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城是具有生命力特征的新型社会组织,其为研究大学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大学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大学组织生命力的提升与扩展。山西大学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大学组织生命力提升的应然要求;山西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大学组织生命力扩展的理想抉择。  相似文献   

2.
陈亮 《科技与经济》2011,24(1):51-55
阐释了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母体间的技术孵化、技术转移与企业家孵化机制,企业根据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需要,与大学母体建立战略技术联盟,形成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母体之间战略投入—退出—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实现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学科建设的互动成长。以清华威视股份公司为案例,解析技术孵化转移、战略技术联盟在大学衍生企业创新成长中的演进逻辑,充分发挥大学衍生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社会功能。教育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高校绩效评价方式,在对高校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实施正向激励的同时,或许成为推动中国高校促进大学衍生企业创新成长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与媒体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信息采集机构,媒体很多时候需要依赖社会组织提供的权威信息.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性合作.社会组织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两者之间的合作不仅是互相需要的结果,在价值立场、组织目标上,也有着共同的合作基础.社会组织与媒体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三种:合作互惠模式、危机公关模式、监督对抗模式.社会组织与媒体的互动模式究竟采用哪一种类型,取决于一系列的变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组织本身的类型、背景及拥有的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对媒体的依赖程度与社会组织的行政级别、所拥有的行政资源及社会资本呈负相关.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中国的社会组织与大众传媒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两者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建立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从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切入,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发展模式进行解析,揭示了"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实现的机制,并指出了强化体育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苏屹峰 《科技信息》2006,(7):118-119
互动教学是对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对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意义重大,本文根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论述了互动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策略问题.文章对互动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展开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大学外语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是由文艺、哲学、教育、经济、技术等诸多复杂因素“再社会语境化”而生成的.大学教育基本职能的变迁和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具有很强的内在相关性:与世界科学中心相比,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在某些国家的出现具有超前性、同时性或滞后性的特征;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也必然导致世界大学基本职能的变迁.通过对这种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学基本职能变迁的助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成功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班牙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实施,西班牙大学与产业界的技术转移活动日趋活跃,逐渐成为了大学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欧盟国家之一。首先从许可合同和衍生企业两个方面介绍了西班牙大学技术转移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作用。继而提出政府法律法规的建立是西班牙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运作的指导因素,国家大学技术转移协会是其组织保障,技术转移中心的人力资源是其决定因素,高水平的专利管理是其坚实基础,充足的资金资助是其支撑因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确定影响校企间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可作为校企间技术转移的理论指导.校企间技术转移既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价值、促进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促进校企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发展,可实现产学研水平的有效提升.建立校企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总结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以专家调查的方式,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影响校企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为科技发展,大学的技术研发能力、转移意愿,接受方(企业)的吸收能力、获取意愿,资金保障、中介支持及双发沟通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回任人员国际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际知识定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社会互动的角度提出了跨国公司回任人员国际知识转移的互动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4个基本要素的特性,包括回任人员特性、母公司特性、国际知识特性和转移机会,探讨了这些特性的影响因素与回任人员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迅猛发展,周边环境的复杂多变,内部生存的需要,要求学校必须是一个健康有效的组织.学校组织的合作性、学习性成为健康组织的主要保证.因而,构建一个互动合作型学习团队是当今学校赖以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障和提高技术转移效率是集成创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和实现模式两方面对集成创新中的技术转移效率展开探讨,结果表明:集成的组织方式对技术转移效率产生了关键影响,组织方式越紧密,一般意义下的因素在集成创新背景中的重要性下降越多。此外,组织方式越紧密会使组织间互动程度越高,从而使选择技术转移实现方式的自由度更大,即可以更大程度的只依靠技术不确定性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金会是一种募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独立的法人组织.作为一种介于政府与公民个体间的社会慈善组织,它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活动,对调节社会贫富悬殊,聚集财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大学基金会作为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来服务于大学教学科研和设施建设为目的的非公募基金会,则更具有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使命.从大学基金会发展存在的外部、内部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其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大学基金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社组织召开了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及部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参加的“高校技术转移座谈会”,研究高校技术转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进一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政策措施,以推动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和产业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一大职能,社会也需要大学的研究带动发展。这不仅是知名大学的任务,也应该是地方高校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知名的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的经验,创新发展高校自身优势的合作模式,为地方性大学与地方政府提供具体而真实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么琳  纪妍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1):81-82,106
在大学组织管理变革的背景下,文化冲突是我国大学不可避免的管理主题。由于大学特有的组织文化特征决定了大学组织管理的特殊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功能,培育和发展一种能适应大学组织特性的管理模式,应该利用好组织文化协调大学组织的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理顺大学组织与社会的外部关系,调动各种力量创新大学管理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社会"第三方力量"的非正式组织类型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两极,其存在与互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不同程度地被忽略的非正式组织,已日益成为社会架构中的"第三方力量",对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社会公众的聚合与异动产生着深刻影响.文章对转型期中国社会中日渐活跃的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与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非正式组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按社会建构主义和互动主义的理论来看,语言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对新知识的吸收、理解及自我转化建构起来的,也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互动过程中学到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在教授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师生间英语的互动过程得以实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它普及到教学实践中去,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总是站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之巅。在大学的管理实践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通过提升大学管理的文化层次、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重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和双赢等项具体的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面贯彻,是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社会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是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公众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公民社会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化和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构的需要.公共服务社会化需要政府的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发展.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政府以项目驱动形式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将有利于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将为社会组织拓展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构提供前提、奠定基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城广泛分布在各州,由于各大学的办学目标、研究领域、入学要求和地理位置等不同,所形成的大学城也各异。不同类型大学城与所在城市(镇)的互动关系不同,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全功能紧密互动,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并举的多功能紧密互动,以人才培养和培训为主的单功能松散互动以及相互脱离不互动等,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相差甚远。其中,研究型大学城与所在城市(镇)的互动效应最大,能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引领文化繁荣发展,增强育人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