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5,(6):16-16
在英国威尔考姆基金会和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他们向人体肝细胞内注入一种基因,使这些细胞转变为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为最终治愈糖尿病提供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张悌 《科学》2005,57(4):3-3
据英国Nature,2005,435:220报道.日本中山等研究人员以NOD小鼠(研究糖尿病的模式动物)为对象,研究了在糖尿病中为什么只有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被杀死.从而对1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静 《科学之友》2004,(5):42-42
在英国威尔考姆基金会和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他们向人体肝细胞内注入一种基因,使这些细胞转变为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为最终治愈糖尿病提供了希望。科学家分别用人体细胞和一种非洲青蛙的蝌蚪进行了这项实验。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一种分化转移法,这种方法可将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细胞。他们向人类肝细胞内注入一种称为Pdx1的基因后,结果这些肝细胞具备了胰腺的功能,有的甚至产生出胰岛素。对蝌蚪的实验显示,经基因改变的蝌蚪细胞,同样可产生通常在胰腺中发现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宁光 《世界科学》1999,(11):25-25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事实确实如此。权威的国际糖尿病联盟在lop年估计全球约有1亿6千万糖尿病病人,且正以每年0.l%的速度递增,如此,在千位年来临之际,糖尿病的人数将达1亿6千万。我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也十分严峻,80年代初,我国约有糖尿病700万,而目前已接近2千万。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寿限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势必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及危害糖尿病主要有两种亚型,即1型糖尿病和D型糖尿病。简单地说,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太少甚至不能分泌而引起的,所以必须胰岛素治疗;n型糖…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加拿大几个研究小组,正力图借助某些微生物在试管里制造胰岛素。哈佛大学的吉尔伯特(Gilbert)所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已经使老鼠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现出功能。微生物生产胰岛素,在达到中试之前,仍有许多技术障碍,不过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美同科学家运用人造双胞胎技术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这表明复制(即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成。此前,人造双胞胎技术已被用来制造出双胞胎小牛,但从未被用于复制灵长类动物。该技术是指通过分裂早期胚胎细胞来制造多个完全相同的动物个体科学家们希望运用该技术来制造在遗传意义上完全相同的动物,供研究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等人类疾病用。完成克隆猴工作的是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杰拉德·夏顿教授等科学家。研究人员首先让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并允许胚胎发育成包含2个、接着4个、最后8个细胞。然后…  相似文献   

7.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法国专家利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成功研究出了I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从而使这种疗法的成功率从10%上升到80%。I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到破坏,患者必须每天人工肌注胰岛素,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肌注胰岛素已经不够,为缓解病情,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向肝脏中移植含有β细胞的胰岛细胞。专家说,2000年之前,由于胰岛细胞移植的方法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排斥反应,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经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肾脏移植患者。为解决人体排斥反应问题,专家们研制出适于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注射疗法仅仅是控制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并不能治愈它。病人不再因血糖过度升高、导致昏迷而死亡。尽管在他们患病期间坚持用胰岛素注射疗法,患者仍会死于因血糖不断变化而直接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几乎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经15至20年的诊治,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而胰岛素注射法仅能使患者的血糖浓度保持在一个正常允许的范围,并不能补偿已失去的胰脏β细胞,即在正常人体  相似文献   

9.
郑清 《科学之友》2004,(5):43-43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一种Ⅰ型糖尿病疫苗,能够有效防止人体免疫系统胰腺β细胞遭到破坏。I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失调,造成胰腺β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甚至停止分泌胰岛素而导致的。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接受血糖检查和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5):39-39
●I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I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人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I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  相似文献   

11.
1497年.当约翰·卡伯特(John Cabot)在纽芬兰海岸泊船时,船员报告说,只需把水桶浸没在水中就可以捕获到鳕鱼。几个世纪以来,大浅滩(纽芬兰岛东南大西洋浅滩)一直盛产这种鱼类,甚至在1950年代引进了现代化捕捞方式之后.也没有对这种鱼的繁殖造成多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吴青 《大自然探索》2022,(10):42-45
<正>科学家在细胞水平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无法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和运用,而糖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或者在体内置入胰岛素泵。而皮下递送的胰岛素起效很慢,所以患者一般要在餐前计算好每餐的碳水化合物(它们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限量,并且在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才会起到作用。这当然很麻烦。近期,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一种海螺——鸡心螺可能会给糖尿病患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赵勇 《科学之友》2005,(8):22-22
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在接受了母亲的胰岛细胞移植后,一位日本妇女的糖尿病状况有所好转。这次移植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此类移植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先前,此类移植手术都是从尸体的器官中提取一些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来移植的。首次胰岛细胞成功移植手术是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病患者 ,表明两种病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胰岛素阻滞物(insulinresistance,Ⅱ型或成人发作型糖尿病的明显特征 ) ,已经找到了二者之间的一个连环。但是他们仍不知道具备胰岛素阻滞物的人的细胞在处理供肌肉和其他组织使用的血糖时 ,为什么会忽视胰岛素的信号。研究人员通过用老鼠做的实验 ,现已识别出一种叫作resistin的激素 ,它由脂肪细胞分泌 ,在Ⅱ型糖尿病中看来起着直接的作用。 2 0 0 1年 1月 1 8日的《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健康的小鼠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曾在原苏联流行后来又传向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种经济地理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TPC)理论进行分析.作者在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生产结构理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理论及动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这一理论在集中计划体制下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因体制本身的障碍与弱点,这一理论有着更大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这一理论是应该予以摒弃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往往会失控。导致体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出现衰竭。有一天,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对这一失控过程进行干预的药物,就能够扭转这种疾病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当免疫系统没有阻碍的时候,细胞疗法可以治愈Ⅰ型糖尿病。道格拉斯·梅尔顿(Douglas Melton)给了自己一段简短的庆祝时间。经过2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替代性胰岛细胞或细胞簇,这正是在Ⅰ型糖尿病中被摧毁的胰腺组织。梅尔顿的两个孩子就患有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Ⅰ型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的新希望 在接受了母亲的胰岛细胞移植后,一位日本妇女的糖尿病状况有所好转.这次移植手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此类移植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先前,此类移植手术都是从尸体的器官中提取一些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来移植的.  相似文献   

19.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经久耐用、便捷轻巧的新型电池:一种完全采用塑料制成的新型电池,而在几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这种新奇的供电装置若想突破技术障碍实为不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西奥多·O·波勒尔(TheodoreO.Poehler)和彼得·C·西尔森(PeterC.Searson)合作研制出可多次充电的薄膜夹层电池,这些可产生高达3瓦电能的夹层电池已符合实用标准。他们将一种称为氟苯酚嘤吩的塑料和掺杂物有机地港合用作电极;再以一种含有棚化物的聚合胶粘连电极。虽然新型薄膜夹层电池不及拥电池效能高,坦以克论计,却比…  相似文献   

20.
黄伟军 《科学通报》1993,38(16):1510-1510
天然胰岛素在酸性溶液中是一种短时效制剂,直接用于糖尿病患者需一天注射几次。因此,寻求长效制剂从一开始就是胰岛素临床应用提出的实际课题。经过相当时间的探索,已有一些长效制剂成功地用于临床。但目前广泛使用的长效胰岛素大多是通过引入外源蛋白和有机化合物(如鱼精蛋白胰岛素),或改变胰岛素的物理状态(如结晶Zn-胰岛素)来产生长效效应。由于含有外源因素,这类制剂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缺点,如产生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毒性等。蛋白质工程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努力通过胰岛分子本身的改造去寻求新型长效制剂,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子内在因素制导产生长效性,而无需外源物。为此目的,我们从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