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炀帝为巩固大隋王朝的统一,相继三次派船队去台湾“抚慰”、“慰谕”。其原因有三:一是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二是隋朝大统一和拓疆固土的需要,三是隋炀帝把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杨隋船队三到台湾的意义:第一,是中原统一王朝第一次把台湾纳入中国领土的具体体现,拓宽了隋朝海疆,使台湾在大统一的杨隋王朝的改革开放中得到发展;第二,炀帝“抚慰”、“慰谕”的思想政策,不仅是炎黄脊梁、国姓杨氏“混一戎夏”民族政策的体现,而且对今天中国和平统一台湾也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第三,为后来历朝皇帝能有效管辖台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台湾在明代以前的农业甚不发达,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明朝郑氏时期,随着大量大陆汉族移民的迁入,清朝后期官方允许对台移民以鼓励开垦政策的实施,以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台湾短暂而高效的经略,使得大陆的先进农业文化陆续并广泛地引入台湾,致使台湾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为台湾后来较早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问题。因美国插手台湾,且把它作为遏制中国的基地,打乱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面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又调整对台政策,严重干扰了祖国的统一进程。面对未来我们应在经济、政治及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展,做好一切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俞秀梅  蔡寅 《科技资讯》2009,(23):198-198
随着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转变,两岸直航的开通,特别是2008年7月4日起,南京作为大陆首批直航城市开通直飞台湾航班以来,南京赴台湾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推广是各大旅行社业务的重点之一。文章根据产品营销策略的设计原则,使用相关的产品营销策略的方法,力图可以给台湾旅游产品营销的设计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和台湾岛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美双方的对台政策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调整。总的来看,中美两国主要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和台湾的国际地位、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重大的政策博弈行为。了解中美在这些博弈点上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测中美未来对台政策走向和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竭力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莲舫     
秦天 《世界知识》2010,(10):7-7
莲舫,日本民主党参议院议员,日本国会惟一的华裔议员,因在去年11月鸠山内阁进行的政府预算甄别工作中大显身手而备受关注。莲舫出生于1967年11月,父亲是台湾商人;母亲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我看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清华大学学生问布什:为什么美国总是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讲和平统一!布什不作明确回答,只是把“和平解决”解释为和平对话,既不讲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对话,也不讲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从未讲过“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国统一”的话,从《上海公报》到以后的所有文件、声明,美国一直表示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无非是两条:一是和平统一,一是和平独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美国的对台政策是支持台湾当局走…  相似文献   

9.
评估台湾当局不同时期对大陆政策的演化,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对统一中国的战略思考,得出目前应付台湾局势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郭拥军 《世界知识》2008,(18):44-45
马英九上台后,台湾问题进入新阶段,随着两岸关系开始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对台政策也在基本政策框架内进行调适。 布什明言对台政策“红线” 7月30日,即将出访韩国、泰国并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布什总统在白宫接受媒体联合采访。为亚洲之行吹风。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对台湾采取了模糊的战略,一方面,是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美国担当着台湾“保护者”的角色,非正式地承诺“保护”台湾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种对台政策的两面性使得历届美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有一定的回旋空间,但也使政策本身非常模糊。  相似文献   

12.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3,(24):50-51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13.
对法案的透视《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堪称美国众议院20年来有关台湾问题的最重要的立法,其内容之广泛,远远超越了美国现行的对台军售政策,主旨在于补充并进一步落实《与台湾关系法》,明确表达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承诺。该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两岸经贸开放度不对称.运用RCA指数对两岸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大陆和台湾的优势产品类别不同,两岸进行的是互补性贸易,台湾当局不应该以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6.
阿富汗打恐、打伊倒萨、巴以冲突,又加上东南亚接过发生恐怖袭击、朝鲜半岛核问题突然加剧,美国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亚洲。可以断言,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将会身陷亚洲,随之而来的“亚洲麻烦”也将“无处不在”。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美国的台湾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好坏。现在,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最有可能引发中美发生直接冲突的一个因素。美国的台湾政策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在两岸关系的总体上“制独阻统”,以阻统为重点;二是政治上“促谈不促统”;三是军事上制造两岸军力的“动态平衡”,不断向台…  相似文献   

1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1949年到现在,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敌对时期、松动时期、调整转变时期。考察国民党大陆政策演变的过程,分析导致其演变的内外部原因,可以找出国民党当局未来两岸关系走向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而台海危机又是台湾问题的焦点之一。第二次台海危机以中美双方对台策略的灵活调整和中国政府的主动性为主要特征。本客观地思考和分析政策调整的原因、意图和影响,并对中、美、台三问的共同利益与矛盾予以评析,以期人们更客观、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台资在全国的投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全面分析了中国大陆各个地区吸引台资的优势与劣势,并阐述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应对措施: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确定吸引台资的产业重点;吸引大型企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进入,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对台湾中小企业实行普惠制政策,扩大经济融合;允许台湾民间商贸企业直接进入从事经营活动;加强与台湾中南部城市商会的合作,畅通中小企业的投资渠道;加快各项制度的创新步伐,尽快取得制度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梦想达人     
看达人秀,常常想到十六岁的自己,从日本刚叫台湾.母亲因为反对我太早工作愤而与我切断了关系.我身体水土不服一直在生病,住在没有床只有一张小垫子.一个小热水锅的房间里,每天每天以梦喂养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