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层系,火山岩储层的有效性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根据岩石发育特征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划分为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沉积岩类。根据岩性发育及空间展布特征,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划分为4个相:分别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类型。岩心物性分析化验数据表明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受后期成岩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发育风化壳储层结构,根据储层改造程度,划分为土壤带、水解带、淋蚀带、崩解带和母岩带。其中淋蚀带物性最好,其次为崩解带,土壤带和水解带物性较差,一般只能作为盖层。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表明,风化壳储层的形成受控于岩相、断裂和古地貌。其中岩相是风化壳储层形成的基础,断裂促进风化壳储层的发育,古地貌制约风化壳储层展布。  相似文献   

2.
逆冲断层发育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针对逆冲断层从底部滑脱面向上生长过程中滑面产状对应的是渐变过程,用经典断裂力学理论解释存在一定局限,将材料力学与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通用的力学模型来解释逆冲断层的扩展机理。利用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宁夏中卫—同心逆冲活动断裂带各破裂面的逆冲扩展轨迹,同时支持了本提出的关于逆冲断层向上扩展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利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区不整合结构特征和各结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顶面不整合各结构层发育,自上而下依次为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水解层、淋滤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不整合面下各结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裂缝充填程度由低到高为淋滤层、水解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裂缝发育由好到差为淋滤层、崩解带Ⅰ、崩解带Ⅱ、水解层;结构层内裂缝发育特征与火山岩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充填作用有关,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等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火山岩,在淋滤层和崩解带Ⅰ所占比例较大;淋滤层内,黏土化作用弱于风化淋滤作用,因此淋滤层裂缝发育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主要是通过岩心观察或岩屑录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岩性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然而岩心及岩屑资料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分析已成为沉积学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车排子地区各沉积微相以及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取不同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利用计算机工具,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的电性-沉积微相判别公式,实现了沉积微相的人机交互识别。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的吻合率达到了87%,由此可见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是可行的,不仅能大大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还可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油气输导要素及输导样式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石炭系发育断层、毯砂、风化淋滤层3种油气输导单元,形成了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走滑断层等3种有效输导样式,控制了油气向盆缘凸起区大规模运移。根据车排子凸起东西两翼油藏在油源、输导要素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毯砂-风化淋滤层和走滑断层油气运移、断阶带优储聚集的近源运聚模式及毯砂-风化淋滤层油气运移、斜坡区优储聚集的远源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7.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褶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互牵制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四周滑动,形成散布在穹窿外围的推覆体。穹窿顶部成为构造剥蚀区,其缺失的地层与推覆体相对应.因此逆断层、逆冲断层、推覆构造、褶边褶皱是形成太湖穹窿时,同一构造力作用的产物,并组成统一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8.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裙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商741断块火成岩取心中裂缝发育特征及该区断裂系统的分析认为,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与断层密切相关,断面率可定量描述断层的发育程度。断面率为断层断面的面积与研究区面积的比值,断面的面积与研究区面积易于测量,进而可以通过对研究区内已知井点的裂缝发育程度与断面率的关系,并依据断面率的分布特征预测裂缝的相对发育程度。依据提出的断面率计算方法,对商741断块沙三中断面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断面率与裂缝发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内有利的裂缝发育区为研究区北部、西部和东南部的商742—商745井区、商741—商74井区和商747井区的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0.
逆冲断层或滑脱构造和上盘岩层的褶皱、断层构成有规律的组合和配置,提供了运用浅表构造揭示隐伏断层的可能性。本文利用浅表构造对隐伏断层进行三方面的预测:通过特征性构造推测隐伏逆冲断层和滑脱构造的存在;据不同类型的构造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预测隐伏断层的产出状态;借助皱褶构造推算隐伏断层的埋藏深度。这种构造综合分析法无疑是研究隐伏断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重力滑动逆断层一直以来是拉张型盆地中形成的逆断层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其研究意义重大,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通过对黄骅凹陷王官屯地区古近纪精细构造解析,对区域内特殊断层重新分析认识,结果发现前人对区域内出现的逆断层的解释存在出入,利用构造平衡原则,分析逆冲断层发育过程发现,这条断层并非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而是在早期形成的一条生长系数不大的生长断层,由于晚期沉积中心迁移,使得断层面倾角由陡变缓,甚至平躺,最后在晚期,在重力作用的促使下,使断层上盘沿着断层面滑动,并使得该断层呈现出逆断层的性质,这类断层虽然在形态上与前人所认为的晚期形成的逆断层极为相似(早期生长系数小,断距差别不大),但在成因上却有巨大的差异,这两种断层的石油地质意义完全不同,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构造研究乃至其他地区类似构造都有重要意义,为石油勘探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乌当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乌当地区平面呈东西向展布的五条断层,其断层性质均同南倾斜的逆冲断层,五条逆冲断层的扩展方式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的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三迭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柯坪大湾沟地区白云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和颗粒泥晶灰岩4种碳酸盐岩, 选取4个剖面, 对其构造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裂缝面密度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白云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和颗粒泥晶灰岩, 即在相同构造环境下, 白云岩最容易产生构造裂缝。同时发现质纯粒粗的碳酸盐岩(如颗粒灰岩)相对脆性大, 比泥质细粒的碳酸盐岩(如颗粒泥晶灰岩)更易发育构造裂缝。最后对碳酸盐岩裂缝面密度与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川南地区南荔桐构造为例,阐述了阳新统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构造特征,总结了该地区的裂缝及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一套以油气分布规律、地震异常、断层重复带、趋势和差值趋势面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多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含气裂缝发育带的方法,首次提出采用拟测井资料的低速异常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天然气储量,并用动态分析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柴北缘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背景、发育模式 ,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 ,并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构造反演来研究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模式及其形成机理 ,指出其逆冲叠瓦扇带和隐伏逆冲前缘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图 6,参 8  相似文献   

16.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7.
18.
李军  尹宏伟  张洁  徐士进 《江西科学》2006,24(3):271-274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研究尤其是逆冲断层带的构造解释,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的几何形态与构造样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该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贺兰山中卫探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方法 以ZWl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中卫探区内地下是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结果 中卫探区Zw1地震剖面上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在逆冲断裂的下盘,是一套正常沉积层序的地层,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石炭-二叠系、寒武-奥陶系等地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可达3 800 m以上,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结论 对中卫探区ZW1测线构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探区地下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中卫探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秦皇岛鸡冠山断层露头附近的裂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观察和成岩矿物分析,研究了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形态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裂缝的成因机制。研究发现:鸡冠山露头逆断层上盘的裂缝密度明显大于下盘,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裂缝条数随着与断层破碎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裂缝长度随着与断层的距离出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其成因主要受构造主应力控制,靠近断层以发育共轭剪节理缝为主,随着与断层距离增大,主要发育单一近直立方向的高角度缝。建议把花岗岩储层中上部作为主要油气探勘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