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乃军 《科技潮》2001,(1):42-43
1886年,汽车的诞生加快了人类迈向现代文明的步伐。在机动车大幅度增长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和欢乐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严重地损害人类健康。环保和能源成为全人类的头等大事。有关人士指出,过去汽车追求的是速度,现在重点在环保,21世纪追求"对地球友善的汽车"。一些国际汽车业巨头的高级管理人士认为:未来的环保标准并非所有生产厂商都能够达到,那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自然要被拥有高环保技术的公司合并,最终形成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跨国汽车集团。在这种趋势面前,世界各国的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无不在环保技术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北京举行的2000年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绿色环保"、"绿色动力"、"绿色节能"等字样不断出现在各个公司新款汽车的介绍中。由此可见,绿色所代表的节能、经济与环保已经成为21世纪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层视点     
<正>万钢:四大举措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8日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10,(2):F0003-F0003
北京清能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为了响应国家自主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号召,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从事新能源与节能交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北京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产业化实体。  相似文献   

4.
本期关键词     
《今日科技》2009,(4):1-1
汽车工业 节能与新能源 加快发展 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杭州表示,中国汽车工业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我国今年第一季度销售业绩达268万辆,创历史最高记录,这说明汽车工业只要坚持清洁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得到市场的支持,从容地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8日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部将积极配合国务院相关部门,采取四项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杭州参加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暨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仪式时表示,中国汽车工业面临能源环境、金融危机等多方压力,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杭州参加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暨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仪式时表示,中国汽车工业而临能源环境、金融危机等多方压力,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制高点的争夺是决定汽车行业未来格局的一场战争,在这样的一场关乎未来的争夺中,各大汽车企业都做了什么?他们的准备情况到底如何?新能源汽车成为竞争焦点从全球的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国际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丰田等跨国公司都出台了具体的混合动力技术普及方案。而且各具特色。致力于氢动力技术发展的宝马公司去年推出全球首款氢动力豪华高性能轿车BMWHydrogen7,丰田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通用有了"氢燃料",大众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节能环保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紧张、大气环境污染加剧,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对以电动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油井不压井修井作业技术适应大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节能、环保作业,推进节能环保型企业的打造进程。同时,减轻了原油脱水,集输系统的负担;节省了泵罐,高温车费用;节省压井液,减少压井液对油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迫于能源安全、节能减排的压力,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汽车生产平台化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实现汽车企业各品牌之间的技术共享,满足全球化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为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国际各大汽车企业陆续推出了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尽管我国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但是研发相比国外仍滞后。我国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对外开放步伐加速、双积分政策实施等因素将进一步加速电动汽车的挑战,只有加快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转变电动汽车平台研发思路,建立电动汽车平台研发支撑体系,实现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有机结合,尽快推动形成多方合作的研发模式并加强平台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才有助于实现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宁波市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创新环境为保障,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该区培育认定各级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超过150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近20家,"产学研智囊团"遍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等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部分宁波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抢抓国际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探讨符合自贡实际的十三五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力量和资源,加快推进自贡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山西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了综改区背景下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加快山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铜都特种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主要从事特种环保设备、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及相关配套件的研制开发和生产的科技型企业。自1999年起,公司先后有3项核心技术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专利实施率达到100%。尤其是2000年10月份公司主导产品列入“第二期促进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以来,在各级专利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加快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公司生产、销售势头看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2):49-49
上 海佳动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711研究所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的产物,是以科技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企业. 为了使技术成果产业化有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公司总经理李建军在711所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方式,以科技成果入股,吸收民间资金,2001年发起成立了股份制企业—上海佳动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致力于动力环保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并努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企业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重技术创新、重科学管理、重质量、重诚信.公司成立3年来,液化石…  相似文献   

17.
行业观察     
<正>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十五”期间,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将着力于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为支柱产业配套的产品,加强环保、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确保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在六项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并重点抓好六大领域。这六项关键技术是: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信息技术、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此外,六大重点领域分别是:农用化学品,要开发高附加值化肥新品种以及新型的低毒、高效农药;化工  相似文献   

18.
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一项新兴产业也是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的主要支柱型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在2015年贵阳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其中节能产业占40.4%,环保产业占30.3%,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占29.3%。贵阳市的节能环保产业经过初期的发展,在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技术、装备及服务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积累,但在发展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产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应用效率低,企业融资能力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但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培育下,贵阳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本文分析了贵阳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贵阳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贵阳市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进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浙大科技园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浙江大学的实际情况,在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优势、推动自主创新项目转化与产业化、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落实政府优惠政策、推进教职工和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产业化发展已被提上日程。分析了促进园林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大力推进园林植物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