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按照《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对岸基测试试验的要求,采用准平行光束仪对8种淡水藻辐射,黑暗环境培养5d,确定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紫外线对它们的灭活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紫外线法对梅尼小环藻、谷皮菱形藻、小球衣藻和铜绿微囊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灭活率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小剂量的紫外线会刺激镰形纤维藻和斜生栅藻细胞生长,在剂量大于300 mJ·cm-2时藻细胞的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剂量小于400 mJ·cm-2时对钝脆杆藻和卵形隐藻没有灭活效果.紫外线对淡水藻的灭活效果较差.藻细胞个体大小不是影响紫外线灭活效果的原因,藻的种类、藻细胞壁的有无及其成分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不同灭活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氯系消毒剂对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作用,分别对氯气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反应时间、浊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氯系消毒剂对隐孢子虫理想灭活效果的反应条件是氯气投量6.5 mg/L,反应360 min,ClO2投量3.0 mg/L,反应120 min;浊度越高,氯气对隐孢子虫的灭活率越低,ClO2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当浊度升高到5.0和10.0 ntu时,影响基本稳定;pH值波动对氯气灭活影响不大,ClO2在pH值6~7范围内灭活效果最佳;5~35℃范围,水温增加,灭活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照射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及光合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经紫外线照射后藻溶液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紫外线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大而提高,而光合活性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在藻浓度为35×108个.L-1条件下,91.8mJ.cm-2的紫外线剂量即可对其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紫外线照射时间10min是抑制藻类生长的最佳时间;藻的浓度对紫外线灭活藻有一定影响,紫外线对高浓度藻灭活效果明显;紫外线照射对藻液的UV254影响较小,但藻液的DOC(溶解性有机碳)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淮南地区婴幼儿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 ,探索出适应本地区该病的最佳染色诊断方法。主要运用了文献 [1 ]的四种染色方法对隐孢子虫病进行实验诊断研究 ,结果发现淮南地区婴幼儿人群中有隐孢子虫病流行 ,发病率 3.45 %。经 X2 检验显示 :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染色法比较适合本地区该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康县隐孢子虫病发生情况的调查赵时英(康县防疫站746500)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临床检验杂志陆续刊登了一种新的肠道原虫病─—隐孢子虫病。病原为隐孢子虫。它主要引起人类腹泻,尤其是儿童腹泻。此病病情重、病期长,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这也是当前对人类危害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洛阳地区鸡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自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利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伊川县、孟津县、偃师市、老城区、涧西区等5个县区6个规模化鸡场的238份粪便样品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鸡场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13%(31/238),主要集中在10~50日龄的雏鸡。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根据卵囊形态结构、大小及寄生部位,初步鉴定一种为贝氏隐孢子虫;另一种为火鸡隐孢子虫,对人具有感染性。研究结果表明:正确处理鸡场粪便,是预防周边居民和其他动物感染隐孢子虫病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AKR/J鼠用地塞咪松和低蛋白饲料(8%)使免疫受到抑制时并且关在笼里与其它鼠笼一起放在动物房,全部鼠发生肺孢子虫病和隐孢子虫感染。另一组同样的品系和性别鼠关在没有其它动物的房间中的一个空气滤过笼里,给它们给予如上所述的同样的免疫抑制药/日粮摄生法,用淋巴细胞转移试验证实已受到免疫抑制。这些鼠发生了轻度的隐孢子虫感染(56.7%)而无一只发生肺孢子虫病。我们得出结论:隐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寄生虫,它在低免疫状态激活之前,在宿主体内以隐性阶段出现。经空气传播的卡氏肺孢子虫也可呼吸道潜伏。不管怎样,将感染性阶段的传播阻断(如在试验中将鼠养在空气滤过笼内50天时间里无一发生肺孢子虫病),肺孢子虫病的发生就由于进入空气被滤过因而感染阶段的水平低而不发病。这些就可以建设临床应用时考虑免疫抑制的患者和这些机会性寄生虫。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病为人兽共患病。作者于1986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川西北草地若尔盖、红原、壤塘、康定4县10个牧场(乡)188头牦牛的粪便进行检查,首次在我国牦牛体内发现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率为48.9%(92/188)。患腹泻牦牛的感染率[100%(20/20)]高于非腹泻牦牛[42.9%(72/168)];犊牛感染率[46.8%(66/141)]低于成年牛[55.3%(26/47)];不同地区牦牛的感染率亦有差异。在调查牦牛隐孢子虫的同时,检查黑白花奶犊牛19头,藏系绵羊80只,罗姆尼绵羊30只,成都麻羊51只,均未发现隐孢子虫。文中叙述了牦牛隐孢子虫的基本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实验小鼠隐孢子虫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地区实验小鼠隐孢子虫病调查初报刘雪筠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隐孢子虫是一种小型原虫,1970年Ty-zzer氏首先在无临床症状的实验小鼠胃粘膜中发现此虫并予以详细描述,命名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ummuris)。此后便陆续发现隐孢...  相似文献   

10.
青海盐湖卤水制取高纯镁砂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发现用氨法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开发青海盐湖资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氧化镁含量可达99.8%—99.95%,体积密度≥3.4g/cm^3,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光电晶体管的物理机理和SiC材料参数,建立了4H-SiC紫外光电晶体管的数值模型,利用Silvco软件对其I-V特性和光谱响应等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通过研究4H-SiC紫外光电晶体管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光谱响应特性,对其各区掺杂浓度与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光电晶体管光谱响应范围为200~380 nm,峰值波长为270 nm,相应的响应度为300A/W,而对可见-红外光的响应度均小于2 A/W,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分辨率,可以实现在较强的红外及可见光背景下有效地进行紫外光探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和活力,分别考查了培养基碳源、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种类对Aspergillus oryzae和Aspergillus niger 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亲本原生质体的非对称灭活参数。结果表明:(1)以MPY液体培养基为菌丝培养基,按105个孢子/ml培养基的接种量接入新鲜孢子悬液,30 ℃/100 rpm分别振荡培养18和21 h,总浓度15 mg/ml的复合酶液(溶壁酶:蜗牛酶:纤维素酶=1:1:1)按1 g湿菌丝球/10 mL酶液的比例,于30 ℃/70 rpm条件下酶解2.5 h,然后以高渗豆汁固体培养基为再生培养基,在上述制备工艺参数下两亲本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和再生率均可达到107个/ml和30%以上;(2)通过灭活曲线确定A. oryzae HN3042原生质体于15 W紫光灯垂直距离13 cm处照射15 min,A.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于65 ℃水浴10 min,此灭活剂量可使99%以上双亲原生质体非对称失活。  相似文献   

13.
利用UV激光的光解剥离(APD)效应,对半导体材料InP进行了直接刻蚀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采用波长为308nm,光脉冲宽度20ns的XeCl)准分子激光器,APD刻蚀的光能量密度阈值为390mJ/cm~2;与理论结果相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给出了刻蚀深度与脉冲速率及脉冲时间的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14.
采用UV-A波段中发光波长为376 nm的固体紫外光源技术,设计出大面积UV-LED(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diode)纳米光催化有机废水深度处理装置.结果表明:UV-LED/TiO2光催化装置对次甲基蓝有着优良的降解效率,能够为该装置工业化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0.5h和300W高压汞灯紫外光处理条件下,采用TiO2,ZnO和TiO2+ZnO不同催化剂组合,研究了紫外光催化处理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CODcr及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是焦化废水中CODcr光降解处理的最佳催化剂;TiO2紫外光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浓度废水中的CODcr,但对其中氨氮的去除较差。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和焦化废水光降解处理的工程实用性,进一步研究了典型焦化厂生化处理站进、出废水按照1L/min处理量施加TiO2紫外光照处理的效果和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的TiO2紫外光照处理焦化废水对降低焦化废水进、出水CODcr和NH3-N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可以显著地增加焦化废水进、出水的可生化性。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站进水预处理和出水深度处理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especially tetracycline pose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by ZnWO4 nanomaterials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photo-response range and photoactivity, we prepared ZnWO4?x sample with oxygen vacancies by solvothermally treating Zn(NO3)3 and Na2WO4 in water/ethanol/PEG-400 mixture where ethanol could act as a reducing agent to selectively remove some oxygen atoms from ZnWO4. ZnWO4?x sample is composed of nanorods with length of ~50 nm and diameter of ~20 nm. Furthermore, ZnWO4?x nanorods are brown and exhibit the obviously broadened photoabsorption from ultraviolet (UV) to near infrared (NIR) reg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 white ZnWO4 nanorod without oxygen vacancies and with UV absorption edge of 365 nm.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UV or 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 (UV–Vis–NIR) light, ZnWO4?x nanorods can photocatalytically degrade 91% or 78% tetracycline, higher than those (67% or 71%) by ZnWO4 nanorods. 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which have been found to reduce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 recombination and narrow band gap.  相似文献   

18.
UV及UV-H2O2工艺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UV)光解工艺及紫外-双氧水(UV—H2o2)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UV光解对阿特拉津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阿特拉津光解过程符合-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紫外光辐射强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自来水中有机物及多种离子的存在,会降低阿特拉津的光解速率.UV-H2O2联用工艺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提高双氧水的初始质量浓度,可以提高光激发氧化反应的速率.辐射强度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双氧水投加量的影响,增加辐射强度比增加双氧水质量浓度更有利于提高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响应不够灵敏和响应度偏低等问题,将具有高功函数的Pt电极引入TiO2紫外探测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以金属Pt为电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将Pt电极溅射在TiO2纳米薄膜上,制作了MSM (Metal Semiconductor Metal)型紫外探测器件。在5 V偏压下,探测器的暗电流为4.5 nA,260 nm波长光照下的光电流为5.7 μA。在260 nm的紫外光照射下,探测器的响应度达到最大值,约为447A/W,与其他紫外探测器(200 A/W左右)的响应度均值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设计外围电路,制作出功能完整的紫外强度测试仪。实验表明,该探测器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灵敏度及响应度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