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从容 《广东科技》2012,21(23):20-21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劳务输出的重要形式,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弊端。劳务派遣要选择合适的派遣公司,建立完善的派遣协议,有效沟通,建立预警机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的用工制度在中国产生将近三十余年,以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以及劳动效率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用工形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保持劳务派遣繁荣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劳务派遣已成为我国企业中最常见的用工形式。本文对劳务派遣成为国有企业常见用工形式的原因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国有企业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如何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劳务用工和就业方式,它是知识经济下新型的劳动分工体现,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是存在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李作战 《科技信息》2006,(5):223-224
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外包各项职能的优劣及取舍。重点阐述了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外包形式的历史背景、内容模式及特点,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劳务派遣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企业防范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238-238
劳务派遣是我国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务派遣的特征和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在实践中存在劳务派遣无序发展的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妮 《科技资讯》2011,(1):152-152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是西欧和日本。我国出现劳务派遣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由于一些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或者在华常驻代表机构的组织在中国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不享有在中国招聘员工的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对外服务公司先在中国境内招聘员工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然后将招聘的员工派往上述企业或者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不断发展,劳务派遣企业大量出现,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应当提高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实行行政许可的准入制度,应严格限定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避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使用与雇佣相分离的劳动关系,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更加不易。本文对劳务派遣的概念与本质进行基本厘定后,论述了被派遣劳动者不完整的劳权,结合实践评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以期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1.
因单位用工成本降低、人事管理便捷专业等优势,劳务派遣这一灵活用工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迅速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新型劳动关系带来的雇主责任分配、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仍需要完善立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杜林娜 《科技咨询导报》2011,(35):203-203,205
随着知识经济和人才流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劳务派遣制雇佣员工,本文就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外包形式的内容、特点及不足之处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尉迟文珠 《科技信息》2012,(32):I0042-I004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编外员工成为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派遣员工身份“特殊”,如何使其安心工作,发挥自身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派遣员工特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从职业生涯规划步骤运层论述,构建高校派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模式,为高校派遣员工成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让社会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自它的产生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的褒贬不一。作者本文的立点不在于它的创制好不好,而在于把目光紧锁在现阶段劳务派遣制度的诸多现实问题上,力求在分析的基础上就相关热点问题给出一些合符法理的解析。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劳务派遣的含义特征及相关历史发展入手逐步分析它所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及作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我国著作权法在区分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予以规定。但在劳务派遣的情形下,由于其三方主体间的特殊关系,如果严格遵循著作权法中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分配的规定,就会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产生争议。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使劳务派遣中职务作品的归属得以明晰,可以在明确三方主体间法律关系性质的基础上对现行著作权法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属劳动法律关系;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属特殊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务派遣快速发展,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经常混淆不清,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立法和理论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就成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处理纠纷的难点。本文试图结合劳动合同法,阐述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明晰雇主责任,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劳动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对于劳务派遣用工中风险控制也越来越关键。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规避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利弊,在探讨这种用工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