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冲突分析的动态方法及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策论(Game Theroy)是研究人类行为中含有“竞争”机制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在最近的10多年内有许多重大的突破,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描述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从70年代N.Howard提出以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为基础的对策理论,即元对策(metagame)和元平衡(metaeguilibrium)解,到80年代M.Fraser和W.Hipel在元对策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研究“竞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耗散结构局限性的剖析 ,提出了非平衡自组织系统发展的三要素 :“聚合参量”、“平衡参量”及“自阻抗效应”的理论假说 ,并将其应用到对社会非平衡自组织现象的分析。指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是社会权威结构如何产生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当今人类社会的存在状况 ,亟需产生新的“自阻抗效应”机制 ,亟需树立知识权威 ,以完善人类社会的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3.
经过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是“真正的人类学上的自然界”,芯片(芯片业)在“人类学的自然界”中起到特别重要的基础作用。从人工自然的生态来看,半导体产业链有三个特征。(1)多方面同时并进相互交叉,不像是“链”,不存在明显的0-1与1-100这样的“纵向”关系,而是一个综合体。(2)芯片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主要是作为硬件的芯片与各色软件的关系,可以由安迪-比尔定律来理解。(3)知识前沿、密集、集成,以及资本密集,需长期积累。从人类社会三大支柱视角来看,材料、能源、信息三合一,软硬(科技)兼施,合于芯片。人与芯片双向选择,在更广的视野,是人类与人工自然的双向选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可能在不同时期会有一个或多个互相竞争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芯片是各个产业0-1-100共同之“1”,是人类“本质力量”合作之舞台。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 -环境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层次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目前社会各界在“社会”与“经济”的概念及关系上的混乱认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系统探讨了绿色社会经济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机理及高标定位等问题。绿色社会经济控制系统 ,是相对于传统非可持续性经济控制系统而言的。与传统经济控制系统有所不同 ,它将遵循系统整体、生态伦理、复合控制目标等原则进行控制与运作。就控制机理而言 ,绿色社会经济控制系统区别于传统“经济人”抑或“经济—社会人”假设前提的单维和二维向量的结构 ,藉同“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目标相同构的三维管理方格 ,对现实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运作。与此相一致 ,“高标定位”将使该系统具有确定的标准和赋值 ,使其可操作性的控制与运作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费用分摊问题与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用分摊(Cost Allocation)问题是综合性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中经常碰到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亦可在经济的、社会的其它领域找到更广泛的实际背景。本文简要回顾了关于费用分摊问题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传统型费用分摊方法和基于多人合作对策概念的对策型费用分摊方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结果,作者提出了另一类基于群决策概念的费用分摊方法,并指出了这类方法的特点及优点。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鹏云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3):13-19,23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 ,用系统观点构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系统的模型 ,分析了系统的基本要素、结构和特性 ,着重分析了系统的信息特性和信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属性信息、人类智能、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在社会发展系统链中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和新经济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整个生命界是大自然千百万年不断演化发展的成果,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大自然中生态系统的演化由自在走向自觉成为可能;自觉生态系统的关键性要素是人;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谋求的生态文明的实质内容;有利于人类的现时和长远的生存发展,是自觉生态的基本功能特征。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是新式的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具有重大经济战略意义,为了给航空公司在RCEP协定范围内开拓航线提供参考,利用多层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基于航空公司层面的航线网络模型,多角度探究RCEP国际航线网络特征及各航空公司在航线网络中的贡献度。研究表明,RCEP国际航线网络是具有多个核心的无标度网络;全服务航空公司提高了RCEP国际航线网络各机场间的航空运输效率,低成本航空公司则是RCEP国际航线网络覆盖范围扩充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惨遭破坏、人口急剧膨胀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文章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构建系统论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明钱学森构建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钱学森在创建系统科学的同时,也在探索系统科学哲学——系统论的创立。2.钱学森构建系统论的具体思想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系统论的研究;命名系统论是系统科学通向马克恩主义哲学的桥梁;系统论中应包含五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科学论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 2 1世纪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结合应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生克论、协同论和泛系方法论 ,宏微兼顾、多层网络、跨域一体、辩证综合地研究现代管理。对管理的定义、结构、功能和管理意识 ,提出了些有别于常理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系统工程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钱学森系统科学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指系统学的建立。这是在钱学森亲自指导下的一个讨论班,关于系统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的一些结论介绍。  相似文献   

14.
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关注系统演化、结构和功能的一般规律.近年来复杂性研究的发展表明,复杂系统的涌现性是系统学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复杂系统的涌现性通常是指系统通过个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在宏观层次上出现新的时空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各个领域复杂系统宏观涌现行为的研究,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规律,并把这样的一般规律用于具体系统的研究,是认识系统复杂性、发展系统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90年代初期中国学者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以及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本文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剖析与揭示了Internet系统的本质,指出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处理Internet系统及其相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问题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它的进展给我们在科学方法论上带来了新的启示:为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途径,同时把我们带进了更为广阔的科学处女地。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科学研究方法局限的基础上,综合新近发展起来的“新三论”、浑沌动力学理论、超循环理论、系统科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网络理论、信息科学等学科,提出了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非线性系统学,并就它的学科对象、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非线性系统学的建立为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产生、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几种主要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了评述,并指出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比其传统程序设计具有的优越性,从系统科学角度提出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最后从四个方面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In the new millennium, and in its global economy, everybody will have to be very competitive and hence innovative. For this reason most humans, economies, and businesses must innov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in all areas and levels of human activity. The new challenges require a thorough innovation of work, including a requisitely3 holistic consider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In our contribution we would like to shift attention from a principle-based moralizing about relations betwe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s to a very practical issue: how to support a more requisitely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D from business viewpoints. The most important or most frequent issues of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SD include the following: SD requires holism, hence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in synergy, hence systems thinking; SD requires linking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problem solving; businesses should no longer forget about SD; ISO, etc., standards are not holistic enough concepts to solve all SD problems; A more requisitely holistic methodology is need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SD in business. We offer some new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9.
广义大系统及其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对系统学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就广义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提出几个系统学观点。首先提出除了静态和动态两类数学模型外,还应增加静动态混合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接着把系统中组成部分间协同的程度定义为“协同裕度”,把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的边界视为失稳临界点(线或面),从而为协同裕度和失稳临界点提供了量化标准和确定方法;最后结合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分而化之”的系统思维原则,并提出对不“大”的非简单系统也可以用大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