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铁越来越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第一选择,而福建省高速铁路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线路连通性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以福建省高速铁路建设线路、站点分布和列车运行情况为基础,构建了福建省高速铁路地理网络和运营网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包括度与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以及非直线系数等参数.通过分析可知,福建省高速铁路地理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的特点,运营网络具有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网络的特点.引入非直线系数,通过聚类分析指出当前福建省高速铁路网络连通性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方案,为福建省高速铁路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推进高速铁路发展战略时,铁塔公司承建高速铁路沿线无线公网覆盖项目是加速4G时代在区域线状覆盖,是实现电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于铁塔公司无线网高铁客运专线项目经济分析,得出铁塔公司高铁计费模式能够取得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轨道机械绝缘节的烧损问题,并优化高铁站内回流疏导方案,根据对杭长线长沙南站内绝缘节电位差的实地测试数据,从机械绝缘节的设置点、牵引电流回流疏导设置等方面,提出一种高速铁路站内机械绝缘节烧损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原理,结合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了验证.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机械绝缘节两端的电位差,改善机械绝缘节烧损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现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对铁路运输的要求,分析国外铁路发展与经验,探索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对策,为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估高速铁路的安全事故损失,是目前我国在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过程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旅客运输在安全事故损失上的差异以及人力资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生命价值的估算偏差。研究表明,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的生命价值估算值偏低,不尽合理。通过实例论证了高速铁路单位时间的延误损失约为普通铁路客运的6.75倍,并定性地给出了高铁停运和晚点损失计算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客专高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对高速铁路安全、可靠和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速铁路进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德国高速铁路控制测量网的布设方案,进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客专高铁的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创设"职教云+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高铁动车乘务实务》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SPOC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荣涛 《科技信息》2011,(21):108-108,112
为保证用户在高速铁路中的通信质量保持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解决高速车厢内手机用户通信时发生的切换混乱、接通率低和掉话等现象,提出了高速铁路规划设计方案,为基站位置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建立行驶列车中乘客的话务模型和数据业务模型,提出了各专网小区的载频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城市道路项目与高铁交叉,在此情况下,文章研究了道路下穿高铁的结构形式,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对道路下穿高铁进行结构安全数值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案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文辉 《广东科技》2014,(22):111-112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等设施日益完善。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为高速铁路建设对于服务性能与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其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我国CFG桩施工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其运用的效果相比较于其他的桩基技术而言,更为显著。在应用CFG施工技术之前,首先要进行试桩工作。对CFG桩试桩在高铁路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对世界各国的公共交通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其便利性、舒适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在高铁站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立体化的问题.该文以高铁站的设计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一些高铁站的设计,提出了高铁站立体化发展的设计概念,并且针对候车空间、站内垂直交通的设计、旅客进出站模式、候车分层及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及研究,对今后我国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斌 《甘肃科技》2016,(11):119-121
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的高速铁路路基,这就需要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预应力管桩就是一种很好的地基处理的方法,管桩施工技术自日本引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品已经相对成熟,现已大量的应用于高速铁路施工中,但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水土等条件的影响,存在很多区域性地质、水文等特性,给管桩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描述济青高铁潍坊北站管桩施工的方法及内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心得及采取的措施,为以后遇到此类工程问题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谭峰  陈敬泉 《广东科技》2011,20(7):73-73
中国高铁现时以时速380公里跻身全世界最高速铁路系统之列,预期未来三数年间其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为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数据传输和更可靠的防撞保护方案以配合高铁速度的安全提升,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简称"香港应科院")与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RM)近日签订协议,合作研发两枚高速数据处理集成电路模块,期望在未来两三年内能用于中国高速铁路的无线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王勇 《科技资讯》2010,(16):59-60
本文介绍了高速铁路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类型,对GIS气体高压开关柜在现代高速铁路中的应用作了探析,对其使用的方式和环境作了综合的分析。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开通线路的逐渐增多,对于高铁牵引变电系统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根据现有设备运行状况,总结其优缺点,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既能提高高速铁路的供电可靠性又能降低事故的概率,为今后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系统的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该文在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系统的特点及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系统的主要一次设备如牵引变压器、互感器、开关设备、传输线路的运行状况,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铁“走出去”:世界的召唤与中国的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0,(23):14-22
12月7日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欧洲以外国家举办高速铁路大会。"鉴于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国际铁路联盟决定与中国铁道部共同举办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如是说。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已不是传统低端层面的劳务输出、初级产品输出、半成品输出以及"贴牌"成品的输出,而是真正高端领域的全面合作。中国高铁"走出去",已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更能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是推进世界铁路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更短时间内享受到高速铁路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探明列车荷载激励下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振动特性和动力荷载传递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桂高速铁路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试验、调研与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列车荷载激励下路基内动态土压力、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分布特征和传递规律,建立不同轨道型式高铁路基动荷载传递模型。结果表明路基振动荷载传递主要发生在基床结构层内,且基床结构型式和参数对改善振动荷载传递具有显著影响;高铁有砟轨道路基面动应力强度约为无砟轨道的3~5倍,但有砟轨道路基动应力随深度的衰减明显较无砟轨道快;采用双曲线函数可较好描述高速列车荷载激励下路基内动态土压力随深度衰减趋势。该研究可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事业也得以进步。尤其在铁路建设中,高速铁路的建设被列入了我国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中。因而在建设高速铁路过程中,必须将建设标准予以提高,特别需要针对桥梁墩身建设标准予以严格。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铁建设中桥墩施工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施工技术提高建议,以此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及线下构筑物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而铁路地理跨度大,采用定期的常规地面人工测量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得到高速铁路沿线的形变,给线路的稳定性评价和列车的安全运营造成了潜在的隐患.本文以京津高速铁路永乐站至天津站区段为研究区域,利用时序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选用C波段雷达数据对沿线区域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得了该区域在2007-02-2010-07时间范围内的纵断面方向平均沉降速率曲线及沿线平均沉降变化率曲线;对比分析了沿线区域沉降变形规律,提出区域内差异性沉降是对线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对线路进行了分级评估.该结论对于京津高铁的运营及维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频公交化运营已成为部分高速铁路线路满足快速增长需求的行车组织模式.历史售票数据显示旅客对同一起讫站(OD)间平行车次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基于Logit模型构建考虑出发时段偏好的旅客平行车次选择方法.从车次选择率及购票特征两方面阐述旅客对平行车次选择的差异性,认为出发时段是影响旅客选择的关键要素.利用RP(Revealed Preference)与SP(Stated Preference)组合调查方法获取旅客实际出发时段偏好及潜在支付意愿.将旅客出发时段偏好融合至选择广义费用函数,构建平行车次条件下旅客的车次选择模型.京沪高铁实证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间平均相对误差为6.62%,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精细化需求特征分析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