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嫁接技术主要有劈接法,靠接法等,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特征等属性选择适当的嫁接方法,以利于植物的再生长。对嫁接技术提高植物抗冷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作为一种提高部分茄类和瓜类植物抗冷能力的应用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研究嫁接提高瓜类和茄类植物抗冷能力的机制,主要是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降低了质膜透性,改变了植物内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的含量,增加了保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2.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作物进行嫁接育苗可以避免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嫁接后的瓜类作物植株生长势强,耐寒、耐热、抗病等抗逆性和适应性都会大大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嫁接方法有靠接法、插接法和劈接法。一般生产上多采用靠接法。其技术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耐冷植物的耐冷性是由未驯化时即拥有的"固有耐冷性"和"冷驯化后增加的抗冻性"两部分组成.固有耐冷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细胞膜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可满足其冷保护需求、细胞的骨架体系在低温胁迫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冷驯化后增加的抗冻性主要是由于启动了大量冷诱导基因的表达,合成了多种冷诱导蛋白,它们通过改善细胞的各种结构、调节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平衡等过程使植物体的抗冻性得以大大提升.用50篇文献综述了植物抗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植物的防冻减灾以及抗冻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IAA和GA3诱导荠菜CBF途径冷应答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干旱以及高盐条件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逆境胁迫.植物中的CBF途径已被证实是赋予植物低温抗性的主效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阐明荠菜中CBF途径冷应答相关基因表达与激素诱导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2种激素分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诱导处理的荠菜幼苗中CBF途径抗冷相关基因的转录本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激素分子对荠菜CBF途径冷应答相关基因表达诱导作用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认为荠菜CBF途径冷应答相关基因表达不仅具有低温的诱导性,而且也具有激素分子IAA和G  相似文献   

5.
低温寒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胁迫因子.植物抗寒机理研究是比较活跃和进展很快的领域.从植物抗寒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对低温的信号感知、低温信号在植物中的传递及植物冷反应基因的表达调控等四个方面对目前植物抗寒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抗寒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预吸胀处理能明显提高黄瓜种子活力、萌发率及抗冷能力.其机理为抑制种子物质渗漏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呼吸强度及TTC还原力.同时发现,虽然在4℃和15℃下预吸胀均可以明显提高种子活力和抗冷能力,但15℃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抗冻蛋白基因转化植物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新评估了用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认为植物耐寒性状的提高与转基因植物中冻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是转基因植物成功的关键性指标。美洲拟鲽抗冻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冷冻诱导蛋白相似而且都保护细胞膜免受冻害,因而提出了用冷诱导蛋白调节元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序列来控制抗冻蛋白基因在植物中冷诱导表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维管植物抗盐生理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有关维管植物抗盐生理的几个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讨论:(1)维管植物体内的离子浓度和细胞区域化;(2)盐度对维管植物生长的抑制;(3)维管植物的抗盐机理。  相似文献   

9.
预吸胀处理能明显提高黄瓜种子活力、萌发率及抗冷能力。其机理为抑制肿子物质渗漏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呼吸强度及TTC还原力。同时发现,虽然在4℃和15℃下预吸胀均可以明显提高种子活力和抗能力,但15℃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蝉翼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蝉翼藤属植物中存在有黄酮、口山酮、萜及其苷类和甾体及其苷类、糖和苷、生物碱、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HIV、抗变异、抗白血病、抗癌、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蝉翼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更深入地研究该属植物及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耐盐性有所提高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后代材料,以已获得的转AlNHX1基因的6个株系中的3个株系后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对这3个株系转基因大豆各后代进行PCR分子检测并结合耐盐性鉴定,以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中遗传稳定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AlNHX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遗传;选取3个株系中部分阳性植株做耐盐性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耐盐性状均好于野生型大豆.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大豆叶片中维持了相对较高的K+/Na+比值,相对含水量较野生型提高了9%,而渗透势降低了39%,表明转基因大豆具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在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野生型大豆分别提高了45%与69%.综上,通过耐盐筛选获得的转AlNHX1基因大豆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用仿生保存的办法,在桂林植物园内选择合适的地点营造适生环境引种42种棕榈植物,选择出30种适宜桂林生境条件的耐寒棕榈植物。这30种棕榈植物在桂林植物园内,生长良好,抗寒能力强,过冬不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在冬季低温持续时间长或低温骤然而至时,有些种类会叶片枯黄,但是来年仍能生长良好,正常开花结实,收到有繁殖能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泵技术使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相当于在不增加电厂容量、不增加当地排放的情况下,扩大了热源的供热能力,提高了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冷却水的蒸发量,节省宝贵水资源,并减少向环境排放的热量和水汽,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本区有1176种野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其中乔木类281种、灌木类310种、藤本类93种、竹类32种、草本类461种。分析了本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珍稀植物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稀濒危植物由于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数量稀少或者只出现在脆弱的有限生境中,面临随时可能灭绝的威胁。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50年里,我国有数千种植物已经或濒临灭绝,植物保护工作的形势十分严峻。研究探讨珍稀濒危植物数量稀少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导致植物濒危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其中内因主要是植物自身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不足或幼苗活力弱,外因主要是指历史气候和生境的变迁、同域物种竞争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来入侵植物威胁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近10多年来,广西新归化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日益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广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广西外来入侵植物发生的原因、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牧渔各产业等的影响以及各专家学者对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广西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防控措施建议,为更好地实施国家近年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特征,以贵州废弃DX铅锌矿区长势较好的27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AA800)、原子荧光(AF-640)等仪器测定植物体内Hg、As的含量。采用富集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通过对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种植物分为5类11个科属,肾蕨科蜈蚣草自成一类,对As的富集能力较强,在其体积累量平均值为36.13mg/kg,富集系数为0.863,可作土壤环境中砷污染修复植物;矿区采集的优势植物对汞的富集能力较小,富集系数最大的为荨麻科糯米藤0.144,说明汞不易从土壤环境中向所研究的植物体内迁移、积累。这为矿区土壤生态环境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菌根真菌为主 ,从菌根真菌与根瘤菌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与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关系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三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加以评述和讨论 .着重论述了菌根真菌、共生微生物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生长、营养、生理及抗逆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并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19.
Grafting is widely used for various aspects of plant biological research. We reviewed grafting methods and graft development processes for herbaceous plants. We introduced also methods of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ft union and compati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rafting in understanding translocation of substances and long-distance signaling in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