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集举正》是南宋方崧卿校理韩愈诗文时做的校勘记,它保存了许多有关韩愈诗文集的资料,在韩集研究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它为考察唐宋时韩文版本情况提供了材料,是韩愈诗文结集的里程碑,为校勘、注释韩集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1.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期2.从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看他的文学思想/黄海//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期3.吕祖谦与“唐宋八大家/”杜海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期4.宋代金石学的双璧:《集古录》、《金石录》比较论/余敏辉//徐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礼""乐"贯穿了代表儒家思想观念的态度认识,是儒学的重要内容。"仁义"是儒学的核心,"礼"则是这个核心的固化、  相似文献   

4.
朝鲜张维的古文创作深受柳宗元、韩愈等唐宋大家的影响,其《蜃楼记》很大程度上是他学习借鉴柳宗元的《永州铁炉步志》所取得的成果。文体上,都属于“台阁名胜类”杂记文;文章构思上,柳文结构简单明晰,而张文则结构复杂、曲折多姿;语言风格上,柳文全篇散句单行,节奏紧快,而张文则骈散结合、兼用排比,形成平淡自然、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风格;在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伍联群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15-18,41
石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极斥佛老,扫荡西昆文风,掀起了北宋儒学复兴和文风改革的浪潮。在文学史上,石介以文名世,其诗不显。石介的诗歌现存一百余首,内容多书写其道德情怀,诗风质朴劲实,表现了和西昆体华丽典雅诗风迥然相异的价值取向。石介的诗歌创作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同声相应,是对当时西昆诗风的一种反动,开启了宋诗新的审美取向,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晋之际,今河南籍儒者干宝所撰《周礼注》,是河南三礼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原书虽大致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前后亡佚,但南朝、唐宋时期的若干学者皆有征引。清代,王谟、马国翰、黄奭加以辑佚。现存干宝《周礼注》对《周礼》中的字、词、句进行释义、校勘、音读等。它具有因袭、完善、修正郑众、郑玄等前儒学说、注重创新、微观问题与宏观问题并重、简约注经风格、多用今制诠释《周礼》、未受佛教或道教思想影响等特点。其后世影响,既体现于后世儒者对干宝《周礼注》的征引、赞成、完善、批评等方面,也体现于对古代实物的鉴别指导意义方面。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无大儒,颜之推信佛而不能代表儒学。隋朝唯一大儒是王通,可惜他的《续六经》亡佚,但是《文中子》突破先秦两汉儒学,他的地位堪比荀子、董仲舒和杨雄。创立道统概念的大文豪韩愈几乎没有哲学地位,继承孟子的热情有余而哲思孱弱。他的高徒李翱深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文化态度"出现了严重分裂这两年,在电视上讲《论语》的于丹火了,不过争议也如影随形。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备受争议的不仅仅是于丹本人,更有《论语》本身的价值。有人强调,以《论语》为发端的儒学——进一步则是以儒学为重要代表的国  相似文献   

9.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凡文忌直而贵曲,散文尤甚,“曲”,即委婉曲折,起伏跌宕,与平垣直率,一览无余相对。“曲”,主要是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而言,其次也包括文气和风格。 怎样做到“曲”呢?我国古代许多文章理论家认为“转折”就是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他们在评论前人或同辈的散文时,十分注重文章中的转折手法。谢叠山赞美韩愈《送董邵南序》说:“文章短而转折多气长者,此序是也。”张廉卿称赞韩愈《与孟尚书书》“转折有拨山之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二》)桐城派古文家高步瀛更是称道欧阳修的文章“一字百转,淋漓感慨,悲凉呜咽。”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六》)吴楚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学"中坚的"儒学"一直颇具影响力,自2006年以来,多本解读《论语》的著作相继出现:比如《丧家狗》、《解读论语》等。"如何看待当下的孔子和儒学热?"中国长安出版社近日推出一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唐时代,曾师从韩愈的李翱,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积极参加古文运动,排斥佛老,更是功不可没。因而,清人倡“唐宋十大家”之说,在传统的“唐宋八大家”基础上,增添李翱、孙樵两位唐人。 李翱字习之,卒溢“文”,人称“李文公”。身后何人为其编纂文集,已不可考。他的文集或称作《李翱集》,欧阳修曾书其后(《居士外集》卷二三);或名曰《李文公集》,王安石曾书其后(《临  相似文献   

14.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形势环境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文选》烂,秀才半"是我国科举史上比较著名的一句谚语,但对其产生和流行的具体时代则众说不一。笔者从科举考试中秀才科的变迁和《文选》在科举中的地位变化两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这句谚语产生的年代应在隋唐之际,且在唐宋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南宋新的作文风尚引导潮流之后才逐渐为新的科举谚语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几乎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柳宗元也不例外。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作家之一。韩愈称他的文章“雄深雅健”,“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南宗李褫称他“文章光艳,为万世法”;到了明代,朱右、唐顺之编辑。《八先生文集》时,更把他纳入“唐宋古文八大家”,名仅次韩愈后。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三代的河洛文化,其本质上是以首都为载体的中心文化,可包括三代以降直至唐宋的河洛地区的区域文化,如周礼、儒学、玄学等。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河洛文化的有序性及正统性与儒学不谋而合,而魏晋时期的玄学则提供了一种对这种正统、有序文化的反思与修正,从而促生了儒学自身的改变。两晋之后的儒学,经历了三教合一与理学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河洛文化系统的更新与再循环,保证了这一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考"安源"得名缘由、最早出现时间的两个要素,现所见最早、唯一有释读文字的,见于孔原(陈铁铮)联宗的清道光年间所撰《安源陈氏续修支谱·谱序》(萍乡县儒学正堂蔡抡元撰),述其"安"与"源"二字构合成"安源",有两个构拟方案;所记"安源"出现时间为明代末期,笔者依唐宋古诗中记载本邑古今直接对应的不变地名,适当前推至宋元。  相似文献   

19.
王符,东汉临泾(甘肃泾川北)人,大约生当和、安帝之后至桓、灵之际。著《潜夫论》三十六篇,唐韩愈谓为“愤世著论,潜夫是名”(《韩昌黎集》卷十二),说明《潜夫论》乃是愤世嫉俗之作。在对《潜夫论》的研究讨论中,也涉及王符的宇宙观问题,对此论者看法不一,有的说是“元气一元论”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有的则说是“道气二元论”(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究竟如何?有必要再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期,柳开、石介、王禹偁等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了鲜明的文学理论并积极从事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实践活动,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道”的提倡是他们共同的主张,使北宋初期诗学理论中弥漫着浓厚的儒学思想,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儒家诗教原则的成熟准备了丰厚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