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的孩子,尤其是活泼好动的男生,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过多的玩笑性小动作而惹恼同伴,青春期旺盛的精力甚至使这样的一些小动作较为频繁。我们不能忽视其存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一般是对之进行或轻或重的批评教育,学生也对之早已习惯了。教师不妨试试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个子矮的同学来说,身高可能是他们最不愿意讨论的话题。因为个子矮,他们常常感到痛苦、自卑、孤独。一些父母急于求成,盲目听信增高广告,却发现许多产品不起作用,有的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为什么有的人个子矮?他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谈谈身高那些事儿。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个子高,认为子女的个子一定也高,虽然看到子女已经明显矮小,但不带子女就医,总认为孩子以后会长高,结果等孩子骨骺线已经闭合了才着急带孩  相似文献   

3.
张岩 《科技信息》2010,(24):I0243-I0243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学习,高居红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因为他们讨厌学习已经长达9年,可是他们还是走进了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真的理解了学生。而我们的学生就是厌倦了学习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无疑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小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老师对小学教育非常重视,但是,他们只是把学习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没有把学生的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多数家长只是盯着分数,孩子的好坏就在分数上。分数高的,自然就是好孩子:分数低的,就是坏孩子,这似乎是一个共识。如果我的孩子学了一大堆知识,但是却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生活中,这些知识只是一些赚点门面的装饰品而已。我们的孩子只是一架会说话的机器而已。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不少的孩子娇惯,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生命的教育,其全部内涵就是只有对孩子赏识才能使孩子成功。赏识教育关注孩子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其他(比如分数、名次),它欣赏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的生命。赏识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做到:教育失败要从教育者自身找原因;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责备、批评;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7.
丁海东 《奇闻怪事》2007,(10):41-4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学生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会影响一生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贾志勇 《科技信息》2010,(27):305-305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人格和性格有很大不一致的学生。因为学生可塑性较强,他们的表现一般具有不一致性,而不是一致性,但在不一致性方面,"问题学生"则表现的相当突出。这些学生大多都深悉社会知识,而对于学习常漠不关心,对于老师和家长有的简单粗暴,有的阳奉阴违,他们又都深知老师的心理,知道师长无论多么着急,多么严厉的批评他,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家长有时可以打骂甚至侮辱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则绝对不能,这势必就增加了我们教育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黄文 《科技资讯》2014,(9):188-189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很多问题学生,他们被堪称为"麻烦的制造者",而在职业院校中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尤其是对待生理和心理缺陷的那些孩子,他们成了教师的"心病"……,其实我们无法用:批评、表扬、关爱、评比来得以改善,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解析问题的根本,这样才能让整个教育水平本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淑蓉 《科技资讯》2010,(23):217-217
良好的品行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它教会一个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品行教育对弱智学生尤为重要,他们由于大脑器官发育不全或损伤而引起的病态,以及不良环境及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然而,这不是弱智学生的过错,这只是他们的不幸,他们更应得到父母、教师、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使他们补偿缺陷,矫正不良行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作为特教工作者,必须教会他们从小就学会一些最基本的做人的准则。在此,就如何矫正弱智学生的不良品行的教育谈一些薄见。  相似文献   

11.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2.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4,(10):43-47,42
许多中国人在决定移民时,常常把“为了孩子”当作最重要的理由挂在嘴边。照他们的说法,国内应试教育负担太重,孩子太过辛苦,移民可以让孩子接受更轻松的“快乐教育”,为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做父母的哪怕牺牲些许个人前途和“钱途”,也终究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都在6-9岁左右,他们在一起,常会因为各种小事而互相产生矛盾。要么痛哭流涕,要么争执,甚至会打架。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吃亏,教育孩子忍让、逃避或以牙还牙;有的老师会及时站出来,以公正的态度做出裁决。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上两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孟倩 《科技信息》2010,(16):179-179
老师要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记得有个老师把一个学校的学生比作花园里的花,说他们有的春暖娇艳,有的夏热芬芳,有的秋霜妩媚,有的冬寒傲雪。学生的成长也如同花开四季,不是同步的、又是各具特色的。正因为不是同步的,就要耐心等待;因为他们各具特色,所以就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像花儿一样成长,是园丁的期望,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朱晓菁 《小学科技》2014,(6):F0002-F0002
<正>校长寄语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创造火花和创造热情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去充分施展和畅想,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埋下创造的种子,等待着未来的自由生长。——张军瑾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听到有教师这样的抱怨“我在这个班付出了那么多,多上了那么多的课,可学生就是不领情,有些学生上课还不注意听讲”。有时我也想想,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些年头了,当我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不遗余力帮助,而有的时候就得不到一句感谢的话。我想生活中最郁闷的事,就是当你为对方付出足够多的关爱,而对方却对你的付出毫不在乎。事实上,教师就经常感受到这种令人郁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教育,我们的老师已经很好地认识到:对学生应该怀有满腔热情富有爱心,可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教育的方式无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老师心急如焚,有的老师责骂有加,有的老师苦口婆心……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能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那份挚热的爱了吗?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把我们的爱给挡住了,甚至把学生推的离我们更远。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这份爱,同时又让这份爱产生最大的效应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发现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从心开始,从学生的心理开始。  相似文献   

18.
正每天用2个小时往返在深港之间的孩子已经接近万人,他们的未来在香港还是内地?我是香港人,我的太太是大陆人,我们全家居住在深圳。我在深圳从事理财投资工作,近几年接触了很多来自内地的朋友,他们有的是来香港生小孩,有的是投资移民来香港居住。这些内地的朋友向我咨询小孩在香港上学的事情,而在这些咨  相似文献   

19.
如果留心报刊杂志,不难发现,近几年令人触目惊心的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常常质疑:素质如此低下的人是如何当上教师的?作为教师,我也常常深思这个问题:这些伤害学生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其实并不低,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学历,低下的是他们的人文素质、是他们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他们心目中,学生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一个个可任其摆布的对象。他们忽视了教育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  相似文献   

20.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利润千百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遍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