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的特点及作为生物反应介质的优点;SC-CO2对脂肪酶、水解酶、氧化酶等多种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小;对于微生物这一活性个体,在SC-CO2相态中其生理活性将受到显著影响,但对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如耐压微生物)的生物反应则具有可行性.简要介绍了SC-CO2流体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SC-CO2)喷射压裂技术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手段。为了探明其射流密封机理,开展了SC-CO2喷射压裂作业时环空、孔眼及裂缝中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C-CO2喷射压裂作业时SC-CO2射流在环空附近形成低压区,促使环空流体进入地层孔眼而不进入已压开裂缝中,从而实现射流密封;SC-CO2喷射压裂的射流密封效果与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正相关,与套管孔径和环空压力反相关,而受到SC-CO2流体温度的影响极小;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SC-CO2喷射压裂的射流密封效果强于水力喷射压裂。  相似文献   

3.
SC-CO2对醇酸树脂物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FT-IR和粘均分子量对溶剂型醇酸涂料中醇酸树脂经超临界CO2(SC-CO2)作用前后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SC-CO2为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涂料喷涂工艺条件下,经SC-CO2作用后,醇酸树脂的官能团与粘均分子量均未产生变化.用该工艺进行醇酸涂料SC-CO2喷涂,不会影响醇酸树脂物性,也不影响涂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米糠油浸出和精炼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扼要介绍米糠油室温平衡浸出.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浸出、酶催化浸出技术和米糠油再酯化、膜技术、生物精炼,混合油精炼等脱酸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SC-CO2氛围中利用其在碳纳米管中较高的扩散性能,以Ni/CNTs为催化剂主体并分别添加了锌、钼、钴、铜、镧等金属元素,制备双金属催化剂.SC-CO2可将金属粒子带入碳纳米管内腔以提高金属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试验证明,含有添加剂的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对萃取所得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收率随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CO2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压力20MPa,CO2流量1.5L/min。利用经验模型(EM)和两个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SM)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验模型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范围为2.07%-6.72%,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Ⅱ(SMⅡ)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3.40%,表明经验模型和SMⅡ都能很好地描述SC-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刈 《实验室科学》2011,14(4):133-135
P2P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应用的热点,如何有效地运用P2P技术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P2P基本概念及三种结构模式和基于P2P技术的校园网络应用.P2P技术的大量应用给校园网带来了网络拥塞、安全风险等问题,结合该技术的特点,设计了流量控制模型,并对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负载型TiO2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概况、机理,对TiO2的固定技术、反应器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该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总结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Peer-to-Pee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针对P2P技术的应用特点,对Peer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属性进行了描述.建立了P2P应用的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四个接口”的体系结构,通过四个接口为P2P应用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并对安全体系结构的层次关系进行了描述.该体系结构的建立能为P2P应用提供一个通用平台,通过该通用平台,实现对P2P应用系统中各类对象的统一描述,对用户进行鉴别,实现对各类对象的统一权限与授权管理,提供所需的安全服务,从而建立有序、可信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训江  王三反  杨庆 《甘肃科技》2009,25(14):68-70,126
综述了国内外TiO2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iO2光催化的机理、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光催化技术的应用,讨论了TiO2光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对TiO2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连续管井筒流动传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二氧化碳在井筒内流动时的传热过程,考察二氧化碳在井筒内的热量和压力传递方式及其对相态和物性变化的影响规律。建立二氧化碳井筒内热传递模型,采用交替方向推进法进行求解,分析二氧化碳在井筒内流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相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连续管内热交换效率较高,温度上升幅度随着井深的增大逐渐减小;二氧化碳沿环空上返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在靠近井口处温度显著下降;随着井深的增大,连续管内的液态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超临界态,在沿环空上返的过程中再次转变为液态,继而变为气液两相至出口。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影响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扩大注入的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新的研究热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的理论模型,通过监测吞吐过程中油藏压力及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发现压力平衡过程中存在限制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低压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注入压力、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是影响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比三种锐钛矿二氧化钛溶胶的常温制备方法,选用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钛和氨水为原料制得二氧化钛溶胶。浸渍处理表面经过氧化处理的活性炭。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二氧化钛的晶相,扫描电镜观测了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前后表面形貌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行了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形貌和光学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负载二氧化钛膜变得较完整。复合材料与无负载、简单氧化处理的活性炭相比,显示了更高的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压流动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影响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有关,但孔径分布是主要的因素。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在0.5~1.7nm范围内时,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经多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略有减小并达到恒定值,孔容小和孔径分布窄的吸附剂的吸附量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研究超临界CO_2解除地层石蜡堵塞的可行性,并分析超临界CO_2解堵石蜡的作用机制及驱替参数对解堵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O_2对石蜡具有溶胀和冲刷双重作用,其解堵效果远好于气态和液态CO_2;随着驱替时间延长,解堵效果逐渐变好,超过一定时间后,岩心渗透率不再增加;解堵效果随着温度和驱替速度的增大而变好;随着压力的升高,解堵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存在一个最佳解堵压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体的固结排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脱水的性能,结合两者的特性,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脱水的规律。试验采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的处理,对比试验前后土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的脱水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处理后的高岭土含水率由30.9%下降到14.17%,其中结合水由20.06%下降到8.46%。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比非超临界下的脱水效果更好,特别是结合水的去除效果更好,也就是加速了土体的固结排水。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于结合水的良好脱水效果,也可用于膨润土这样的高结合水含量的土体。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油气藏及油气井压力漏斗中的CO存在形式基础上,对CO对油气井管柱钢材腐蚀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油气藏深处及油气井管柱压力漏斗中CO处于超临界流体时腐蚀体系采用体系CO摩尔含量及在总压条件下CO在油水介质中分配系数进行腐蚀历程描述的理论概念,并对超临界流体CO腐蚀研究提出了相应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压力搜索法测量了四丁基溴化铵-氮气-水和四丁基溴化铵-氮气-二氧化碳-水体系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30%,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283.25~288.65 K和1.98~5.89 MPa。在实验压力和温度范围内,添加四丁基溴化铵降低了氮气和氮气+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的形成压力;而且随着四丁基溴化铵溶液浓度的增加,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下降的幅度也增大,说明四丁基溴化铵是氮气和氮气+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促进剂。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氮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水合物相平衡压力降低;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下降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膨化烟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