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儒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学,学贯中西,一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儒学为己任。他认为中华学术之根本是六艺,亦即六经。“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甚至“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泰和会语·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而六经的精髓,他以为是心性义理之学。他说:“六艺之教总为德教,六艺之道总为性道”。(《孝经大义》二)“六经所示,皆修德之门,学道之事。”(同上)“六艺之归一于性德”(《洪范约义》)等等。并以这种见解阐释经籍,因而在他的讲学和著述之中,有关道德性命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对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清晰、准确的界定,是马一浮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从学界的研究成果以及马先生思想的内在理路出发,分析"会通"或"调停"之说以及"心学"一派的得失及其根源,进而从心性论、工夫论、书院四学规和天命之性几个方面,对马先生"学宗程朱"进行论证,以从总体上把握马先生的学术脉络和全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第一位教师。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儒家学说的主要社会支柱是官僚和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阶层。至于二十世纪中国的新儒家,如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等,均是不同身份的教师。他们和春秋时代的孔子一样,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局面,试图以教育作为复兴儒家文化,挽救道德和人心的主要手段,并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一浮自幼饱读诗书,十六岁,应绍兴县试名列第一。青年时,他游学上海,自习英文、法文,与马君武、谢无量共同创办《二十世纪翻译杂志》,后又留学美国与日本,研究西方文学与哲学著作。他是我国最早引进《资本论》的人。1904年,马一浮学成回国,即匿居陋巷,潜心研究国学。抗战爆发后,他激于一片爱国热情,打破“平生杜门”的守则,在南下避难的旅途中,第一次应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在讲学中,他首先拈出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深明易道,精通佛理。他以“变易”、“不易”、“简易”三义为易之宗旨,引用三观、二谛及“三大”释易。他对乾、坤、艮等卦的解释,是他以《周易》统摄佛教义理的思想的反映和展开。他引佛教“四智”及“三身”义,对德业进行了深入解释。在马一浮看来,《周易》之道甚大,他分“十重大义”、“十种大义”对《周易》之为“大”进行了解释。马一浮以佛释易,援佛入儒,极大地丰富了儒学的理论视野,实现了儒佛之间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7.
六艺论是马一浮先生的一项重要思想和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文化之根本和基础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继承性和批判性,不仅突出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将西学融于此理论之内,从而具有了普遍和博大的特征。本文将主要根据马先生的治学经历,以此为契机来把握其六艺论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词零札     
本文摭拾了几个常见的古语词予以训释,或援例以证,或略加申论,或稍作补苴,以期与同相切磋,俾使训诂在文化传承上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桃花扇小札     
一 桃花扇非传奇名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10.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金荣昌马镜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  相似文献   

11.
马一浮和熊十力都是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全面反传统的历史背景中,挺身而出,坚决捍卫儒学价值的著名人物.二人虽相知甚深,却又和而不同.二人都以六经为依归,都以阐发六经大义为本分,但他们的六艺论,既有大纲大要上之异同,又有许多具体观点之分歧.  相似文献   

12.
情寄周庄     
周庄在我心中是一个深藏了四十年的谜。最初听到周庄名字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每当夏日黄昏妈妈拿着蒲扇为我驱蚊搧风时,总喜欢回忆她做姑娘时的种种趣闻,说得最多的是村里姑娘们相约摇船去周庄割草,临回家时到镇里美美地吃上一碗绉纱小馄饨:"那味道真鲜啊,到今天还记得起来。"那时候我心中的周庄是美味的馄饨。我家隔壁住着一个  相似文献   

13.
伊尹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政治家,他经历了从奴隶到宰相的传奇人生,成就了兴汤的不世伟业,留下了佐汤的政治佳话,并用自己独特的政治智慧注释了"一德"的治国理念。他认为天命无常,天命是靠不住的,执政者一心为民的德行才是治国的基础,执政者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种"一德"的治国思想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和当代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海内外缁素发起、以林子青为编辑委员会主任而完成的《弘一法师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凡十册,[1] 是弘一研究集大成式的标志性文献,为近十年来从事弘一研究的学者所倚重。《全集》第八册为“杂著卷”和“书信卷”的合集,根据编者的“本册说明”可知:书信卷共收1 0 39通,统以弘一法师的手迹稿(原始材料)为准,全文照录;编次之外,并对发信的时间与地点(主要为驻锡寺院)作了考证,所得考者均标明于每札之前。往来书札,学者历来视为考订某家事迹的重要文献,弘一研究亦不例外。近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材料的发现,学界已对《全集》书信卷中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发现《全宋诗》的一些美中不足,如诗人重出、籍贯或生卒年失考、错字错句读等,并一一给以勘正。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5日,“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上虞两地召开。此会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上虞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巴西、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大陆的专家学者,以及马一浮亲属共百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马一浮的“六艺一心论”,是继郑玄的《六艺论》之后系统阐述六艺要旨的一部大论。摆在马一浮面前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学科纷呈,学派纷争,如何求其统合的问题;二是经学如何从近三百年的疑古一考古一复古一疑古的循环变奏和受西学冲击后的苦闷彷徨中寻找出路的问题。马一浮“六艺一心论”,可以说是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六艺一心论”是如何解决的呢?一是依其“同本异迹”的统类方法,将全部学术汇归于六艺;二是依其“心外无物”的本体论,将六艺摄归于一心。前者解决的是学科纷呈、学派纷争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经学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一浮哲学和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的易简思想为核心,主张以佛证儒、以儒融佛,以及对宋明儒学的程朱和陆王的理学与心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调停之说.马一浮在对待儒佛的思想关系上,跳出了宋明儒学划定的儒佛壁垒.马一浮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之说,既是宋明思想的延伸,也是对宋明思想的超越.而他的思想的根本方法和出发点是"不分今古,不分汉宋,不分朱陆",表明他要跨越两千年汉宋之争以及数百年朱陆纷争的藩篱,破除历史上的一切宗派门户之见,反映了他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看法,以及关于现代儒学重建或复兴的根本性态度.从他的这种看法及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马一浮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十分传统,但是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观念和态度包括他的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甚至朱王的思想,却是超越历史的及非常现代的.马一浮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和儒学的现代复兴,归根结底,就是要摆脱历史的种种纠葛,放下历史的种种包袱,直接孔孟儒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1.春小麦冬季播种试验寄耔小麦即临冬播种的春小麦,在我区已有十来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寄籽小麦试种成功者能大幅度增产,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极为有利,故它已引起农业工作者及植物生理学工作者板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李丕显同志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位美学家。他辛勤笔耕,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三种,凡一百余万字。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审美经验的心理学分析、艺术作品的社会学研究等领域,时有建树和突破,成就斐然。蒋孔阳先生高度评价他和其他几位年轻人的研究工作,说他们已在美学界“崭露头角,引人注目”,表明“我国美学研究的力量,正在后浪推前浪,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是十分令人兴奋和鼓舞的。”(参见蒋孔阳《对近年来我国美学研究工作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