一,这在我国自然科学奖评奖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86,(4)
10月6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并由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赞助的《化石X光摄影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所展72幅X光化石照片是由国际著名的古生物学者施蒂默尔教授从他毕生所摄25,0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送给中国人民的.施蒂默尔教授从事不可见放射线图象转为可见图象的研究工作已近30年.他以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利用近年来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这项  相似文献   

13.
《遵义科技》2009,37(1)
2008年10月13日至14日,由贵州省科技厅社发处杨晓翔调研员带队,组织贵州大学的赵致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的魏升华教授、省药检所的熊慧林主任药师、中国&#183;贵州省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杨小生研究员、贵州威门药业的李孟林高级工程师、省科技厅社发处孙筑等专家,在遵义市科技局段开强局长和相关业务科室人员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14.
一位中国科学家22日称,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距今约5.43亿年完整的呈球状的海绵体化石。贵州大学教授赵元龙是在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大会时透露这一消息的。他说:“这是迄今发现的寒武纪最早的海绵体化石。”这些化石是赵元龙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学者,共同在贵州省金沙县岩孔镇长岩沟村发现的。50余块化石标本目前保存在贵州大学古生物博物馆。海绵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中一种低等的动物,在早期生命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所有动物门类中约占5%的比例,当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三叶虫和腕足类动物。在前寒武纪和寒武纪,古生物学家都发现了大量的海绵化石,他们能够肯定,海绵见证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过程。古生物学家认为,在海绵的进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辐射,但是具体的时间说法不一。赵元龙说:“这次发现的海绵体化石是海绵首次爆发或辐射的先驱,为海绵这种动物从晚新元古代穿越整个寒武纪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中国发现迄今最早的寒武纪海绵体化石@石永红 @秦亚洲  相似文献   

15.
金文驰 《大自然》2021,(2):40-45
在南京市玄武区的樱花大道旁、鸡鸣寺南侧,坐落着自2004年起对外开放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该馆馆藏以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化石等为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隶属于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展品主要来自该所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和瑞典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在斯德哥尔摩联合举办了“北京猿人”展览。我参加了展览筹备工作,因此有机会了解北欧的这座著名博物馆。瑞典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739年,建筑面积为41000平方米,展厅8000平方米,收藏动物、植物、古生物和矿物等标本1000多万号。博物馆的建筑十分讲究,深色的墙体,青铜色的屋顶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上海分布新记录的四种鳞毛蕨属植物,即假红盖鳞毛蕨、桃花岛鳞毛蕨、轴鳞鳞毛蕨和高鳞毛蕨,并附有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对新记录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NPA).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上海分布新记录的四种鳞毛蕨属植物,即假红盖鳞毛蕨、桃花岛鳞毛蕨、轴鳞鳞毛蕨和高鳞毛蕨,并附有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对新记录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NPA).  相似文献   

19.
我院地质系与贵州古生物学会共同举办的“黔中隆起”专题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十二日、十三日在我院举行。与会者近五十人,多数是富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教授及业务领导。会议采取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气氛活跃而紧凑,共有8人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贵州远盲属蚯蚓一新种(寡毛纲:巨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江平  王为 《贵州科学》1991,9(4):301-304
本文报道贵州远盲属蚯蚓一新种,为表示对吾师钟远辉教授的敬意,特将此新种命名为钟氏远盲蚓,新种Amynthas zhongi sp.nov.模式标本存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