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酸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种籽和谷物(如玉蜀黍、大麦、糙米含植酸1.0~2.0%)中,它的化学名称叫做环己六醇六磷酸酯。植酸在植物种籽中的作用有贮藏(豆类中植酸磷约占总磷量的54~74%)、贮藏能量及防止大豆(含植酸3.5~3.7%)种籽产生黄曲霉毒素和使霉菌不能利用锌的作用。植酸能与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结合,降低植物性物质营养价值。植酸还能抑制植物和微生物中几种解朊酶和淀粉酶的  相似文献   

2.
高纯化植酸钠——柠檬酸发酵促进剂 经过高纯化植酸钠制备工艺条件的系统综合研究,建立了系统精确测定植酸的测试方法,14种样品中植酸含量最高者为米糠,采用2%Na_2SO_4的2.42%HCl溶液(pH3~3 5)振荡0.5h,再用2%Cacl_2、2NNaOH中和调和pH7 5沉淀植酸钠粗品,然后通过脱蛋白、阴阳离子层析和诱导结晶等纯化技术获植酸钠纯品,离子色谱等离子光谱测试说明其纯度比美国Sigma化学公司标物提高0.2%,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鉴定两者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并总结出一整套获得高纯化植酸  相似文献   

3.
植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1种环保的化工原料,但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为探索植酸对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的作用及植酸对镁合金腐蚀的抑制作用,采用失重法及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Z91D压铸镁合金在不同pH值下1%植酸、0.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不论失重实验还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结果都表明,植酸对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植酸和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化学转化膜等方式抑制.这层膜有效地阻止了侵蚀性阴离子Cl对镁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一个测定植酸含量的方法。测定结果与光度法相符。测定植酸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变异系数(n=5)分别为0.66%和0.75%;回收率分别为99.7%—100.2%和99.3%—100.8%。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磷浓度在0.5~50ug/ml范围内与第一氧化峰电流值呈线性,检测线低于0.5ug/ml磷。  相似文献   

5.
植酸盐俗称菲丁,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恢复机体内磷的平衡,所以是一种滋补强壮剂。植酸钙在工业上可作为防腐剂。 植酸盐主要以结合态的球体存在于种子的糊粉粒里面,各种油料种子中植酸盐的含量如下:向日葵,2.01%;棉籽,2—17%;亚麻,1.47—1.72%;蓖麻,1.72%;大豆,1.37—1.39%;米糠,8%。植酸盐通常采  相似文献   

6.
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特别是在谷物种子中的含量非常丰富。植酸的营养价值研究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植酸的营养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麦麸提取植酸工艺及效益王五一植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作者是采用从麦麸中提取植酸盐,然后脱除金属离子的办法来提取植酸的。一、工艺条件1、原料:麦麸质量的好坏对植酸的质量影响很大,麦麸久放植酸酶会破坏植酸,导致麦麸中植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植酸或籽酸,是肌醇六磷酸酯的习惯称呼。是所有植物种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谷类、油料种子中的含量达1~3%,占种子中总磷量的60~90%,它通常以混合的钙-镁-钾盐存在于种子的分离部中。如在小麦和稻谷的糊粉层、玉米胚芽中、许多油料种子的晶样球状体中。植酸在休眠和萌芽过程中有着包括磷、高能磷酰基团、阳离子和细胞壁的先质贮存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还能保护种子在贮藏中不被氧化损坏。  相似文献   

9.
植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剂和发酵促进剂.通过论述植酸应用与啤酒酿造工艺的作用原理,并对啤酒酿造工艺中的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在发酵中添加5.0×10-5g/L的植酸,可缩短主发酵时间12h,缩短双乙酰还原时间达48h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植酸可促进酵母活化,提高发酵产率,并且有利于除去有害金属离子和高分子蛋白质,提高啤酒的透明度;在成品酒中添加3.5×10-5g/L的植酸可以延长啤酒的保鲜期至60d.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古名菽,依种皮颜色又有黄豆、青豆、黑豆、褐豆和双色豆等名称。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完全,含量也很丰富,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0%,脂肪含量为15%~2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20%~30%,此外还含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因此有“植物肉”、“绿色的牛乳”之美誉。但是大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其中主要有植酸、肠胃胀气因子、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血素、致甲状腺肿素等。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使大豆及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等的消化吸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甘薯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含水高达60%~70%,淀粉含量也有20%~30%,并含有部分可溶性糖及一些酚类单宁物质,极不耐贮,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损伤,感染病菌,发生腐烂。通过深加工制成方便薯粉,是一种增值的好方法,尤其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更有意义。虽然我国粉丝的制作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方便薯丝的开发研究较晚,可以说鲜为人知。 方便薯丝是在总结传统甘薯粉丝制  相似文献   

12.
植酸钙制取技术一、项目概况植酸钙(又名有机磷.菲丁)含肌醇20%左右,是制取肌码的主要原料。目前国际市场肌醇价格35000美元/吨,带动其原料植酸钙价格上涨,国内市场植酸钙现价7000~12000元/吨。米糠、鼓皮、玉、淀粉厂废水是制取植酸钙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样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4.
周丹 《今日科技》1998,(12):7-8
植酸是环己六醇的六磷酸酯,属精细生化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目前,国内外市场植酸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生产植酸的原料米糠、麦麸等,很大部分分散在广大农户手中.由于他们缺乏技术和机电设备,有的偏僻的山村和边远地区又缺乏电力供应,因此普遍只能将大量米糠、麦麸直接用作饲料,而未能提取植酸后再用作饲料.为更加充分地利用糠麸资源,一方面解决植酸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除去植酸的饲料也更有利于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报酬,现介绍一种适合于农户和乡镇企业,不用机电设备生产植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植物中提取的植酸作金属缓蚀剂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研究了植酸对Q235钢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失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植酸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明显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植酸加速Q235钢的腐蚀,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植酸对Q235钢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aCl溶液中植酸对Q235钢缓蚀效率随植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植酸浓度达0.5%以上时,缓蚀效率高达90%以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植酸处理后的Q235钢表面生成膜在不同pH下明显不同,碱性条件下的生成膜明显好于酸性条件下的生成膜.  相似文献   

16.
积分区域边界上含奇点的Green公式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积分区域的边界上含有奇点的Green公式的应用,降低了通常意义下Green公式的条件,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结论的应用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处理积分区域的边界上含有奇点的第2类曲线积分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植酸生产可行性研究与我省发展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植酸生产方法为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两种,前者工艺成熟,后者技术含量高.我们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对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从原料脱脂米糠中提取植酸,产率可达60%以上.并结合我省目前植酸生产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黑曲霉和植酸为原料,制备了富含磷酸基团的黑曲霉改性材料。试验探讨了U(Ⅵ)的初始浓度,p H值、植酸与黑曲霉用量比、投加量等因素对植酸改性黑曲霉吸附U(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 H=5,投加量为0. 3 g/L,U(Ⅵ)初始浓度为5 mg/L,30℃的条件下,植酸改性黑曲霉菌对U(Ⅵ)的吸附量达到16. 19 mg/g,吸附时间90 min后趋于平衡。研究植酸改性黑曲霉对U(Ⅵ)的吸附行为规律,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以单层吸附为主;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扫描电镜(SEM-EDS)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植酸改性黑曲霉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植酸成功引入黑曲霉表面,主要反应官能团为OH、PO3-4、CONH。  相似文献   

19.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采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植酸的性质、制备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简述了植酸应用的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制备工艺经中试表明有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