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最邻近性模式和拓扑空间分析法,用邻近指数R、连接度β指数和γ指数、交通回路a指数、通达度指数Ai、平均路径长、紧密度指数C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聚集效应、交通网络结构、紧密度、区域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研究认为,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均衡,交通通达性较低,景点间的连接度不强,各景区可进入性有待提高等.为此提出了构建"一心、三片、一带"大郑州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对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设景区间的亚高速,旅游需求产品的空间系统优化,建立服务区以提供旅游服务和疏散人流,增加区域竞争力等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省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使用优越度指数、最近邻指数、交通连接度相关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在主城区分布较密,且资源等级较高;2)旅游资源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交通回路性较差,通达度不高,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和"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南京市旅游资源可以从优化交通连接网络,确定旅游核心,明朗景区层级,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发展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集聚分区等方面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权山地交通可达性,优化了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模型,将2009、2014、2019年旅游资源优势度数据分别与当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变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以探索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山地交通可达性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交通节点和干线周边的乡镇旅游优势度明显提升;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变化幅度较小,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形成“强周边弱核心式”经济发展格局;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乡镇过度依赖外部经济,本地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陷入“资源诅咒”,旅游资源弱势城镇在离开投资驱动后沦为人口、资源流出区,形成“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是确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基础,其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活动的组织,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本文利用最近邻指数NNI、β指数、γ指数、α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6种分析技术,对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做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具备了开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但是,旅游交通的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因此,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各节点之间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是山西省发展红色旅游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山西省紧密度指数C=0.7,相对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成渝高铁开通前后沿线站点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探究。【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选取2015和2018年为时间截面,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测度成渝高铁沿线主要站点城市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1) 高铁开通后,沿线站点城市交通可达性整体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可达性值呈中间低两极高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压缩”效应明显。2) 高铁通车使沿线站点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趋于网络化,内江的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旅游经济联系的第三个核心。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空间上呈现出两端强中间弱的形态,数值上呈三级等级梯度特征。4) 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一般水平,高铁开通带来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未完全显现。【结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成渝地区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开发成渝地区旅游新业态,从而促进区域内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交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引入定量评价区域交通条件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和构建评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区域交通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水平发展具有空间耦合性,空间耦合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综合交通路网络,利用GIS空间分析中成本距离算法,选取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指标,对示范区五星级农家乐空间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农家乐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圈层结构。依据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个数,将其空间布局归纳为"交通依赖型"、"景区辐射型"、"都市边缘型"3类;示范区内的农家乐平均旅行时间都在3h以内,平均用时1.794h,综合交通网络较发达。但可达性系数极差达到0.964,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家乐为核心的距离衰减规律且交通网络指向性特征明显。农家乐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结构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地理集中程度、分布密度与均衡度和效益差异,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和旅游资源禀赋三方面探讨了制约旅游景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深度开发皖北旅游区、充分发挥皖南旅游区的龙头作用、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加强旅游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新疆铁路、公路交通和旅游经济数据,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研究新疆14地州市的陆路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为完善交通和旅游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提供现实依据.结论为:1)新疆陆路交通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以乌鲁木齐城市群为中心,向东北—西南方向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区域上,北疆地区的陆路交通可达性远远优于南疆地区,和田地区的可达性最差;2)前四级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集中在可达性高的北疆地区,尤其是乌鲁木齐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最为密切,首府乌鲁木齐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3)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4)陆路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总量相关性明显,均体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地理集中程度、分布密度与均衡度和效益差异,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和旅游资源禀赋三方面探讨了制约旅游景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深度开发皖北旅游区、充分发挥皖南旅游区的龙头作用、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加强旅游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袁梦如 《安徽科技》2016,(10):22-25
本文以合肥市环巢湖区域的县镇为案例,根据肥西、肥东、庐江三县的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产业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环巢湖区域三个县镇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从这些数据中分析环巢湖区域旅游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发现环巢湖区域近年来在旅游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研究为促进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ArcGIS10.2软件,分析2017年贵州省9个市州交通网络可达性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测算交通网络可达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并划分耦合协调类型.研究发现:①贵州省9个市州交通网络可达性系数在0.62~1.46之间,交通网络系统和规模仍有待发展和完善.②旅游经济发展指数介于0.02~0.83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一家独大"现象明显.③交通网络可达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总体处于良好协调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上呈现出自省会贵阳向周边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④根据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将贵州省的9个市州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为2个发展类别和7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指数、指数、指数、紧密度指数和最邻近指数的方法对鄂西北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空间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的连通性较差,致使本区的各景点的联系较弱,为此需加强本区的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本区的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T=0.69说明,较为紧凑的资源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也为临近的旅游区域发展带来抑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格局分析功能,结合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中的网络连接度指数和环通度指数对西宁市城区交通道路网络的连接现状进行分析及评价,揭示了西宁市交通道路网络连接程度的不足,为今后西宁市道路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汴一体化地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是旅游区域发展的物质依托,其空间结构影响着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资源开发等.本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三种指标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郑汴一体化地区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符合核心-边缘分布结构,在总体上呈集聚型分布形态,景区空间连通性较好.最后,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景区间交通网络、实现区域景区联动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概况,江苏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农业旅游示范点多分布在长江南岸,沿沪宁线分布特征明显,工业旅游示范点主要分布于沿江轴线和宁连轴线.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6.50 min,工业旅游示范点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45.38 min,在县域层面上整体可达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地理计量方法,从分布状况、均衡度和交通网络连接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厦门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厦门市A级旅游景区整体呈均匀分布态势,各行政区间呈不均衡状态;厦门市A级旅游景区间交通连通水平低,景区间的旅游交通通达度有待提高。在探讨其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规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广西”)378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系统研究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广西乡村旅游地类型、等级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2)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核密度差异较大,呈现多核心集聚分布格局,乡村旅游地发展冷热点区域分布失衡,表现为“两翼冷,中间热”特征。(3)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旅游水平、资源禀赋作为核心拉力,宏观政策、经济水平作为核心推力,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作为次要拉力,市场潜力作为次要推力,交通可达性作为阻力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景区内景点之间旅游线路的连通性决定着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文章分析了山西绵山景区旅游线路连通性指数r、网络环度指数α、线点率β指数和连接度c指数,并对景区内部旅游线路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绵山景区旅游线路连通性指数r为0.367,网络环度指数α为0.040,线点率β指数为2.12,连接度C指数为1.45,说明其内部旅游线路不通畅,应加强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建设,以有效地疏导客流.  相似文献   

20.
旅游空间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和存在形式,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旅游体系的建设.该文以武汉为例,通过对网络游记进行词频分析以挖掘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感知,并据此对相应的旅游空间的可达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进而分析旅游意象要素的可意象性与旅游空间的可达性之间的关联和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与其空间和感知可达性整体相关性较低;部分旅游空间的可意象性和分布与道路可达性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该研究可为完善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营销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