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压和接近工业生产温度、浓度条件下,测定了若干过渡金属离子与多元胺配位络合催化的吸收速率和解吸速率。进而用最佳配位络合剂研究了影响吸收速率的因素、金属离子和配位活化剂的活性顺序以及最佳工艺特性;并分析了配位络合活化反应的机理,提出机理模型。由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可望为改进目前的DETA脱碳工艺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旋光性的有机化合物有许多可以做为配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生命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1968年,美国的Knowles和西德的Horner等人分别用具有旋光性的膦化合物与过渡金属铑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做为均相催化剂,成功地进行了不对称催化氢化,开创了用络合催化进行不对称合成的新领域。从此,旋光性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就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了聚苯硫醚(PPS)热引发可能产生的自由基与氧分子反应的势能面,为探讨聚苯硫醚热交联机理,从根本上找出克服其发生深度交联的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PS自由基与氧分子的反应是一个迅速的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平面型的侧基配位双核锆分子氮络合物{[1-prPCH_2SiMe_2)_2N]ZrCl}_2(μ- ̄2η:η ̄2-N_2)的电子结构、成键图象以及锆碎片络合物与分子氮轨道相互作用是通过量子化学SCC-DV-Xa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这类前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和分子氮1π_g轨道之间有较强的d-π作用,以致对分子氮有显著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HMO和图论方法计算了氮分子配位方式不同的三核分子氮络合物的稳定化能量、氮原子上的电荷及键序,并进行了比较。还同单、双核分子氮络合物进行了对比。发现氮原子上电荷密度的变化规律,三核与单、双核分子氮络合物基本相似。而稳定化能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从所获得的结果推测,生物固氮酶对氮分子的络合活化,很可能是既有端基配位,又有侧基配位,多核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明了LeonardF.Lindoy等人关于区别金属离子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内容为对配体进行调节、修饰,改变配体类型,使与配体络合的金属离子得到区分,还运用所得出的规律,预测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化学情况。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多齿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2-亚甲基)三氮杂庚烷(DTPB),运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分子力学程序构建出了DTPB的计算模型.利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计算程序优化后,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该配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配体能够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明了Leonard F.Lindoy等人关于区别金属离子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内容为对配体进行调节、修饰,改变配体类型,使与配体络合的金属离子得到区分,还运用所得出的规律,预测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化学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群轨道EHMO方法,对分子氮在蔡启瑞提出的“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厦门模型Ⅲ上络合的两种方式,即在活性中心1Mo-2Fe三核金属上进行双端基加单侧基μ_3(η~2)络合及单端基加双侧基μ_3(η~2)络合,作了量子化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种方式络合后的分子氮,其两个氮原子的重叠集居数,比络合前的大为减少,极大地削弱N≡N中的参键,活化了氮分子;两种方式络合氮分子的络合键能均显著;但在总能量和络合键能两方面,单端基加双侧基络合皆较有利;络合后模型化合物上的两个氮原子,均带负电荷,易为亲电子试剂(如H~+)进攻,结合生成氨或其它含氮化合物。其它的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所带的净电荷数,也与该原子常见的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性质相符。从而。由量子化学角度证明了1Mo-2Fe活性中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NiCO,Ni2CO(A)和Ni2CO(B)单配位络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的计算.对CO在Ni金属催化剂上可能的吸附模式以及C≡O叁键活化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发现CO在镍上有两种吸附方式:立式顶位吸附和卧式吸附;CO的活化程度与吸附方式密切相关,卧式吸附有利于CO活化.  相似文献   

11.
对类低配位过渡金属化合物SiL和SiL_2(L=CO,N_2)及夹心化合物SiCp_2和Si(C_5Me_5)_2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其电子结构和化学键,并与过渡金属同类化合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计算了含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原子的电荷分布和Fukui函数.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与超氧阴离予自由基作用时,金属离子电荷转移约为0.15e,而配体原子的电荷转移却很小;同时金属离子的Fukui函数大于配位原子的Fukui函数.电荷转移和Fukui函数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是含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该预测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钾助催氧化铁系脱氢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原子簇K_2O·Fe_3O_4,对乙苯两步络合活化和脱氢的方式进行EHMO的量子化学处理。计算得到的净电荷、重迭集居数和HOMO的数据表明,乙苯脱氢主要是乙苯受催化剂活性相原子簇中一个铁原子的多位吸附,形成σπ键络合,苯环稍失电子而带少量正电荷,通过超共轭效应和邻近另一个铁原子与氧原子的配位络合作用,两步活化α-H和β-H,最后脱H_2或H_2O并生成苯乙烯。乙苯脱氢反应中,只有在第二步脱β-H生成苯乙烯的过程中,才有付反应产生,其中生成甲苯的趋势较大;钾的加入不仅降低催化剂的电子脱出功,而且降低催化剂的酸强度,抑制了生成苯的付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杂环端基开链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Cu(Ⅱ)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8-巯基喹啉钠盐与2-氯甲基吡啶和多甘醇二溴化物反应合成了3个带吡啶或喹啉配位端基S,O杂开链化合物,作为小分子模拟铜蓝蛋白模型化合物的潜在配体,并初步探讨了它们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推导了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浓度计算的方程式。并通过具体计算,说明了在稀溶液中进行滴定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不适于采用教材上三段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NiCO,Ni2CO(A)和Ni2CO(B)单配位络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的计算.对CO在Ni金属催化剂上可能的吸附模式以及C≡O叁键活化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发现CO在镍上有两种吸附方式:立式顶位吸附和卧式吸附;CO的活化程度与吸附方式密切相关,卧式吸附有利于CO活化.  相似文献   

17.
涉及的是配位场理论又叫晶体中的多重态理论.它是处理过渡金属离子、稀土金属离子能级和跃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可认为金属离子的价电子只受配位体的静电作用,其对称性与其它的配位体排列的对称性一样.处理这种作用用微扰论和群论作为工具与分子轨道法结合起来,成为现在的配位场方法.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是生命系统中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生物分子中的氨基酸是金属离子重要的配位体之一。我们测定了甘氨酸、精氨酸等六种氨基酸与金属离子Zn~(2+),Cd~(2+),Hg~(2+)的~1H和~(13)C NMR谱,从而探讨它们的配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前后,氨基酸的~1H和~(13)C谱的化学位移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据此可揭示过渡金属离子和氨基酸形成配合物的配位点,进而可研究所形成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成键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络合-超滤联合法工艺过程及其原理,根据聚络合物在溶液中生成的不分级与分级的两种情况,推导了膜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计算公式,分析了络合-超滤联合法分离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所得的结论,对于从海水及工业污水中回收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超滤联合法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8-羟基喹啉或8-羟基喹哪啶与4-N,N-二烷氨基笨胺在有氧化剂存在下发生氧化缩合反应,生成了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用所合成的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了48种稳定的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金属络合物;金属络合物的最高吸收值比络合前配位体级很大的红移,摩尔消光系数也有很大的增加。该系统吲哚苯胺型双齿配位体金属络合物近红外吸收染料的λmax^CHCl3值在750 ̄830nm的范围内,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