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毛 《甘肃科技》2010,26(8):174-176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红军文化是她的突出特色,是甘肃最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树立热爱甘肃,扎根甘肃,建设甘肃,从而促进甘肃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庹构  陈兴鹏 《甘肃科技》2011,27(22):23-26
甘肃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甘肃旅游业已成为甘肃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甘肃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等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对甘肃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应。同时指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经济与环境协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瑶 《甘肃科技》2014,30(21):99-100
甘肃省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甘肃的现实选择。通过二十年的发展,甘肃劳务经济取得一定成果,为甘肃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甘肃劳动力转移情况、劳务经济的重要贡献、面临的机遇以及甘肃劳务经济的发展历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突出甘肃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性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药典收载的分布在甘肃以239种药用植物为对象,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甘肃各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植被特点,将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划分为5区6小区,为甘肃各地区开发中草药资源,因地制宜地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给甘肃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分析了甘肃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得出了甘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结论.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并根据甘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农业发展的传统,设计了6种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并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包括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王宁霞 《甘肃科技》2006,22(9):230-231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甘肃而言,甘肃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科技技术资源也较为雄厚和有基础。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发挥甘肃的条件,进一步对外开放,为甘肃在西部开发中有较大的发展作出贡献,科技翻译工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就甘肃科技翻译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在甘肃的发展的状况、以及应对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1重要意义与迫切需求 1.1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意义重大 甘肃是西部地区生态地位突出、生态条件极端脆弱省份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决定了在生态安全方面,甘肃承担着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功能。国务院办公厅签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考察对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影响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经济发展的落后、体育设施资源的匮乏、农村体育管理不完善、农民工作方式的变化、村民对体育的认知等对甘肃农村体育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甘肃农村体育能够积极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发达  李静萍 《甘肃科技》2010,26(16):14-15
在甘肃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的生物资源主要有:甜高粱、甜菜、文冠果、油葵。分析了这几种植物资源在甘肃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甘肃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点研究甘肃农业碳排放时序结构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以期为甘肃农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甘肃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甘肃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结合岭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甘肃2022—203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甘肃农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下降,农业碳排放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畜牧业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翻耕、化肥、农膜;甘肃农业碳排放脱钩弹性类型主要为弱脱钩、弱负脱钩、强脱钩3种状态,其中弱脱钩为主要类型;2022—2030年甘肃农业碳排放将持续降低,未来应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提升各农业主体的低碳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解放后新疆耕作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后新疆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 ,其中古老绿洲与新型绿洲间存在着差异。老绿洲利用麦茬复种多熟有很大发展 ;新型绿洲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发展很快 ,近年来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多熟种植也有发展。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秸秆还田加化肥 ,或粪肥加化肥的养地技术也保证了种植制度的变革。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绿洲农业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2.
对绿洲的概念和自然资源的涵义提出了新的理解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了我国绿洲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提出关于中国绿洲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方法的新构思,旨在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绿洲的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以协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绿洲研究中突出的难点之一就是绿洲界限难以界定,导致学术界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争议.本文分析了以往各种观点的主要分歧点: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绿洲的显著性景观,并阐明了绿洲界限难以界定的原因,同时给绿洲赋予了新的含义.另外,作者也就绿洲系统研究中所存在的其它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伊犁绿洲是新疆非常独特,光热水土诸环境因子搭配最好的一片绿洲。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其形成演化过程与特点,划分出绿洲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认为,现今的伊犁绿洲正处于向现代绿洲演进的过渡阶段。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开发该绿洲的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绿洲稳定性的尺度、内涵和机理。方法 在回顾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系统论研究方法,从尺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结果 指出绿洲稳定性是具体尺度下的相对概念,提出绿洲稳定性的多维多层尺度类型体系、尺度间相互转化关系,以生态系统、绿洲复合系统、绿洲山盆系统、区域为尺度,多层次分析回答了绿洲稳定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等基本问题。结论 系统理论是揭示干旱区背景下多作用力绿洲稳定性的基本途径;绿洲不稳定的实质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稳定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绿洲的稳定良性演替,必须通过对复合系统两大驱动力关系进行优化和调控,以寻求自然与人的耦合。  相似文献   

16.
绿洲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绿洲系统是干旱区的脆弱系统争取绿洲系统向稳定性、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绿洲稳定性的本质含义是绿洲系统或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绿洲的稳定性指标就是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即绿洲规模与绿洲需水量之间的一种定量关系维护绿洲稳定性是项系统工程,主要措施是建立有效防护林体系,保护恢复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处理好生态用水与绿洲开发建设用水的关系,保护耕地和有效防治绿洲土地退化,寻求高效开发、集约经营、协调发展的模式,搞好稳定性系统设计,加强绿洲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asis-desert interac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ased on a simplified dynamic model and the entropy balance equation, by describing the energy and moisture exchang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asis-desert interaction are studied dynamicallv and thermodynamically. The dependence of the oasis evaporation rate on the oasis wetness and the oasis scale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asis scale and oasis wetness are two key domin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ld island effect. A smallest critical oasis scale for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oasis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绿洲PRED系统的结构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的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总体协调模式,并以甘肃省武威地区绿洲为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绿洲稳定性指绿洲系统功能能够处于持续稳定发展中的一种状态,绿洲稳定性的打破,最终会通过水文、土壤、植被这三个主要因素表征出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绿洲内外过度的人类活动是稳定性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动力机制及反馈机制则构成了绿洲稳定性变化的复杂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约束下的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探讨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前人通过运用SD模型对乌鲁木齐进行中长期进行人口、粮食需求和农业生产能力预测,预测乌鲁木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结果。提出了在水资源约束下乌鲁木齐绿洲城市发展的节水型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新亚欧大陆桥绿洲经济带型模式。为实现其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