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西安石油大学的实践表明,行业高校划转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勾本,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特色和创新求发展,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保持与原行业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才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今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或不明显或缺乏特色,这既有体制机制等客现原因,也有自身定位的影响因素.创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应当把握其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成果转化的实用性特征,凸现其地方性、适用性、实践性特性,才能创建、培育出地方院校之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定位不清、非专业化倾向突出和队伍发展不稳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完善人事机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聘任和退出制度;二是要创新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三是要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四是要科学定位,明确岗位职责.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构成高校的三大职能。本文从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必须树立服务地方的观念;建立社会服务机制;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主动融入地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地方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的智囊团等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培育办学特色是国家政策性要求也是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创新校地相融办学模式来培育办学特色,不仅是地方高校与地方合作方式的一次重要突破,还因为校地相融办学模式对办学特色四种属性的充分满足,使得校地相融办学模式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上具有创新意义。通过开放办学体制、开放投入机制、开放人才培养、开放科研服务以及建立评估制度,地方高校能够依靠创新校地相融办学模式有效培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自主择业机制的强烈冲击下,地方高校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彰显能力不够全面、市场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大等现实困境。因此,地方高校应该重新定位发展模式,通过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整合教师队伍,形成团队合力;丰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凸现行政案例教学等有效措施实现学科建设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高职科技园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高职院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中小企业孵化、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具体的结合高职科技园的功能定位,进行高职科技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8.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河池学院有义务和责任从广西新发展的需求出发,依托学科优势,做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色产业研究、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利用等服务工作,突出服务特色。同时,要构建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服务广西新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产业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发展受制于市场竞争、人才流失、体制机制等因素,发展速度一直落后于重点高校产业。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产业要明确职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转换管理模式,从资产管理向资本经营转变;要建立一支适合新形势需要的人才队伍;走出高校局限,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想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就要统一思想,增强社会服务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和优质意识;要以发展的理念、改革的举措、创新的思维,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和文化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着眼长远,构建社会服务的宣传教育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理论研究机制.同时,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还要体现区域性、突出互利性、坚持有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之一.地方文献在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以下作用:体现地方特色;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有利于开展地方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传统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同地方的联系;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评价体制的创新,关系到地方院校人才目标的实现。建立地方院校特色的评价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注重处理好教育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与行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关系。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研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加强制度创新,重点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等策略,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树立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强化校企结合。通过建立地方高校与企业集群的联合创新耦合关系,以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办学特色与企业特色、双方异质性知识、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业务团队、校企双方科研平台、科研设施与生产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相互耦合,提升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依托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创建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咸宁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依托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实践特色创新之路为例,分析了地域特色课程资源支持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流程,提出了地域特色课程资源支持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四种有效途径.从实践层面为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培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重点开拓的领域,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积极扶持高校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组建"专家推荐机制"和"馆际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建立经费支持和效益评价机制,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以民族乐器之乡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为例,从地方资源运用、地方参与、外界连结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区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发现在资源运用方面,合理运用兰考泡桐等地方资源是堌阳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与外界连结方面,结合地方资源,引入合适的生产管理技术是其形成与壮大的关键;在地方参与方面,基于对家乡的认同与依恋,当地农户的自发性举动有利于堌阳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形成.同时,农区厚实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创新.而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的适时介入,则保证了堌阳特色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个案研究与理论对照还发现,与农区制造业专业镇和农业专业镇相比,农户与企业对地方资源的维护态度和利用程度、地方文化认同、文化产品销售渠道等,在农区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演化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找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着眼点。搞好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要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发展历史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在进行科技创新、走有地方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进程中,必然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力量)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制约地方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其体现在制度层面上的意义,不仅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自身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是指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形成与创新体系确立之间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方科学基金的建立和发展既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地方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平竞争、科学民主和鼓励创新机制在基础性研究中的有效运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省基金)的设立,在促进我校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推动出成果、出人才,推进有特色学科领域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新知识源和新技术储备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