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春薯栽秧后扎根缓苗与生长前期的土壤最佳相对含水量为60%~80%,低于50%严重抑制各器官的生长,高于80%有徒长趋势;生长中期,高产栽培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偏低些,以50%~60%为宜,利于中期控制徒长;生长后期土壤水分的变幅可大些,但也不宜大于80%,否则降低鲜薯产量,同时严重降低烘干率。  相似文献   

2.
番茄无机基质育苗灌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炭∶蛭石=2∶1,含水量85%的灌溉下限的复合基质为对照,研究无机基质:蛭石∶珍珠岩=2∶1,以含水量65%,75%,85%为不同灌溉下限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选用无机基质育苗,采用75%的相对含水量作为灌溉下限,经23 d可培育出适龄健壮的番茄幼苗,较复合基质育苗节省投资25.9%.75%灌溉下限处理的幼苗在播后23 d根干重开始下降,全株干重增速缓慢,可作为适宜苗龄,每穴盘每天平均灌水量与单株叶面积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93.13+2.79X,r=0.760>r(0.05)=0.75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温室番茄基质栽培过程中供给营养液的决策方法,采用水分传感器监测基质含水量作为决策控制供液量和时间的指标,设计3个试验,即在番茄各生育期内设定基质含水量上、下限值进行供液;以基质持水量为供液上限,分别以设定的基质含水量和间隔1h监测的基质含水量为下限进行非定时和定时供液。通过对比研究供液量、供液次数、可利用养分含量、基质电导率和pH对植株长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供液决策方法。结果表明,1在番茄各生育期设定基质含水量上、下限条件下的供液量和供液次数不能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植株长势和果实品质较差,产量较低;2以基质持水量为上限,基质含水量阈值为下限条件下,虽满足植株对养分需求,但由于根系环境较劣而影响植株长势;3以基质持水量和间隔1h监测的基质含水量为供液上、下限条件下,供给养分充足,植株长势正常,果实品质较优,产量增加。由此可见,以基质持水量和间隔1h监测的基质含水量为上、下限定时供液的方法,可根据番茄日需水规律实现基质栽培下营养液的高效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分收支平衡原理, 观测2012年生长季张掖绿洲的水分收支分量动态特征, 探究灌溉对绿洲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内40~10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高 0~20 cm的土壤, 强降水事件对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而灌溉事件对 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有明显影响; 2)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的日均蒸散发(ET)为2.83 mm/d, 降水事件后3日蒸散发量为降水之前的 1.16倍, 灌溉事件之后2日蒸散速率为灌溉之前的1.88倍, 说明灌溉对绿洲的蒸散发影响更为显著; 3) 绿洲生长季水分收支收入项(降水和灌溉, P+I)中, 灌溉占89.7%, 水分支出项主要为深层渗漏(DP), DP/(P+I)为81%; 4) 2012年生长季绿洲灌溉需水量为213 mm, 实际灌溉量比灌溉需水量多出474 mm, 远远超出所需, 水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青檀等树种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盆栽法设置3种土壤相对含水量(W1: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W3: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左右),研究了青檀、落羽杉和绒毛白蜡1年生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比较了3个树种之间抗旱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树种间相对根系活力以青檀最大,绒毛白蜡次之,落羽杉最小;对细胞膜伤害程度表现为落羽杉最严重,绒毛白蜡次之,青檀最轻;SOD含量以青檀最高,绒毛白蜡次之,落羽杉较差;MDA含量则以落羽杉最高,绒毛白蜡次之,青檀最低;生长表现为青檀最好,绒毛白蜡次之,落羽杉较弱。  相似文献   

6.
以枣树林中空地为对照,研究漫灌条件下新疆阿克苏地区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用EM50监测土壤含水量,以确定不同灌水量下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的下渗速率、湿润区间、灌溉周期,为枣树的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灌水量为80 m3/亩、120 m3/亩、160 m3/亩时的枣树林地土壤湿润区间分别为0~-60cm、0~-80cm和0~-100cm.在灌溉过程中,0~-40cm湿润区间枣树根际土壤含水量增加迅速.不同径级枣树根际土壤水分的平均运移速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水分散失过程随着灌水量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有延长.根际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春、秋整地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风蚀、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春季的大风天气和很少的降水量,春天整地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风蚀加剧;对比春整地,秋整地的苗床土壤可风蚀率和风蚀数量都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温度略低.因此,在该地区应以秋整地代替春整地;如果不能进行秋整地,春整地也要延迟到4月25日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余天虹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2):45-49
本研究是针对贵州喀斯特高原脆弱生态区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新型资源植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进行石灰土上的栽培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在生长状况上,迷迭香具有较大的分枝能力,适宜选择春季和秋季温暖、雨量不多的时期扦插,一般在10月和4月最佳,要求排水良好的地势和土壤,土壤湿度应保持在15%-70%之间。在贵州喀斯特石灰土生境中不仅能够生长,而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5%-70%时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土壤含水量与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蒸渗仪内进行的灌溉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溶液中有机质和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降雨和灌溉以后,随土壤含水量的上升,微车物活性增强,有机物分解和成氨作用速度加快,COD和NH4^ -N浓度随之增加。NH4^ -N离子浓度的提高加速硝化作用的进行,但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也同时加速了N03^—离子的淋溶和反硝化作用,因此,土壤含水量与N0^3— -N浓度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对烤烟耗水特征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烤烟需水规律是制定烤烟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次数及灌溉量的前提.为此,在蒸渗仪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水分处理的烤烟各生育期耗水量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烟叶的产量、品质达到较优水平时,烤烟伸根、旺长、成熟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分别为46 mm,144 mm和82 mm,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限灌溉指标应分别控制在60%,80%和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灌溉对丹参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管灌试验法,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最高,但是丹参产量低。适度灌溉后,产量大幅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要求。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最低。综合丹参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采收前期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特别重度干旱)时,应适度灌溉,可以达到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效果。本研究为丹参采收前期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室番茄蒸散量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日光温室作物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的蒸散量及其影响要素,并评价现状灌溉制度的合理性,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开展了田间试验,测量了番茄植株茎流速率和茎流量、土壤基质势和温室内小气候(总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番茄蒸散量和茎流速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将实际作物蒸散量与灌溉水量进行比较。试验表明,番茄茎流速率具有明显昼夜周期变化特征,茎流速率从08:00 —10:00开始加速增长,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快速下降,在21:00时番茄茎流停止。晴天茎流日变化过程为单峰曲线,多云天气为多峰曲线。在番茄不受水分胁迫时,茎流速率与总辐射、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呈现为总辐射(0.972)、饱和水汽压差(0.970)、空气温度(0.949);日蒸散量与总辐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呈现为总辐射(0.970)、饱和水汽压差(0.965)、最高温度(0.922)、平均温度(0.828)。在番茄果实膨大期,温室内作物系数Kc为1.5,这要显著大于FAO-56推荐的1.15,说明在华北地区FAO-56推荐的作物系数应进行调整。试验期间日光温室累积蒸散量(78 mm)仅为灌水量(255 mm)的31%,表明农户灌水量明显偏多,建议可适当减少灌溉水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四翅滨藜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通过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PEG渗透势为0%,5%,10%,15%,20%)试验,测定四翅滨藜幼苗叶的保水力、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度、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光合生理指标等,对四翅滨藜幼苗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控水6d土壤含水量(质量分数)下降为8.3%时,对其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在渗透胁迫下,四翅滨藜幼苗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自由水含量等呈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度、MDA含量、束缚水含量等呈上升趋势;在严重胁迫(PEG渗透15%,20%)下,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幅较大。四翅滨藜幼苗叶保水能力强,束缚水含量较高,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4.
以黄瓜籽和萝卜籽为物料,以干燥后产品的发芽率和湿基含水量为质量指标,研究了蔬菜种子在烘箱及振动流化床中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这两种蔬菜种子的耐热温度为40℃,在烘箱中干燥时很难达到所要求的产品湿基含水量.在振动流化床中,一次干燥后产品的发芽率在90%以上,但是产品湿基含水量达不到要求;而采用缓苏一间断的干燥工艺,一次干燥后让物料在环境中缓苏,种子细胞内的结合水分在缓苏过程中缓慢迁移到细胞间隙中,然后再进行二次干燥,种子的湿基含水量及发芽率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在防雨水泥池栽条件下,以周麦18和济麦20为研究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施氮处理小麦旗叶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受非气孔因素制约而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75%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不断增加,胞间CO2浓度逐渐减小,气孔因素制约了光合速率的提高;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氮素营养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水处理对高羊茅草坪蒸散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高羊茅的蒸散量、光合蒸腾日变化的测定,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水条件下高羊茅的蒸散量明显高于限制灌水;不同水分梯度下,高羊茅的蒸散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不同灌水条件下,蒸散量日变化呈双峰变化,一天内主要集中在11:00到15:00之间;高羊茅净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且充分灌水条件下的净光合、蒸腾速率高于限制灌水.  相似文献   

18.
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分布与入渗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SWMS-2D软件进行求解,利用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合理.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对一定灌水技术要素组合下土壤水分分布和入渗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容重、初始含水率和灌溉水深对土壤水分分布模式影响微弱.土壤质地和容重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大,入渗水头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含水率变化和累积入渗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黑石顶森林群落中黄果厚壳桂幼苗一年的生长与影响幼苗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与幼苗生长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也间接影响幼苗生长,在水发和光照强度产大的群落中,幼苗生长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与林内光照强度呈负相关,群落中幼苗密度较大将促进1年生幼苗的生长,各影响因子主要与1-3年生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3龄以上幼苗的生长与各因子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