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基因交换的方法将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中国分离物,TMV-Cv和番茄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基因组的运动蛋白(MP)、外壳蛋白(CP)基因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嵌合于N14和TMV-CV 5'非编码区和复制酶基因的下游,构建重组病毒克隆pTN和pNT,并进行体外转录和烟草侵染试验结果 pTN和 pNT体外转录物对烟草均具侵染性:前者感染枯斑三生烟( Nicotiana tobacum cv.Samsun NN),等量感染的枯斑形成数比 PTMV-Cv少;感染普通烟( Nicotiana tobacum cv. Huangm-iaoyu,黄苗榆品种),出现典型系统症状,但叶片畸形率较低.后者感染枯斑三生烟,等量感染的枯斑形成数比pN14多;感染普通烟仍不出现系统症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TN和NT仍能在试验用烟草中增殖,前者在普通烟上基本表现为TMV-Cv的强病毒性状,后者在普通烟上表现为N14的弱病毒性状; TMV-CV和 N14的复制酶与 MP, CP和 3'非编码区之间为非严紧型连接,两者在类似的各亚基因组之间可进行功能互补.初步推测,N14复制酶编码基因的突变区对N14的致弱起主要作用;其运动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区对被侵染烟草  相似文献   

2.
杨恭  刘相国  邱并生 《科学通报》2000,45(7):735-739
用基因交换的方法将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中国分离物,TMV-Cv)和番茄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基因组的运动蛋白(MP)、外壳蛋白(CP)基因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嵌合于N14和TMV-Cv5’非编码区和复制酶原下游,构建重组病毒克隆PTNT和PNT,并进行体外转录和烟草染试验。结果pTN和pNT体外转录物对烟草均具侵染性:前者感染枯斑三生烟(Nicotianatobacumcv.SamsunNN),等  相似文献   

3.
TMV-RNA 非翻译区对外源基因在整体植物中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US基因及TMV-RNA非翻译区序列构建了4种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即pBG437,pBG438,pBG440和pBG440△NOS。在这4种表达载体中带双增强子的35S启动子的下游分别由GUS-NOS,Ω-GUS-NOS,Ω-GUS-3’UTR-NOS和Ω-GUS-3’UTR组成4个不同的表达框架。转基因烟草GUS活性检测表明,转PBG440植株的GUS活性是转pBG437的5倍,是转  相似文献   

4.
抗烟草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双价抗病毒工程烟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荣祥 《科学通报》1990,35(17):1358-1358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已在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马铃薯病毒X(PVX)等多种植物病毒中获得成功,正成为植物抗病育种的新手段。我们前已培育成功表达TMV(中国流行株)CP基因的抗TMV侵染的烟草。在我国烟草生产  相似文献   

5.
表达cryIA/gna双价抗虫基因烟草兼抗棉铃虫和蚜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志斌  郭三堆 《科学通报》1999,44(19):2068-2075
利用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与人工合成的CFM cryIA构建了双价抗虫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28株卡那酶素抗性植株,经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证实了双价抗虫基因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整合,转基因烟草杀棉铃虫试验表明,40%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具有高抗性;Bt杀虫蛋白ELISA检测获得与虫试较一致结果,抗虫性较强株K11号CryI  相似文献   

6.
邢怡明  苏宁  李大伟  于嘉林  刘仪 《科学通报》1999,44(20):2194-2198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上的72ku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P72。SDS-RAGE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72ku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首次制备了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72ku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7.
棉纤维相关cDNA的克隆及其在4个纤维突变体中的结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的纤维细胞RNA中克隆了一种纤维细胞优势表达的mRNA(cDNA,记为TM-E6基因),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可读框长为771bp,可编码246个氨基酸的多肽。从4个纤维突变体中分别克隆同源性基因,并与野生型“TM-1”的TM-E6基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发现纤维突变体不但在基因结构而且在密码组成上有明显变异。在距转录起始位点的第279碱基对处有GGCTC  相似文献   

8.
王宏  李燕  庞学文  陈慰峰 《科学通报》1999,44(22):2424-2429
PF18-3抗体是一株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在以往的共培养研究中发现该抗体可抑制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系(MTSC4)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作用。目的是观察PF18-3抗体识别分子(PF18-3分子)的特点及其在MTSC4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对PF18-3分子的表达进行了特性分析,发现PF18-3分子除表达于MTSC4表面外,还表达于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上,但新鲜胸腺细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菌毒素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龙 《科学通报》1986,31(18):1416-1416
利用病菌毒素筛选体细胞突变体在抗病育种上已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约有十多种抗病突变体相继问世。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是烟草生产中毁灭性病害。我们探索建立一种抗毒素突变体的细胞选择体系,从优质感病品种或从优质品种与抗病品种杂交一代中选出抗黑胫病并兼优质高产的突变系。经过两年的工作已得到中度抗病的“小黄金”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大豆分离物(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TNV-AC)的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构建系列突变体进行体外转录.在枯斑寄主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上的侵染性检测结果表明,TNV-AC亚基因组RNA1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基因组RNA的G2184,亚基因组RNA2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基因组RNA的G2460.进一步分析表明,亚基因组RNA1中p8和p6基因的翻译灭活突变可导致病毒在苋色藜上的侵染症状消失,但不影响病毒在烟草原生质体中的复制,说明p8和p6基因产物可能影响病毒在细胞之间的移动,是病毒造成枯斑所必需的基因.通过原核表达产物分析,证明了亚基因组RNA2中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可读框起始于基因组RNA的2612~2614位AUG.CP可读框核苷酸替换或缺失突变分析表明,完整的CP蛋白虽不是病毒建立侵染所必需的,但其翻译起始密码子区域的核苷酸序列保守性及可读框核酸序列的完整性对病毒侵染苋色藜后产生枯斑的数量、显症时间和病毒RNA的积累量具有明显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对TNV-AC的cp基因在侵染枯斑寄主苋色藜过程中的其他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3种融合了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质粒。在COS-M6细胞中暂时表达的结果显示,在CMV启动子转录调控下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有效地分泌至细胞外,并且同时具有HBsAg,preS1和preS2抗原性。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后,能诱发小鼠产生抗S抗体,抗体滴度高于仅带有S基因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烟草坏死病毒A中国大豆分离物(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 TNV-AC)的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构建系列突变体进行体外转录. 在枯斑寄主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上的侵染性检测结果表明, TNV-AC亚基因组RNA1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基因组RNA的G2184, 亚基因组RNA2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基因组RNA的G2460. 进一步分析表明, 亚基因组RNA1中p8和p6基因的翻译灭活突变可导致病毒在苋色藜上的侵染症状消失, 但不影响病毒在烟草原生质体中的复制, 说明p8和p6基因产物可能影响病毒在细胞之间的移动, 是病毒造成枯斑所必需的基因. 通过原核表达产物分析, 证明了亚基因组RNA2 中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的可读框起始于基因组RNA的2612~2614位AUG. CP可读框核苷酸替换或缺失突变分析表明, 完整的CP蛋白虽不是病毒建立侵染所必需的, 但其翻译起始密码子区域的核苷酸序列保守性及可读框核酸序列的完整性对病毒侵染苋色藜后产生枯斑的数量、显症时间和病毒RNA的积累量具有明显影响. 综合以上结果, 对 TNV-AC的cp基因在侵染枯斑寄主苋色藜过程中的其他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红细胞源性降压因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晓春  文允镒 《科学通报》2000,45(7):743-750
研究了一种来自红细胞的新的内源性降压因子(EDDF)的降压机制,重点探讨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胞浆游离钙离子及核内钙离子转运的影响,以fluo-3/AM作为Ca^2+荧光探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VSMC(HUV),钙超载模型大鼠肠系膜VSMC(CaOMV)和正常对照Wistar大鼠肠系膜培养的VSMC(WMV)「Ca&2+」i及(「Ca^2_」n)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相似文献   

14.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杨万年  梁述平  吕应堂 《科学通报》2000,45(16):1747-1752
应用钙调素依赖型蛋白激酶(CaMK)抗体从免疫学上研究了CaMK在烟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aMK主要分布于发育早期的花药、发育中的胚珠和幼胚、侧根原基、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和叶原基、成熟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及维管束中,在叶片表皮毛顶端细胞气孔保卫细胞中也有大量的CaMK分布。成熟的茎和根部分没有明显的CaMK分布。烟草中CaMK的分布规律与前人报道的有关CaM的分布规律一致,显示CaMK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汪杏芬 《科学通报》1998,43(19):2083-2084
以小麦、大豆和玉米幼苗为材料,应用最新的根研究方法,首次检测了大气CO2浓度倍增对根系表面积和泡囊-丛枝菌根(VAM)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倍增CO2显著增加根系表面积,并显著提高VAM真菌的侵染强度和活力,但这些响应在物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根的这些牧场 生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时植物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17.
白鲫鱼金属硫蛋白全长cDNA: MT-A, MT-B的克隆及其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宏伟 《科学通报》2000,45(14):1520-1525
应用阻抑性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鲫鱼的两个MT全长cDNA(MT-A和MT-B),它们可读框间的同源性为92.3%,用封闭式充氮层析系统得到高纯度的两个白鲫鱼肝MT蛋白,并用Edman法测定了N-端氨基酸序列。据此证明了MT-B是表达MT-2蛋白的基因,MT-A是表达MT-1蛋白的基因。此外测序过程中发现MT-1的N-端被封闭,而MT-2则是非封闭的。这提示它们在转录及翻译后调控机制的不同。白鲫鱼  相似文献   

18.
田颖川 《科学通报》1981,26(8):497-497
久已知道放线菌素D(AMD)强烈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合成,但AMD对RNA病毒(包括噬菌体)的复制有无抑制作用的看法还不一致。Snger和Knight(1963)报告烟草花叶病毒RNA的合成不受AMD的抑制,因而认为病毒RNA的合成与DNA的样板功能无关。我们过去的实验证明,在TMV侵染之前或侵染的同时使离体烟叶的叶柄吸收AMD溶液(40微克/克组织)能显著抑制TMV的增殖,而在侵染之后24小时吸入同样剂量的AMD,  相似文献   

19.
VK3诱导的植物细胞凋亡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英丽  周军  戴尧仁  翟中和 《科学通报》1999,44(19):2075-2080
VK3可诱导烟草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染化体凝集,凋亡小体形成,DNA末端断裂、降解形成梯状电泳,此过程伴随特异核酸酶的激活,其活性依赖于Ca^2+,Mg^2+,可被Zn^2+和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抑制。DNA降解可被DEVD(Ac-Asp-Glu-Val-Asp-aldehyde)抑制。核纤层蛋白降解为35ku片段,DEVD,PMSF(Phenylmet  相似文献   

20.
应用阻抑性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鲫鱼的两个MT全长CDNA(MT-A和MT-B),它们可读框间的同源性为92.3%.用封闭式充氮层析系统得到高纯度的两个白鲫鱼肝MT蛋白,并用Edman法测定了N-端氨基酸序列.据此证明了MT-B是表达MT-2蛋白的基因,MT-A是表达MT-1蛋白的基因.此外测序过程中发现MT-1的N-端被封闭,而MT-2则是非封闭的,这提示它们在转录及翻译后调控机制的不同.白鲫鱼MT两基因的核酸序列和尾部非翻译区长度的差异(MT-A约150 hp, MT-B约360 bp),以及两 MT蛋白亚型的N-端封闭情况的不同,都为解释它们在组织中分布及其功能的差异性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