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nali)、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镰孢菌均可引起党参根腐病害,其中尖孢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本研究为党参根腐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马铃薯环腐病是1964年由黑龙江省克山县引种传入我区的,是我区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发展为我区主要病害,全区马铃薯栽培地区均有轻重不同的发病。该病致使马铃薯从幼苗枯死、植株茎叶萎凋干枯、薯块腐烂、甚至在马铃薯贮藏期间造成大量薯块腐烂。据1972年调查,全区因环腐病造成损失达5—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1971年调查马铃薯因各种病害导致腐烂,损失折粮一千八百七十八万八千斤。致使部分社队种薯缺乏,给国民经济及群众生活带来很大损失。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榉树枯萎病(blight disease ofZelkova schneideriana)是在榉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为了解该病害的发生发展,确定该病害的病原,笔者对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了病原,并对病原进行了形态与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林地和苗圃均有分布,导致榉树大树和幼苗死亡,榉树地上部分逐渐失绿枯萎,根部变色腐烂。对枯萎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再分离,确定该病病原,并通过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害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传染性进行分析确定了该病害为土传病害,病害的发生与地形地势有关,低洼地段病害往往发生较重,有随地表水流到处传播特点。病原物尖孢镰刀菌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孢子从植物根部入侵,造成根部皮层腐烂,地上部分枯萎。  相似文献   

4.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是引起甜菜块根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年对石河子143团甜菜病块根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大抱镰刀菌甜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betae(Stewart)Snyder&Hansen]侵染所致。病菌在27℃生长最快。用药液浸菌平板培养法进行药效测定,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古浪县引黄灌区春小麦根病发生为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甘国福,辛建荣(古浪县农技中心,733100)小麦根病是一种复合病害,其主要致病菌为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spp)、离孺孢(Bipo-larisspp)、镰刀菌(Fusar...  相似文献   

6.
云南山地小型真菌生态位宽度及其生态位距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农指数(ShannonVienerIndex)、Sorenson指数及UPGMA法分析了云南六个山地系统42个样点中分布的27属小型真菌生态位宽度及其生态位相似性.根据生态位相似性将上述小型真菌划分为四个生态群,论述了不同山地小型真菌属间的功能相关性和对环境适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云南六个典型山地系统中主要的优势菌属是青霉属(Penici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us)、木霉属(Trichoderma)、枝包属(Cladosporium)、葡萄孢属(Botrytis)、头孢属(Cephal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卵孢属(Oosporium)及地霉属(Giotrichum);这十个属的生态位宽度均大于200,而且它们之间生态位相似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根腐病:该病是豌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在我省中部地区普遍发生,对豌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中部地区发生的豌豆根腐病是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根腐综合症,发病症状比较复杂,一般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期为发病盛期。根部症状是根变褐、变黑或腐烂。有的干腐,有的软腐,侧根及根瘤明显减少。地上部分的症状多表现为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渐向上发展,遇到不适宜的条件时很快全株枯死,也有的突然萎蔫或猝倒。在病田中,有的呈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害潜伏侵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潜伏侵染是病原菌侵入到寄主组织后不马上发病,而要等到寄主或环境条件适宜才表现症状的一种侵染现象,生物鉴定法、组织学法和血清学法可用于确定某一病害是否存在潜伏侵染。已知果树和农作物病害存在潜伏侵染现象的主要有香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西红柿腐烂病(Alternaria alternata)、羽扇豆茎腐病(Phomopsis leptostromi-f  相似文献   

9.
人参病害是当前人参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是人参锈腐病是人参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根病,也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在20—30%,个别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从幼苗到各龄的人参植株均能被感染。锈腐菌——柱孢菌属(Cylindroczrpon)主要侵染根部,也能侵染根茎、越冬芽及茎基部。病原菌可由病根、土壤和昆虫传播。这种病原菌能导至降低人参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是探索人参病害致病的适宜环境条件,为防治病害发生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0.
牡丹根腐病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牡丹园9批64个受病害牡丹样品中分离获得137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根部越冬,5~7月为发病盛期。病害的发生与牡丹重茬、土壤酸碱度等因子密切相关。经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绿亨1号、绿亨2号和50%多福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在新牡丹园防治效果达9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5左右,对老牡丹园防治效果8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菌株G2、G3、G4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5、G6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oysporum).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梨枣的感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观察以及田间再接种试验证实,该病害由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和毛盘孢属(Colletortrichum sp.)3种真菌混合浸染引起,对梨枣、鸡蛋枣、本地小红枣、台湾青枣等均能产生危害,3者的致病性并无显著差异,侵染时间和部位以及产生的症状也相对一致.当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温度在24~28℃之间时发病快而严重,病害程度与枣品种也有很大的关系.防治上主要依靠品种抗病性及果园管理等农业防治手段.丙环唑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