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学春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3):65-67,109
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安徽农民外出务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外出务工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留守问题",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应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掌握我市农民收入状况,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半年的调研分析,对我市农民收入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入户调查高于统计数据;一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所有收入项目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收入的增加及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同时,农民外出务工又带来了留守生和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要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对义务教育的负面影响,国家、政府及学校都要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朱耀华 《科技信息》2007,(28):298-2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一股热潮。农民外出务工在增加农民家庭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良好外部环境,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解决农村外出务工引发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以西华县大王庄乡为例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现状进行了剖析,进而分析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及其引发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组成,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当前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因此,通过考察1980—2003年影响我省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各因素,并测算了各因素对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提出当前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组成,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当前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因此,通过考察1980-2003年影响我省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各因素,并测算了各因素对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提出当前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和农民与农民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对当前农民收入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 ,对农民收入状况做出客观判断 ,并分析其成因 ,对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与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 ,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对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收入的现状1999年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 ,扣除物价因素 ,比上年增长4 % ,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3.45倍。农民收入的状况可以从3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改革开放初期…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为此,应当在努力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总量,努力降低农业生产费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上作文章,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早日实现凉山州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弱质特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逐年增加(2003年,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64.9万人,其中新增3万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2003年,我市初中及以下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7.9%),是长期以来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重要因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低于全省252元、低于全国1184元。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本领,是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那么教育的突破口在那里呢?从我国农民收入的统计口径来看有四个科目: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农民进城务工,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农民工来源于农村,即使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但并没有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可能,大多数还是选择在农村寻找结婚对象。与农民相比,农民工结婚年龄较高,结婚率、生育率较低。农民工的婚姻虽然受到农村婚姻习俗的影响,但农民工晚婚少育现象却符合婚姻变迁的潮流,顺应了城市化发展,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s statistic yearbooks and the data from the two household surveys in 2002 and 2004, this paper h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pattern of changes on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income sources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ince 1990 with the main findings as follows: ① The change of income from the labor payment is the fastest;② There is no regular pattern of income variation for the household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household income generation projects are impacted by the elements like prices and returns, and there is a lack of appro-priate direction; ③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labor payment shows that the income from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working outside grows fastest; ④ The income from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s labor payment correlate positively to their net income per capita; ⑤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riation by region, labor payment income has changed fastest in the counties of Rutok, Nyerong and Khangmar compared the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survey in 2002 with that of 2004.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群体,“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涉及“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以安徽省为例,优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了1999~2011年间农民人均净收入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贷款规模、农业占GDP比率和农村金融发展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得出了农民人均净收入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揭示了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核心。"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测算.把农村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分解为地区结构差距和收入结构差距.在地区结构的分解中发现区域间的差距是构成总差距主体,但从时间序列看,区域内对总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步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农民收入的差异对区域内差距影响最大.在收入来源的结构分解中,发现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总差距的决定因素,但其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在不断降低,提高落后地区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降低差距的有效途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总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作为评价单元,选取2001年的相关数据,在MATLAB平台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土地面积、年末人口、GDP、财政收入、人均GDP、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应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对各城市进行归类,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结果,把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第二层次:常州、嘉兴、镇江和绍兴;第三层次:扬州、南通、泰州、湖州和舟山.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合作,提高第三层次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一体化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山西省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统筹城乡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要创新发展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带动新农村树立优良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通过计量模型设计有助于我们看清各种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并可以在政策上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